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航行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湖北 麻城 438300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癥。病變嚴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層與肌層,甚至深達漿膜層。臨床上按病因及病理變化的不同,分為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其中臨床上以急性單純性胃炎最為常見,而由于抗生素廣泛應用,急性化膿性胃炎已罕見。導致發(fā)病的因素很多,有化學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細菌或其毒素引起?;瘜W刺激主要來自烈酒、濃茶、咖啡、香料及藥物 (如水楊酸鹽制劑、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質(zhì)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強酸、強堿及其他腐蝕劑所致。物理刺激如過熱、過冷、過于粗糙的食物及X線照射,均會損傷胃粘膜,引起炎癥性改變。而進食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導致急性胃炎最常見的一個病因。
癥狀是輕者僅有腹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嚴重者可有嘔血、黑糞、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家庭生活中一般在暴飲暴食或食用了污染食物、服對胃有刺激的藥后數(shù)小時至24小時發(fā)病。主要為:
1.1 上腹痛 正中偏左或臍周壓痛,呈陣發(fā)性加重或持續(xù)性鈍痛,伴腹部飽脹、不適。少數(shù)病人出現(xiàn)劇痛。
1.2 惡心、嘔吐 嘔吐物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覺舒服,也有的病人直至嘔吐出黃色膽汁或胃酸。
1.3 腹瀉 伴發(fā)腸炎者出現(xiàn)腹瀉,隨胃部癥狀好轉(zhuǎn)而停止,可為稀便和水樣便。
1.4 脫水 由于反復嘔吐和腹瀉,失水過多引起,皮膚彈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癥狀,嚴重者血壓下降,四肢發(fā)涼。
1.5 嘔血與便血 少數(shù)病人嘔吐物中帶血絲或呈咖啡色,大便發(fā)黑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說明胃粘膜有出血情況。
2.1 胃鏡檢查 為最有價值、安全、可靠的診斷手段。可直接觀察胃粘膜病變及其程度,可見粘膜廣泛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有時可見粘膜表面的粘液斑或反流的膽汁。Hp感染胃炎時,還可見到胃粘膜微小結(jié)節(jié)形成 (又稱胃竇小結(jié)節(jié)增生)。同時可取病變部位組織進行幽門螺桿菌和病理學檢查。
2.2 X線鋇餐造影 多數(shù)胃炎病變在粘膜表層,鋇餐造影難有陽性發(fā)現(xiàn)。胃竇部位有淺表炎癥者有時可呈現(xiàn)胃竇部激惹征,粘膜紋理增粗、迂曲、鋸齒狀,幽門前區(qū)呈半收縮狀態(tài),可見不規(guī)則痙攣收縮,氣、鋇雙重造影效果較好。
2.3 幽門螺桿菌檢測 ①胃粘膜組織切片染色與培養(yǎng):Hp培養(yǎng)需在微氧環(huán)境下用特殊培養(yǎng)基進行,3~5天可出結(jié)果是最精確的診斷方法。
②尿素酶試驗:尿素酶試劑中含有尿素和酚紅,Hp產(chǎn)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產(chǎn)生氨,后者使試劑中的pH值上升,從而使酚紅由棕黃色變?yōu)榧t色,此法快速、簡單、特異性和敏感性可達90%以上。
③血清學檢測Hp抗體:但即使是IgM抗體也可在清除了Hp幾個月后仍保持陽性,限制了其診斷意義。亦可用PCR法檢測血中Hp的DNA。
④核素標記尿素呼吸試驗:讓患者口服一定量同位素13C標記的尿素,如果患者消化道內(nèi)含有Hp,則Hp產(chǎn)生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產(chǎn)生CO2,由肺呼出,通過測定呼出氣體中13C含量即可判斷胃內(nèi)Hp感染程度,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達90%以上。
3.1 肝郁氣滯型 主癥:胃脘脹滿,痛及兩脅,情志不暢時更甚,或嘔吐吞酸,噯氣頻作,飲食減少,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方藥:四逆散合小半夏湯加減:醋柴胡、炒白芍、炒枳殼、生甘草、姜半夏、鮮生姜、元胡、炒川楝子。
方藥: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萊菔子、陳皮、茯苓、連翹、半夏。
3.2 胃熱熾盛型 主癥:胃脘疼痛,脹滿,痛處灼熱感,口干而苦,惡心嘔吐,吐出物為胃內(nèi)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飲食喜冷惡熱,大便干結(jié),尿黃,舌質(zhì)紅,苔黃厚或黃膩,脈弦滑。
治則:清熱止痛,降逆通便。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
3.3 寒邪犯胃型 主癥:胃痛卒發(fā),痛無休止,得溫則減,遇寒加重,多有受涼或飲食生冷病史,或伴見嘔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喜食熱飲,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遲。
治則:溫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藥:良附丸合桂枝湯加減: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蓽茇、生姜。
3.4 暑濕犯胃型 主癥:胃脘痞滿,脹悶不舒,按之腹軟而痛,納差食減,口干而膩,頭身沉重,肢軟乏力,小便黃熱,大便滯而不爽,或兼見發(fā)熱惡寒,舌質(zhì)紅,苔白黃而膩,脈濡細或濡數(shù)。
治則:解暑和胃,化濕止痛。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蘇、半夏、白芷、陳皮、茯苓、白術(shù)、厚樸、生姜、大棗。
3.5 食滯胃脘型 主癥:胃脘脹滿,疼痛拒按,或嘔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食后加重,噯氣反酸,大便不爽,舌質(zhì)淡紅,苔厚膩,脈滑實。
治則: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加減:陳皮、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連翹、蘿卜子、枳實、檳榔。
急性胃炎的治療不是一勞永逸的過程,必須堅持持之以恒的調(diào)理和藥物治療,尤其要注重飲食調(diào)理,配合中醫(yī)藥治療急性胃炎的方法因人而異、辨證施治均可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1]丘鴻凱,隋景玉.新醫(yī)學,2005,(5).
[2]董建華等.中醫(yī)內(nèi)科學 (第5版) [M].上海:上??萍汲霭嫔纾?994.
[3]蔡永敏.最新中藥藥理與臨床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