羅彬
摘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諺語可以看做是語言的精華,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在法語諺語的翻譯過程中,根據(jù)原文的具體情況和翻譯所要達(dá)到的目的,使用歸化法或異化法,才能將原文翻譯得言簡意賅、生動形象、妙趣橫生。
關(guān)鍵詞: 法語諺語翻譯文化歸化異化
一、引言
諺語是一種結(jié)構(gòu)簡潔、寓意深刻、哲理性強、通俗易懂的定型語句,常常帶有勸誡或教育意義,是人民群眾千百年來經(jīng)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絢麗多彩的瑰寶,因此諺語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其作為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可以表達(dá)人們的智慧、思想和文化。此外,它作為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精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包含在許多諺語中的文化意象具有強烈的文化色彩。實際上,諺語中的每個文化意象都代表著一種文化。法語諺語的翻譯不僅涉及語言的轉(zhuǎn)換,而且涉及文化的轉(zhuǎn)換,法語諺語翻譯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能否準(zhǔn)確而自然地將原文的文化內(nèi)涵傳達(dá)給譯文讀者。這就要求譯者充分了解法語諺語的文化背景及內(nèi)涵。
二、中法諺語中的文化因素
法蘭西民族和中華民族都是擁有光輝文明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兩國豐富多彩的歷史與文化孕育了包羅萬象的諺語。由于諺語都是基于一定文化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因此法漢諺語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各自的諺語都帶有自身的文化烙印,反映了不同的思想觀念。由于地理、歷史、宗教信仰、風(fēng)俗習(xí)慣等諸多方面的差異,許多法漢諺語在形象比喻上、語言結(jié)構(gòu)上、內(nèi)涵寓意上帶有各自的特征。
1.宗教信仰
不同點:法國大約有4500萬名受洗的天主教徒,占人口的77%,在法國關(guān)于宗教有這樣的俗語:“法國是天主教會的長女?!薄胺▏遣嫉赖膰?。”由此可見宗教在法國社會中的重要性。在法國,信仰天主教的人數(shù)最多,天主教的力量也最強。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Dieu(上帝)在法國人心中自然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諺語中的體現(xiàn)可見一斑:Ce que femme veut Dieu le veut.(女人想要的就是上帝想要的。)Faites votre devoir et laissez faire aux Dieux.(只需盡心盡力,其余聽上帝安排。)
公歷紀(jì)元前后,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jīng)長期傳播發(fā)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中國人千百年來多信仰佛教,相信佛祖是仁慈的,同時還掌控著人世間的萬事萬物,因此和佛教有關(guān)的諺語很多,如:“借花獻(xiàn)佛”,“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不看僧面看佛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
相似點:ciel(天)在中法文化中都具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具有可以操控萬事萬物的最高權(quán)力,在法漢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有關(guān)“天”的諺語。
Aide-toi,le ciel taidera.自助者天助之。
Le ciel est bleu partout.天無絕人之路。
Le ciel men garde.老天保佑。
2.事物認(rèn)知
不同點: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動物,人和動物的關(guān)系源遠(yuǎn)流長,中法兩個民族都從動物身上受到很多啟發(fā),總結(jié)出很多關(guān)于動物的諺語來闡釋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但有時在描述同一現(xiàn)象時,法中諺語中卻用到了不同的動物。法語諺語Cest la grenouille de la faible qui veut se faire aussi gros que le boeuf.(青蛙想長得如牛大。)如果表達(dá)同樣的意思,中國人會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鳖愃浦V語還有Deux moineaux sur un épi ne sont pas longtemps amis.(一穗不容二雀。)一山不容二虎。
相似點:chien(狗)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與人類關(guān)系之密切是其他動物難以相比的。雖然狗被譽為人類最忠實的伙伴,但是無論在中國文化還是法國文化中卻有很多關(guān)于狗貶義的說法,如漢語中的“雞鳴狗盜”、“良心狗肺”、“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法語中的un caractère de chien(狗脾氣),quel temps de chien(狗天氣)等。
Chien qui aboie ne mord pas.會咬人的狗不叫。
Chien affamé ne craint le baton.惡狗不怕棍棒。
A méchant chien,court lien.栓惡狗,用短繩。
3.自然現(xiàn)象
不同點:在科學(xué)不發(fā)達(dá)的時代,人類對于風(fēng)雨雷電火等都充滿了好奇與恐懼。在法語諺語中,法國人有時把自然現(xiàn)象運用比喻的手法,闡述生活中的真理。如:Qui sème le vent,récolte la tempête.(播狂風(fēng),收暴雨。)相當(dāng)于漢語當(dāng)中的“玩火者必自焚”。Petite pluie abat grand vent.(小雨息大風(fēng)。)比喻一件小事能平息狂怒,相當(dāng)于漢語中的“小鬼跌金剛”或“小鼠斷大繩”。
相似點:千百年來,人類通過對自然想象的觀察,不斷總結(jié)其中的規(guī)律。中法兩個民族把自然規(guī)律總結(jié)成諺語,世代流傳。
De grand vent,petite pluie.風(fēng)聲大,雨點小。
Après la pluie,le beau temps.雨過天晴。
4.歷史文化
不同點:出處不同。法中兩國都有悠久的歷史,很多諺語成語出自歷史典故。Rendre à César ce qui appartient à César,et Dieu ce qui appartient à Dieu.(是愷撒的當(dāng)歸愷撒,是上帝的當(dāng)歸上帝。)出自《圣經(jīng)·新約》,意思是把物品還給原來的主人。漢語中的“物歸原主”表達(dá)了相同的意義。“物歸原主”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你家兒子,承領(lǐng)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
相似點:寓意相同。諺語Réchauffe un serpent dans son sein,il te mordra.(把蛇暖在懷里,它蘇醒過來就會咬你。)出自《伊索寓言·農(nóng)夫與蛇》,農(nóng)夫發(fā)現(xiàn)一條蛇凍僵了,可憐它,就把它放在自己的懷里。蛇溫暖后,蘇醒過來,恢復(fù)了它的本性,就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東郭先生”出自明代馬中錫《中山狼傳》,其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這兩個故事說明對壞人講仁慈、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即使對壞人仁至義盡,壞人的邪惡本性也不會改變。
5.生活習(xí)慣
不同點:法國和中國的飲食文化享譽世界,但又各有特點。法語諺語Un repas sans fromage est une journée sans soliel.說的是“吃飯時沒有奶酪就如同一天中沒有太陽?!庇秩纾篜ain tant quil dure,mais vin à mesure.意思是“酒要適量,面包多多益善?!痹诜▏说纳钪?,奶酪、面包、葡萄酒都是飲食中必不可少的;而在中國,人們則是以米飯、饅頭、白酒為主,所以才會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酒香不怕巷子深”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諺語。
相似點:Mieux vaut son bon voisin que longue parenté.(好的鄰居比遠(yuǎn)親更好。)這和漢語里面的諺語“遠(yuǎn)親不如近鄰”無論在形式上還是意義上都相差無幾。這兩條諺語說明了中法兩國對于搞好鄰里關(guān)系的同等重視程度。Qui dort grasse matinée,trotte toute la journée.(睡懶覺的人整天都要急著跑。)近似于漢語中的“一步慢,步步慢”。
三、法語諺語翻譯的歸化與異化
歸化和異化這對翻譯術(shù)語是由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學(xué)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譯者的隱身》中提出來的。歸化是要把源語本土化,以目標(biāo)語或譯文讀者為歸宿,采取目標(biāo)語讀者所習(xí)慣的表達(dá)方式來傳達(dá)原文的內(nèi)容。歸化翻譯要求譯者向目的語的讀者靠攏,譯者必須像本國作者那樣說話,原作者要想和讀者直接對話,譯作必須變成地道的本國語言。歸化翻譯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譯文,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欣賞性。異化是“譯者盡可能不去打擾作者,讓讀者向作者靠攏”。在翻譯上就是遷就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吸納外語表達(dá)方式,要求譯者向作者靠攏,采取相應(yīng)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語表達(dá)方式,傳達(dá)原文的內(nèi)容,即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使用異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慮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保存和反映異域民族特征和語言風(fēng)格特色,為譯文讀者保留異國情調(diào)。
歸化譯法:不管是法語諺語還是漢語諺語,其中的一部分表達(dá)的含義非常近似,都是對社會現(xiàn)象或事實的描述,對人民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因此法語諺語在翻譯過程中,往往可以在漢語中找到對應(yīng)的諺語來翻譯。歸化譯法可以使讀者領(lǐng)略到不同文化之間不謀而合的妙趣,降低讀者的接受難度。
Une goutte deau dans locéan.
(海洋中的一滴水。)滄海一粟。
Chat échaudé craint leau froide.
(被開水燙過的貓怕冷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Clef dor ouvre toutes les portes.
(金鑰匙可以打開所有的門。)有錢能使鬼推磨。
Laver son linge sale en famille.
(臟衣服要在家里洗。)家丑不可外揚。
A la faim,tout est pain.
(饑餓的時候,一切皆是面包。)饑不擇食。
A bon chat,bon rat.
(有刁貓就有刁鼠。)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Un bon renard ne mange pas les poules de son voisin.
(狐貍不吃自己周圍的母雞。)兔子不吃窩邊草。
異化譯法:法語諺語翻譯過程中,無法在漢語中找到對應(yīng)的諺語或成語來翻譯時,可以使用歸化譯法,盡量用符合諺語表達(dá)方式的語言進(jìn)行翻譯,最大限度地正確表達(dá)原文的基本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再現(xiàn)原文的形象。異化譯法有助于不同文化和語言的相互交流和滲透,促進(jìn)彼此相互融合。
Le vin est tiré il faut le boire.
酒已斟出就該喝。(比喻事情既然已經(jīng)開始就得做下去)
Le talon dAchille.
阿喀琉斯之踵。(出自古希臘神話,比喻致命的弱點。)
Paris ne sest pas fait en un jour.
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Lespérance est la viatique de la vie.
希望是生命的食量。
Une hirondelle ne fait pas le printemps.
獨燕不成春。
Le travail est un trésor.
勞動是寶。
Promettre et tenir sont deux.
允諾和履行是兩回事。
四、結(jié)語
法中諺語既具有一定的共識性,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因此法語諺語的漢譯過程不能簡單地做語言移植。在法語諺語翻譯過程中,歸化譯法主要針對法漢兩個民族在倫理道德和生活體驗等方面都有一些共識性的東西,異化譯法重原文的表面形式,兩種方法有其各自的功能和獨特的特點,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絕對的歸化和絕對的異化都是不存在的,正確處理兩者關(guān)系才能達(dá)到準(zhǔn)確翻譯的目的。
參考文獻(xiàn):
[1]董啟漢,馬駿.法語常用諺語詞典[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2.
[2]許鈞.法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羅順江,馬彥華.法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外語與教學(xué)出版社,2004.
[4]馮百才.新編法譯漢教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5]孫致禮.翻譯的異化與歸化[J].山東外語教學(xué),2001,(1).
[6]汪德華.英語習(xí)語翻譯的歸化和異化.開封大學(xué)學(xué)報,2002,(2).
本文系黃岡師范學(xué)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編號2011CQ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