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旺 齊 茹 (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產(chǎn)科,遼寧 錦州 2000)
CD44V6、MUC1在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
蔡 旺 齊 茹1(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產(chǎn)科,遼寧 錦州 121000)
目的 探討CD44V6、MUC1在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入選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各78例,以及同期正常體檢者67例,留取正常宮頸組織和病變的宮頸組織,免疫組化方法檢測組織中CD44V6、MUC1的表達。結果 正常人宮頸組織CD44V6不表達,上皮內瘤變患者和宮頸癌患者表達程度均顯著增加;并且隨著病變的嚴重程度增加,其表達程度顯著增加(P<0.05)。MUC1在正常人群少量表達,陽性率為10.4%,上皮內瘤變患者和宮頸癌患者表達程度均顯著增加,并且隨著病變的嚴重程度增加,其表達程度顯著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學意義(P<0.05)。CD44V6、MUC1表達與宮頸癌患者臨床分期、病理分級、淋巴結轉移和宮頸癌的組織學類型密切相關(P<0.05或P<0.01)。結論 CD44V6和MUC1陽性表達與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可作為評估預后的生物學指標。
宮頸癌;宮頸上皮內瘤變;免疫組化;細胞黏附分子
CD44為細胞表面分布廣泛的跨膜糖蛋白,研究顯示,其變異型CD44V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移密切相關,主要參與異質性黏附,表現(xiàn)為腫瘤細胞與宿主細胞、宿主基質的黏附〔1,2〕。MUC1為MUC1基因表達的一種高分化、高分子量蛋白,正常組織中的MUC1發(fā)揮保護上皮、介導細胞信號和細胞黏附、免疫活化和抑制等作用;而在腫瘤組織中MUC1則出現(xiàn)異常表達,非極性分布,其異常表達可以導致蛋白出現(xiàn)畸形糖基化或者糖基化不完全,而成為腫瘤特異性抗原,因而可以成為腫瘤特異性標記物之一,正常情況下不表露的抗原表位也暴露出來,成為腫瘤靶向治療的靶點〔3〕。本研究旨在探討CD44V6、MUC1在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表達及其意義。
1.1 資料 入選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各78例,以及同期正常體檢者67例,留取正常宮頸組織和病變的宮頸組織。78例宮頸癌患者中,原位癌29例,浸潤癌49例。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Ⅰ級19例,Ⅱ級27例,Ⅲ級32例。
1.2 方法
1.2.1 免疫組化 應用免疫組化技術檢測標本中CD44V6、MUC1表達情況,試劑盒均購自美國Zymed公司,主要步驟:將上述蠟塊4μm連續(xù)切片。對切片進行脫蠟、水化;放入3%過氧化氫溶液中室溫孵育10 min;微波爐95℃ ~98℃抗原修復10 min;對標本進行一抗處理,4℃過夜;二抗處理,常溫下孵育30 min后進行二氨基聯(lián)苯胺(DBA)溶液顯色。蘇木素復染,脫水透明封片,光鏡下觀察結果。
1.2.2 觀察指標 CD44V6主要定位于細胞膜或細胞質,被染成棕黃色;MUC1陽性著色主要定位于細胞質,棕黃染色作為陽性判斷標準。高倍鏡下計數(shù)100個腫瘤細胞,根據(jù)細胞染色程度和陽性細胞的數(shù)目評價是否陽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
2.1 CD44V6、MUC1表達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指標的關系CD44V6、MUC1表達與宮頸癌患者臨床分期、病理分級、淋巴結轉移和宮頸癌的組織學類型密切相關(P<0.05或P<0.01)。見表1。
表1 CD44V6、MUC1表達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指標的關系〔n(%)〕
2.2 CD44V6和MUC1在不同病變組織中的表達 正常人宮頸組織CD44V6不表達,上皮內瘤變患者和宮頸癌患者表達程度均顯著增加;并且隨著病變的嚴重程度增加,其表達程度顯著增加(P<0.05)。MUC1在正常人群少量表達,上皮內瘤變患者和宮頸癌患者表達程度均顯著增加;并且隨著病變的嚴重程度增加,其表達程度顯著增加(P<0.05)。見表2。
表2 CD44V6和MUC1在不同病變組織中的表達〔n(%)〕
手術治療是宮頸癌主要的治療手段,疾病本身和手術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積極尋找可靠的評價患者疾病和預后的生物學指標也是當前臨床工作的重點。許多研究〔4〕顯示,CD44V6和MUC1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4〕。CD44位于11號染色體短臂上,CD44V6是其變異型,報道稱CD44V6與人類的許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可以成為腫瘤預后的獨立指標。MUC1為正常上皮組織表達的黏附蛋白,對上皮組織起保護作用,當上皮組織發(fā)生癌變時,MUC1呈現(xiàn)異常表達,出現(xiàn)免疫抑制,直接參與腫瘤組織的轉移和浸潤〔5〕。
本研究通過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CD44V6和MUC1均顯著增加;且病變程度越高,表達異常越顯著。表明這兩種生物學指標在宮頸癌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CD44V6、MUC1表達與宮頸癌患者臨床分期、病理分級、淋巴結轉移和宮頸癌的組織學類型有關,對于評價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CD44V6和MUC1兩種黏附蛋白在宮頸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臨床工作中,可以通過檢測以上兩種指標,評價宮頸癌患者的治療和預后。
1 顏林志,王樂丹,王洪萍,等.CD44v6、ICAM-1與E-cadherin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5):2135-7.
2 韓 猛,程智勇,張 鐵,等.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2548-9.
3 趙新玲,盧愛妮,廖予妹,等.MUC1和CK20 mRNA在早期宮頸癌外周血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1):17-9.
4 鄭慶紅,李 娜,尹艷英.不同類型子宮內膜中PTEN和CD44V6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2):44-5.
5 陳干濤,陳干紅,白少華,等.黏蛋白MUC1和Cyclin D1在胰腺癌組織中的表達意義〔J〕.實用癌癥雜志,2011;26(1):7-9.
R73
A
1005-9202(2012)16-340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21
1 遼河油田婦嬰醫(yī)院
蔡 旺(1974-),女,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婦科腫瘤的臨床研究。
〔2012-01-09收稿 2012-03-19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