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倫,張衛(wèi)明,肖正春
(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42)
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又名星星花(starflower),為紫草科(Boraginaceae)琉璃苣屬(Borago)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和小亞細(xì)亞,后引入歐洲和北美、南美廣泛栽培。幼嫩莖葉脆而多汁,有黃瓜香味,用作蔬菜?;ㄍǔK{(lán)色,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并可制作糖果、蜜餞或加入色拉、果汁飲料中。琉璃苣在歐洲用作廚用香草和藥草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用于治療抑郁癥、風(fēng)濕、月經(jīng)不調(diào)和濕疹等,并有美容作用。現(xiàn)代研究表明,琉璃苣油有高含量的γ-亞麻酸,可用作月見草代用品,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癌癥,抗衰老、增強免疫、抗菌消炎等多種藥理作用和保健功能。
我國從20世紀(jì)90年代開始引種琉璃苣,最初作為花卉栽培,現(xiàn)作為蔬菜和特種油料植物栽培已在黑龍江、甘肅等多個省市獲得成功。本文對其油的研究作了綜述,以便更好地開發(fā)利用琉璃苣資源。
琉璃苣為1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分枝,高60~100 cm。有白色半透明的剛毛,長1~3 mm。單葉互生,粗糙?;咳~有葉柄,葉卵圓形或長橢圓形,葉緣有波紋,與莖連接處有2個小突起,長120~150 mm,;上部葉片無柄或具短柄,倒披針形,長小于100 mm,葉緣鋸齒狀。羽狀網(wǎng)脈。蝎尾狀聚傘花序?;ㄗ仙?,下垂,每朵花5枚花瓣,5枚萼片,基部聯(lián)合,上部分離,花冠呈星狀。萼片宿存,通常紅褐色,有時綠色。雄蕊5,黑色,突出?;ǚ蹨\黃色。雌蕊不顯著,綠色。子房上位,4裂?;ㄖ睆?0~25 mm。種子一端扁平,著生在花托上,另一端稍尖,黑色,長8 mm。小堅果4枚,深褐色至黑色,密生錨狀刺,成熟時,少數(shù)未成熟時自然散落到地上。千粒重15 g左右。另有粉紅色和白色花兩個品種。根為直根系[1-2]。
琉璃苣分布范圍較廣,南北半球都有它的蹤跡。在海拔260~4 500 m的地方均可生長。土壤pH值4.8~8.3,以排水良好為宜。喜光,不耐風(fēng)吹,遇到大風(fēng)易倒伏。可自然播種。種子發(fā)芽適溫為15~21℃,生長適溫為16~25℃。整個生育期100 d左右?;ㄆ?月。
琉璃苣種子油主要含棕櫚酸(C16∶0)10.0%、硬脂酸 (C18∶0)5.1%、油酸 (C18∶1)20.3%、亞油酸(C18∶2)37.5%、γ-亞麻酸(C18∶3)19.4% 和花生酸(C20∶0)4.1%等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多數(shù),含量高達(dá)75%以上[3]。γ-亞麻酸的含量為19.4%(有的報道高達(dá)24%),明顯高于另外兩種γ-亞麻酸來源植物:月見草(Oenothera spp.)(含油量20%左右,GLA占油的8% ~10%)和黑穗醋栗(Ribes nigrum)(種子含油16%,GLA占油的13.22%)??梢?,琉璃苣是GLA的理想來源。純凈的琉璃苣油澄清,淺綠到深綠色,有清淡的油脂特征氣味,相對密度0.92,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下沸點 240℃,閃點>200℃。CAS注冊號:84012-16-8,EINECS:281-661-4。
正常情況下,膳食中有適量的亞油酸,正常人就能合成足量的GLA供機體需要。然而,當(dāng)GLA合成減少或消耗增大時,便表現(xiàn)出GLA不足癥狀。合成GLA的酶Δ6-脂肪酸去飽和酶活性可因衰老、緊張、糖尿病以及一些傳染病而降低活性,使得GLA的合成減少;癌癥和炎癥等因素可使細(xì)胞分裂加快,GLA氧化分解代謝加速,從而導(dǎo)致機體GLA的缺乏。在此情況下,補充適量GLA是必要的。γ-亞麻酸對動物細(xì)胞十分重要,是人體必需脂肪酸,能維持細(xì)胞膜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調(diào)節(jié)膽固醇的合成與運輸,防止皮膚水分散失,是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的前體。
琉璃苣油對機體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藥理作用和生理功能:(1)防治心血管疾病。GLA能降低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2)防治糖尿病。(3)防治癌癥。琉璃苣油有治療癌癥的效果。其種子油富含GLA,能抑制乳腺癌、結(jié)腸癌、前列腺癌、肝癌、肺癌、皮膚癌、子宮癌、胰腺癌等細(xì)胞的生長,并可使神經(jīng)膠質(zhì)瘤患者病情得到改善。(4)緩解經(jīng)前綜合癥。(5)治療皮膚病。GLA對濕疹樣皮炎、皮膚角化不全、創(chuàng)傷愈合不良等都有緩解作用。(6)抗衰老作用。GLA進入機體內(nèi)首先被氧化而減輕細(xì)胞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琉璃苣提取物含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7)調(diào)節(jié)免疫。(8)保護肝臟。GLA能改善體內(nèi)酒精代謝,促進乙醇分解,同時促進酒精損傷患者肝功能的回復(fù)。另外,GLA可使肝臟中性脂肪降低,對脂肪肝起到預(yù)防和治療作用。(9)抗菌消毒。(10)美容作用[4]。
Stymene等研究證實琉璃苣種子γ-亞麻酸是在子葉中合成的[5]。把整個發(fā)育子葉與14C油酸和14C亞油酸一起培養(yǎng)。顯示γ-亞麻酸是由油酸-亞油酸-亞麻酸依次去飽和形成的。發(fā)育子葉的微粒體(主要為內(nèi)質(zhì)網(wǎng)和高爾基體)膜制備物中含催化亞油酸轉(zhuǎn)變成γ-亞麻酸的活性Δ6-脂肪酸去飽和酶,以細(xì)胞色素B5為電子供體,并含有N-末端結(jié)構(gòu)域。進一步研究表明,該酶作用的底物是位于微粒體卵磷脂sn-2位點的亞油酸,而不像動物那樣,利用酰基-CoA中的亞油酸??梢?,琉璃苣γ-亞麻酸是由位于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Δ6-脂肪酸去飽和酶催化作用下,由油酸、亞油酸轉(zhuǎn)化而來。生物技術(shù)中常利用亞油酸含量高的油料作物或野生植物導(dǎo)入Δ6-脂肪酸去飽和酶基因,來提高γ-亞麻酸產(chǎn)量。
El-Hafid等研究了播種、收獲日期,氮肥使用量對琉璃苣γ-亞麻酸等指標(biāo)的影響。結(jié)果晚播的種子產(chǎn)量顯著下降,產(chǎn)量減少11 kg/hm2。相反,晚播收獲的種子油中γ-亞麻酸含量升高。氮肥施用量為20~40 kg/hm2時種子產(chǎn)量最高,γ-亞麻酸含量則受氮肥影響不大。收獲遲的種子產(chǎn)量低,但γ-亞麻酸含量高[6]。至于磷、鉀肥對琉璃苣中γ-亞麻酸含量的影響目前還未見報道。
琉璃苣油加工方法主要有壓榨法和超臨界CO2萃取法。
壓榨油工藝目前在國內(nèi)基本用于花生油、橄欖油、堅果油、芝麻油等高檔油品。琉璃苣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含量達(dá)60%以上,這些多不飽和脂肪酸在種子內(nèi)部時由于含油組織中生育酚和其他幾種酚類化合物的存在,性質(zhì)相對穩(wěn)定。一旦壓榨出來,則易于氧化。因此,壓榨需在低溫條件下進行。采用冷榨法,壓榨餅還可用作食品或醫(yī)藥工業(yè)的原料。
主要工藝流程如下[7]:
琉璃苣籽→清理→破碎→蒸坯→壓榨→過濾→琉璃苣油
(1)清理。琉璃苣籽常有葉、泥砂等雜質(zhì),必須機械或人工去雜,否則會影響油的質(zhì)量和出油率。
(2)破碎。琉璃苣籽果皮和種皮、種仁很難分開,一般不進行剝殼處理,可用機械或石碾將其碾碎,以有利于改變物料的形狀,破壞細(xì)胞結(jié)構(gòu),便于蒸坯。
(3)蒸坯。將碾好后的生坯均勻平鋪在蒸籠屜上,濕潤后再蒸。在濕、熱作用下,料坯纖維變軟,蛋白質(zhì)變性,有利于壓榨。為使油不被氧化,應(yīng)避免長時間高溫蒸坯。
(4)壓榨。入榨料坯溫度不高于40℃,采用動力螺旋壓榨機壓榨。
(5)過濾。壓榨出來的毛油含有一定量的渣,需過濾去除。濾渣可摻入生坯中進行二次壓榨。
壓榨后的琉璃苣油應(yīng)及時裝入密閉容器中,添加適量的抗氧化劑在干燥處低溫、避光貯存。冷榨法保留了琉璃苣的豐富營養(yǎng),無化學(xué)溶劑污染,不含化學(xué)防腐物質(zhì),保證產(chǎn)品的營養(yǎng)和美味,符合環(huán)保綠色消費潮流,但缺點是出油率低,僅有77%左右。
琉璃苣籽纖維成分中含有29%的纖維素、5.6%的果膠。Soto等試驗采用低溫冷榨前進行酶解的辦法,可提高油的收率8%,達(dá)到84%。步驟是:種子粉碎—熱處理(沸水中15 min)—酶解(45℃,濕度20%,酶用量為每100 g粉碎種子0.25 g,酶解9 h)—真空爐中干燥—油壓機壓榨(49 MPa,20 min)。所用的酶為1∶1的纖維素酶-果膠酶復(fù)合酶[8]。
有機溶劑萃取法存在溶劑回收難和產(chǎn)品有溶劑殘留問題,一般不宜用于琉璃苣油的生產(chǎn)。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能較好地保留油脂中的易受熱分解的成分,產(chǎn)品純度、收率都比較高,是值得研究應(yīng)用的新方法。
Kotnik等采用超臨界CO2在半連續(xù)流動裝置萃取琉璃苣,CO2流速為3.5 g/min,顆粒大小為1 125 μm。最佳提取條件為31.5 kPa,40℃,可得到含 γ-亞麻酸16.89%的琉璃苣油,油的得率接近于使用正己烷作溶劑的得率,達(dá)到30.97%[9]。
任飛等考察了萃取壓力、萃取溫度、時間和CO2流量對琉璃苣籽出油率的影響。其最佳工藝條件為:萃取壓力 25 MPa,溫度 45℃,時間 2.5 h,CO2流量45 L/h,在此條件下,出油率達(dá)28.08%。油中γ-亞麻酸含量達(dá) 18.78%[10]。
琉璃苣種子油主要為含C16~C20脂肪酸的三酰甘油(含量95%),其余部分為磷脂、生育酚、黃酮類、甾醇類、游離脂肪酸、單酰甘油和二酰甘油。高純度的γ-亞麻酸在生物制劑和醫(yī)藥等行業(yè)是必需的。采用改進的低溫溶劑結(jié)晶法可得到γ-亞麻酸純度為99%的琉璃苣油[11]。
總之,琉璃苣油富含γ-亞麻酸,具有諸多營養(yǎng)保健功能。目前,國內(nèi)已有廈門、杭州、濟南的多家公司生產(chǎn)琉璃苣油,主要用作原料藥或醫(yī)藥中間體。按照有機食品的要求種植、加工生產(chǎn)琉璃苣油是開發(fā)這一高檔油品的有效途徑。工廠化加工還是以低溫冷榨法較為合適,能夠保持其中的營養(yǎng),同時該法有進一步改進以提高出油率的余地。目前,制約琉璃苣油生產(chǎn)的主要因素是種子產(chǎn)量偏低,國外產(chǎn)量300 ~600 kg/hm2,國內(nèi)產(chǎn)量大致相當(dāng)[12]。這跟琉璃苣野性強、容易掉粒有關(guān),掉落的種子可達(dá)總產(chǎn)量的50%。因此,培育不易掉粒的琉璃苣品種是當(dāng)務(wù)之急。另一方面,研究收集成熟種子的方法也很重要,國內(nèi)已著手這方面的研究,并有相關(guān)專利。隨著研究開發(fā)的不斷深入,琉璃苣這一資源將會為更多人的健康服務(wù)。
[1]Stephen M.Common Borage.[EB/OL].[2010-12-18].www.MaltaWildPlants.com/Malta(2002-2010).
[2]饒璐璐.具有黃瓜香味的琉璃苣[J].北京農(nóng)業(yè),1998(6):20-21.
[3]馬麗艷,王國山,石文婷,等.琉璃苣種子的營養(yǎng)成分分析[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 創(chuàng)新版,2010(7):18-20.
[4]周梅,闞建全.特種油料植物玻璃苣開發(fā)利用[J].糧食與油脂,2005(4):16-17.
[5]Stymne S,Stobart A K.Biosynthesis of γ-linolenic acid in cotyledons and microsomal preparations of the developing seeds of common borage(Borago officinalis)[J].Biochem J,1986,240:385-393.
[6]El-Hafid R,Blade S F,Hoyano Y.Seeding date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borage(Borage officinalis L.)[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02,16(3):193-199.
[7]張廣倫,肖正春.γ-亞麻酸植物資源及開發(fā)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1997,16(2):5-10.
[8]Soto C,Chamy R,Zuniga M E.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pressing conditions effect on borage oil extraction by cold pressing[J].Food Chemistry,2007,102:834-840.
[9]Kotnik P,Skerget M,Knez Z.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borage seed oil[J].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108:569.
[10]任 飛,翰 發(fā),石麗娜,等.超臨界CO2流體萃取琉璃苣籽油及其脂肪酸分析[J].中國油脂,2010,35(8):15-17.
[11]Ju Y H,Chen T C.High-purity γ-linolenic acid from borage oil fatty acids[J].JAOCS,2002,79(1):29-32.
[12]張傳文,王靜江.琉璃苣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2008(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