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芳
以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數(shù)據(jù)為研究對象,其中2008年,男生1 139人,女生3 690人,共4 829人;2009年,男生1 969人,女生5 842人,共7 811人;2010年,男生2 604人,女生7 838人,共10 442人;2011年,男生1 734人,女生5 532人,共7 266人。
1.2.1指標選取根據(j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本研究選取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男、女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臺階試驗、握力、立定跳遠、身高標準體重、肺活量指數(shù)八項指標作為觀察內容。
1.2.2數(shù)理統(tǒng)計取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測試數(shù)據(jù),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進行差異檢驗。
2.1.1身高身高是反映人體縱向發(fā)育的指標,能直觀地反映人體縱向發(fā)育水平,是評價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中最為常用的指標之一[3]。從表1可以看出:與2008年相比,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男生平均身高下降了0.69cm,且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女生平均身高下降了1.42cm,且差異也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2008—2011年間,山西師范大學男生平均身高大于女生。
表1 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身高(cm)動態(tài)變化
注:u檢驗,()內為u值,** P﹤0.01;* P﹤0.05,下同。
2.1.2體重體重是人體的整體性指標,它反映了人體橫向生長和人體的圍、寬、厚度及重量,也可以直接反映人體營養(yǎng)狀況[4]。從表2可以看出:與2008年相比,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男生平均體重下降了0.02kg,其差異沒有顯著性意義(P﹥0.05);女生平均體重下降了0.73kg,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2008—2011年間,山西師范大學男生平均體重大于女生。
表2 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體重(kg)動態(tài)變化
2.1.3身高標準體重身高標準體重是通過每厘米身高的體重分布來確定學生體形的勻稱度的,可以反映學生的營養(yǎng)狀況[5]。從表3可以看出:與2008年相比,正常體重的男生比例減小,肥胖和超重的總比例從28.71%增加到31.83%,較低體重和營養(yǎng)不良的總比例從28.62%增加到31.08%;正常體重的女生比例也在減小,肥胖和超重的總比例從9.54%增加到10.85%,較低體重和營養(yǎng)不良的總比例從33.66%增加到36.15%;女生正常體重的比例高于男生,而肥胖和超重的總比例小于男生,較低體重和營養(yǎng)不良的總比例高于男生。
表3 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身高標準體重動態(tài)變化
以上分析表明:2008—2011年間,山西師范大學男生平均身高呈降低的態(tài)勢,體重沒有明顯變化,但四年來,正常體重的男生比例下降,而超過正常體重和低于正常體重的比例增加;2008—2011年間,山西師范大學女生平均身高和體重均明顯下降,四年來正常體重女生比例下降,超過正常體重和低于正常體重的女生比例增加,但低于正常體重的女生比例增加值大于超過正常體重的女生;也就是說目前高校男女學生中“胖子”和“豆芽菜”的比例有增加趨勢,且追求“骨感美”的女生比例增加。以上分析還表明:2008年以來,男女學生身體形態(tài)變差,且呈現(xiàn)“男重女輕”的現(xiàn)象。
2.2.1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時間的前提下,一次最大吸氣后再盡最大能力呼出的氣體量,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重要指標,也能夠直接反映人體胸廓的發(fā)育程度,并間接反映人體的健康程度及鍛煉水平[6,7]。從表4可以看出:與2008年相比,山西師范大學男生肺活量下降158.32mL,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女生肺活量下降216.57mL,差異也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且男生肺活量高于女生。
表4 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肺活量(mL)動態(tài)變化
2.2.2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在體質測試中,由于肺活量的大小與個體的身高、體重、胸圍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為了準確反映大學生呼吸系統(tǒng)功能水平,通常采用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來進行評價。計算公式為: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mL/kg)=肺活量(mL)/體重(kg)[8,9]。從表5可以看出:與2008年相比,山西師范大學男生的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下降2.24mL/kg,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女生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下降3.18mL/kg,差異也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山西師范大學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大于女生,且男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剛過及格水平,女生維持在不及格水平。
表5 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mL/kg)動態(tài)變化
2.2.3臺階試驗指數(shù)臺階試驗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利用臺階的固定高度和頻度來完成固定的負荷,它是一項定量負荷機能試驗,主要測定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10]。臺階試驗指數(shù)值越大,則反映學生的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從表6可以看出,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男生臺階試驗指數(shù)與2008年相比下降3.23,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女生臺階試驗指數(shù)下降2.07,差異也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男生臺階試驗指數(shù)雖然大于女生,但均維持在及格水平。
表6 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臺階試驗指數(shù)動態(tài)變化
以上分析表明:2008—2011年間山西師范大學男女學生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均維持在較差的水平,且四年間男女學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數(shù)、臺階指數(shù)均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態(tài)勢。究其原因可能與學生沒有很好的鍛煉意識、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選擇體育鍛煉的內容和項目不夠全面有很大的關系。
2.3.1立定跳遠立定跳遠是下肢和髖關節(jié)協(xié)調用力,并與上肢擺動相配合,在最短的時間內發(fā)揮最大的力量,以獲得最大遠度的運動項目。立定跳遠主要測試肌肉爆發(fā)力和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身體素質[11,12]。從表7可以看出:與2008年相比,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男生立定跳遠下降0.05m,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女生立定跳遠下降0.07m,差異也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雖然男生立定跳遠大于女生,但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均維持在及格水平。
表7 2008 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立定跳遠(m)動態(tài)變化
2.3.2握力握力是反映人體力量素質的指標,特別是反映肌肉總體力量。通常握力與全身力量成高度相關,并能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握力增長或維持在較高水平時,健康狀況就好,相反,健康狀況就差[13]。從表8可以看出:與2008年相比,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男生握力下降0.92kg,且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女生握力下降1.22kg,差異也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男生握力大于女生,但也均維持在及格水平。
表8 2008—2011年山西師范大學學生握力(kg)動態(tài)變化
以上分析結果表明:2008—2011年間山西師范大學男女學生下肢爆發(fā)力和肌肉總體力量均較差,且立定跳遠和握力均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態(tài)勢,但四年間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分析其下降的原因,可能與學生學習負擔過重、長期沉迷網絡、缺乏體力活動、缺乏吃苦精神等有密切關系。因此,在全面深化教學改革的同時,更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機能和素質的動態(tài)變化,以便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1) 2008—2011年,反映身體形態(tài)的指標變化不一,除男生體重外,男女學生身高與女生體重均呈現(xiàn)明顯下降態(tài)勢,且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隨著正常體重學生比例減少,隨之而來的“胖子”和“豆芽菜”比例增加,且有“男重女輕”的傾向。
(2) 2008—2011年,反映山西師范大學學生心肺功能的肺活量、肺活量指數(shù)、臺階指數(shù)均呈現(xiàn)連續(xù)下降的態(tài)勢,且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
(3) 2008—2011年,反映學生下肢爆發(fā)力和肌肉總體力量的立定跳遠和握力均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態(tài)勢,但與2008年相比,2011年男女學生的立定跳遠和握力均明顯下降,且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1)。
(1)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平衡膳食、合理營養(yǎng)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安排好學生的學習和娛樂,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讓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2) 增加大學生自我健康意識,使學生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有正確的自我感知,以便采取適合于自己的健康管理模式[14]。
(3) 改革體育場地設施條件,配置一些健身效果好的,形式多樣的體育設施和器材,同時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和技能指導,以增強學生體質。
(4) 加強大學生體質狀況的監(jiān)管機制,設立一些專門機構,對學生發(fā)放體質健康等級證書,或將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與學位掛鉤等,以增強學生體質。
[1] 邢文華.大學生體質在下降[N].光明日報,2011-09-14.
[2]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3] 陳海春.福建省城鄉(xiāng)大學生身高差異的比較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2(1):117~120.
[4] 吳新宇,等.大學生體重指數(shù)與體質健康指標關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8):1087~1093.
[5] 潘晟,等.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大學生身高/標準體重評價指標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9(5):73~75.
[6] 宋亞軍,等.寒假停止系統(tǒng)的體育運動對大學生身體機能狀況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6):46~51.
[7] 王巧玲,等.有氧運動對普通大學生肺活量干預影響的元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3):79~83.
[8] 劉麗芬.體育鍛煉對初三學生心肺功能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1):105~108.
[9] 翟水保等.大學生健康體適能心肺耐力測試指標效度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1):87~90.
[10] 陳東良,等.男、女大學生哈佛臺階試驗指數(shù)與中跑評價標準的比較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1):38~39.
[11] 祝虹,等.試論大學生身體素質評價的內容與方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7(4):153~155.
[12] 周莉,等.女大學生立定跳遠成績與形態(tài)、機能和身體素質指標的相關性分析[J].體育學刊,2003,10(4):74~76.
[13] 江征,等.福建省健康大學生111名握力及捏力的測試[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50):52~54.
[14] 路鳳萍.大學生體質健康主、客觀評價的一致性與自我健康行為管理[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51(5):63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