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學平
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文信息中心 江蘇 常州 213164
三維虛擬實景基于全景圖片,全景圖片視場涵蓋雙眼正常有效視角以上乃至360°的完整場景范圍,其在Java、Quick Time、ActiveX或Flash等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實現(xiàn)真實場景的還原展示。由多個全景圖的實景展示節(jié)點組成,采用多媒體人機交互界面和交互信息導航方式,結(jié)合導航地圖、控制按鈕、熱點區(qū)域、超鏈接、皮膚系統(tǒng)、音樂、解說等輔助元素可以形成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用戶觀看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時,三維立體空間感強,猶如身在真實場景中[1]。
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制作分“照片拍攝”“照片拼接為全景圖”和“三維虛擬實景漫游制作”三階段。
1)照片拍攝:選用按一次快門能拍180°視角照片的8 mm魚眼鏡頭相機,1個拍攝點要拍4張照片才能拼合成一張全景圖。拍攝時,三腳架位置、高度不變,云臺可繞三腳架的垂直中軸線水平旋轉(zhuǎn),相機固定在可旋轉(zhuǎn)的云臺上,拍好一張照片后水平旋轉(zhuǎn)云臺90°接著拍下一張。
2)照片拼接為全景圖:在一個拍攝點拍攝的4張照片經(jīng)軟件自動拼接或人工找拼接點拼接,合成一張全景圖。
3)三維虛擬實景漫游制作:先期設計系統(tǒng)構(gòu)架和界面風格,連同制作好的輔助元件導入設計軟件進行制作、合成。
制作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的工具: 1)硬件設備,“尼康D300”數(shù)碼相機機身、“SIGMA 8MM”魚眼鏡頭和電子快門線各1套,高性能多媒體計算機1套;定制的三腳架和旋轉(zhuǎn)云臺1套;2)軟件工具,“杰圖”研發(fā)的拼圖軟件“造景師”,“杰圖”研發(fā)的三維虛擬實景漫游制作與合成軟件“漫游大師”,圖片處理軟件“Adobe Photoshop”,音頻處理軟件“Adobe Audition”。
圖書館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是對圖書館的虛擬化立體展示。與用戶近距離參觀實物相比,虛擬化立體展示能給用戶更好的影像精度、視覺角度、藝術觀感等體驗,用戶在瀏覽時可對反映實物信息的影像進行放大、縮小、360°旋轉(zhuǎn),獲取實地參觀無法也不能獲取的部分信息,最關鍵的是不必親赴實地,耗費精力少。圖書館虛擬化立體展示的內(nèi)容有圖書館各區(qū)域的位置分布、環(huán)境布局等地理信息,還有圖書館功能、服務信息、使用導航等使用資訊。通過三維虛擬實景技術,用戶瀏覽圖書館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就如真的進入圖書館實地一樣,只需點擊鼠標就能全方位地了解與熟悉圖書館。
照片拍攝是三維虛擬實景漫游制作的核心部分。
1)拍攝對象:圖書館所在建筑物的外部,圖書閱覽室、期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等功能區(qū),進出圖書館及各功能區(qū)的出入口部位。
2)拍攝選點:一個功能區(qū)通常選3~4個拍攝點,拍攝點一般選大多數(shù)人習慣的觀看點。如圖書館所在建筑物的外部可選3個拍攝點:第一個拍攝點選在建筑物前面,用于拍遠景;第二個拍攝點選在圖書館大門前;第三個拍攝點選在建筑物后面,同樣拍遠景。圖書閱覽室可選4個拍攝點:入口處1個,主功能區(qū)選2個,出口處1個,其中出、入口處所在點在后期設置導航。
3)拍攝:架好三腳架,拍好一張照片后水平旋轉(zhuǎn)云臺90°接著拍下一張,共拍4張。旋轉(zhuǎn)云臺時三腳架若有移動,則需重拍此前所拍的全部照片——三腳架移動后,相鄰2張照片的拼接邊緣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照片拼接會失敗。
完成照片拍攝后,將照片導入“造景師”進行拼合。若4張照片滿足“曝光度相差不大”“物景影像在拼接處有相同部位的影像匹配”等智能拼接條件,軟件會自動拼接好照片;若4張照片中有一張照片滿足不了智能拼接條件,則需人工在照片上根據(jù)影像尋找、編輯拼接點以人工方式拼接。
系統(tǒng)構(gòu)架的核心是實現(xiàn)導航功能和關聯(lián)全部元件。導航功能依靠“全景圖播放次序”和“地圖”實現(xiàn)。
1)全景圖播放次序設計。依圖書館實際出、入館次序和各功能區(qū)實現(xiàn)功能的次序設計導航,具體次序為:建筑物外景→大門入口(入館)→服務總臺(1樓)→第一閱覽室(1樓)→期刊閱覽室(2樓)→自習室(2樓)→電子閱覽室(3樓)→第四閱覽室(4樓)→第五閱覽室(5樓)→第六閱覽室(6樓)→第七閱覽室(7樓)→書吧(1樓)→展覽室(1樓)→報告廳(1樓)→大門出口(出館)。
2)地圖設計。一類為圖書館所在建筑物的3D影像圖,一類為樓層平面圖,建筑物3D圖與樓層平面圖按實際位置關系關聯(lián)。
界面是圖書館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的封面和入口,也具有構(gòu)架系統(tǒng)的作用,其在配色、造型、風格等方面應體現(xiàn)圖書館特色。界面主要由主界面皮膚、載入界面、地圖、熱點鏈接、縮略圖、按鈕、文字等元件組合而成。主界面皮膚中有“圖書館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文字,留有空白處放置“場景播放器”“縮略圖”“地圖播放器”等元件。
“按鈕”“區(qū)域雷達”“縮略圖”“熱點鏈接”等是“漫游大師”中最常用的元件。1)“按鈕”提供控制操作,可布局在主界面皮膚和場景播放區(qū)內(nèi);2)“區(qū)域雷達”設置在地圖中,只用在地圖上,其雷達扇形指示區(qū)與正在播放場景的某一方向一一對應;3)“縮略圖”是設置在主界面皮膚上的實景圖的縮略圖標;4)“熱點鏈接”能設置在全景圖、地圖和主界面皮膚中,鏈接目標有全景圖、地圖、文字、音視頻等。
實現(xiàn)系統(tǒng)功能時,“熱點鏈接”元件使用最頻繁。1)場景鏈接:一個場景中可設置多個熱點鏈接,點擊熱點鏈接圖標后跳轉(zhuǎn)至目標場景。2)展示細節(jié):在場景中點擊一本書的影像時,熱點鏈接就會彈出該書的編目信息。3)展示服務類型、借閱流程、規(guī)章制度:點擊入口或服務總臺場景中設置的熱點鏈接時,彈出相關信息提示。
系統(tǒng)制作次序:導入主界面皮膚→制作載入界面→設置場景播放器(場景播放器是呈現(xiàn)全景圖的窗口)→在“場景列表區(qū)”按“全景圖播放次序”導入全景圖→設置地圖播放器(地圖播放器是呈現(xiàn)地圖的窗口)→在“地圖列表區(qū)”按先3D地圖、后樓層平面圖的次序?qū)氲貓D→設置按鈕功能與屬性→設置播放進度條→設置“縮略圖”→設置熱點鏈接(先設置場景鏈接,再設置細節(jié)展示鏈接,最后設置展示其他內(nèi)容鏈接)→設置區(qū)域雷達→加入音頻解說→各功能驗證→修改與完善→發(fā)布作品。
設計實施圖書館三維虛擬實景漫游系統(tǒng),前提是明確設計目標,核心是拍好全景照片,關鍵是設計好構(gòu)架和界面,重點是實現(xiàn)系統(tǒng)功能。
[1]劉運增.全景攝影,已起舞于Internet[J].微電腦世界,2003(1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