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群 劉 勇 李煥明 (天津醫(yī)科大學第四中心臨床學院,天津 300140)
倍他樂克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的影響
魏 群 劉 勇 李煥明 (天津醫(yī)科大學第四中心臨床學院,天津 300140)
擴張型心肌病;游離脂肪酸;倍他樂克
擴張型心肌病(DCM)主要特征為左心室或雙心室擴張,并伴有心肌肥厚,最終導致心室收縮功能減退。心率是心肌耗氧量的最主要決定因素,心率越快,單位時間內的心肌耗氧量越多。靜息心率增快即高心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與多種心血管疾病關系密切。本研究觀察倍他樂克控制DCM病人心率后,對其血清游離脂肪酸(FFA)水平的影響,探討倍他樂克治療DCM的作用與意義。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確診為DCM的住院病人,心衰診斷標準參照2005年歐洲心臟病協(xié)會(ESC)《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指南》,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均為NYHAⅢ級。共納入42例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齡51~70〔平均(64.5±1.23)〕歲,對照組20例,治療組22例。所有病例均排除肺、肝、腎、糖尿病、房顫及其他內分泌疾病。
1.2 方法 所有病例靜息心率75~85次/min,兩組均予口服地高辛、呋塞米(速尿)、螺內酯等常規(guī)綜合治療。對照組未予口服倍他樂克;治療組應用倍他樂克口服,12.5 mg/次,2次/d,共治療8 w。治療組目標心率控制在靜息時55~65次/min?;颊呷朐汉蟠稳涨宄考爸委熃Y束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1 500 r/min離心5 min后,分裝血清于-80℃冰箱凍存。采用ELISA方法測定治療前后血清FFA含量。超聲心動圖檢查采用GE公司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測定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LVEF),測量3個心動周期,取其平均值。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的相關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組間的兩兩比較采用費希爾的LSD法。
2.1 DCM病人應用倍他樂克前后血清FFA含量 治療前血清FFA含量對照組及治療組分別為(1.56±0.79)、(1.61±0.81)mmol/L,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8 w后血清FFA分別為對照組(1.32±0.12)mmol/L、治療組(1.02±0.13)mmol/L。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血清FFA含量明顯降低,差異顯著(P<0.05)。
2.2 DCM病人應用倍他樂克前后LVEF的變化 治療前對照組及治療組LVEF分別為(34±3.02)%,(33±2.15)%,無明顯差異(P>0.05)。應用倍他樂克口服治療8 w后對照組LVEF為(35±2.16)%,治療組為(35±1.98)%。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LVEF明顯提高,差異顯著(P<0.05)。
DCM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其最終結局不能避免心衰。減慢心率對減少冠心病和左室收縮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效果(BEAUTIFUL)研究發(fā)現,與靜息心率 <70次/min患者相比,靜息心率≥70次/min可使心血管死亡率增加34%,心肌梗死住院率增加46%,冠狀動脈重建術增加38%,心力衰竭住院率增加53%;且心率每增加5次/min,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1〕。男性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疾病死亡與心率增快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心率與女性人群死亡率的關系較弱〔2~4〕。最近一項對129名及135名絕經后女性的研究顯示,靜息心率是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5〕。因此,在DCM早期積極防治,延緩心衰發(fā)生時間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成為目前臨床工作重點。本研究結果顯示在DCM病人中血清FFA含量明顯升高。FFA是心臟能量的主要來源,能為心肌提供所需能量的65%,DCM病程進展過程中心肌能量代謝的底物由優(yōu)先利用FFA變?yōu)閮?yōu)先利用葡萄糖,使血中FFA含量顯著增高。應用倍他樂克控制心率后血清FFA含量明顯降低,提示DCM早期控制心率能明顯降低病人FFA含量,降低有氧氧化過程對心肌的損害,進一步降低心肌耗氧量,從而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發(fā)現DCM患者在常規(guī)改善心衰的基礎上給予口服倍他樂克在短期內能夠通過控制心率、降低FFA含量,改善心功能。因此,對于DCM病人,早期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對改善心衰有積極的意義。但在心率控制中仍有許多問題尚待進一步探討。
1 Fox K,Ford I,Steg PG,et al.Ivabradine for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left-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BEAUTIFUL):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8;372(9641):807-16.
2 Fox K,Borer JS,Camm AJ,etal.Resting heart rat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Am Coll Cardiol,2007;50(9):823-30.
3 Cook S,TogniM,Schaub MC,et al.High heart rate: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J〕.Eur Heart J,2006;27(20):2387-93.
4 Reil JC,Bohm M.The role of heart r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lin Res Cardiol,2007;96(9):585-92.
5 Hsia J,Larson JC,Ockene JK,et al.Resting heart rate as a low tech predictor of coronary events in women: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BMJ,2009;338(2):219.
R542.2
A
1005-9202(2012)16-350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75
李煥明(1970-),男,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冠心病介入治療研究。
魏 群(1970-),女,博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力衰竭的機制及治療研究。
〔2012-03-20收稿 2012-04-20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