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wèi)蔚 孫淑君
上呼吸道咳嗽綜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簡稱UACS)是耳鼻喉科常見的一種由鼻部異常分泌物流到鼻后或咽喉部,甚至流入聲門或氣管,通過分泌物或炎癥刺激引起以咳痰、咳嗽為主的臨床綜合癥,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1]。本研究回顧我科69例UACS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性分析其臨床特點、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對象為新鄉(xiāng)市直機關醫(yī)院耳鼻喉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門診治療的UACS患者,經(jīng)臨床癥狀、體征、電子鼻咽鏡或鼻竇CT檢查確診,符合美國胸內(nèi)科醫(yī)師學會(ACCP)《咳嗽循證臨床實踐指南》[2]中UACS的診斷標準,排除慢性支氣管炎、氣管異物、咳嗽變異性哮喘和胃食管返流癥等疾病。本研究共69例UACS患者,其中男43例,女26例;年齡13~65歲,平均(34.7±10.6)歲;病程57~549d,平均(168.5±48.7)d;鼻涕后流伴慢性咳嗽24例,鼻涕內(nèi)流伴咽部異物感45例;變應原檢查顯示43例合并變應性鼻炎,鼻竇CT檢查顯示15例合并慢性鼻炎,11例合并鼻-鼻竇炎;電子鼻咽鏡檢查顯示鼻咽部均可見膿性或粘性分泌物。
詳細詢問家族變應性疾病史和治療過程,記錄咳嗽發(fā)作時間、誘因、緩解和加重時間等發(fā)病情況,檢查鼻腔和咽部,根據(jù)需要行鼻竇CT、鼻咽CT、纖維鼻咽鏡、變應原、支原體和衣原體抗體檢查,確定原發(fā)鼻腔、鼻竇和咽部疾病誘發(fā)慢性咳嗽癥狀后確診UACS。
對于病因不明確的患者行經(jīng)驗性治療,包括戒煙、戒酒、避免接觸過敏原、消炎、抗感染和改善呼吸道異常等措施。對于病因明確的患者給予病因?qū)ΠY治療,合并變應性鼻炎患者采取H1受體拮抗劑或(和)鼻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合并慢性鼻炎患者采取減充血劑噴鼻聯(lián)合鼻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合并鼻-鼻竇炎患者采取抗生素聯(lián)合鼻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根據(jù)病情需要合用H1受體拮抗劑。治療期間,所有患者行鼻腔沖洗,1次/d,或口服通竅鼻炎顆粒治療。
鐘南山《咳嗽的診斷與治療原則》[3]中關于UACS的描述制定療效評價標準:患者咳嗽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口咽部無黏液附著者為治愈;患者咳嗽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口咽部粘液附著明顯減少,不影響日?;顒雍退哒邽楹棉D(zhuǎn);患者咳嗽癥狀和體征未見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者為無效??傆行?100%×(治愈+好轉(zhuǎn))/總例數(shù)。
本研究組69例UACS患者經(jīng)積極的對癥治療10d后,治愈26例,治愈率37.68%(26/69)其中合并變應性鼻炎19例,合并慢性鼻炎4例,合并鼻-鼻竇炎3例;好轉(zhuǎn)40例,好轉(zhuǎn)率57.94%(40/69),其中合并變應性鼻炎24例,合并慢性鼻炎9例,合并鼻-鼻竇炎7例;無效3例,無效率4.35%(3/69)。本研究組69例UACS患者總有效率95.65%(66/69)。
醫(yī)學界對UACS導致咳嗽的機制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鼻后滴流途徑、上呼吸道疾病對呼吸道結構刺激或炎癥刺激有關,發(fā)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咽喉部滴流、清咽、流涕口咽部粘液附著或口咽部粘膜鵝卵石樣觀等一種或多種表現(xiàn)綜合癥,尚無特征性表現(xiàn),臨床誤診或漏診率較高,病程多超過50d,也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4]。因此,臨床應詳細詢問病史,充分了解呼吸道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配合相關檢查進行診斷。
雖然UACS患者尚無特征性表現(xiàn),但是通過臨床表現(xiàn)和相關檢查能夠提高診斷符合率:白天發(fā)作性或持續(xù)性咳嗽較重,夜晚或入睡后較少發(fā)生;患者自覺咽后壁和(或)鼻后滴流具有明顯的粘液附著感;有明確的鼻炎或咽喉炎等病史;咽后壁粘液附著呈鵝卵石樣外觀,電子鼻咽鏡下顯示膿性或粘性分泌物明顯;經(jīng)常規(guī)止咳、化痰等治療無效,針對性治療UACS后咳嗽明顯緩解。注意與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相鑒別:胸部X線或肺部CT檢查可與慢性支氣管炎和氣管異物等疾病相鑒別;行肺功能檢查或支氣管舒張試驗可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等疾病相鑒別;行胃鏡和24h食管PH值監(jiān)測可與胃食管返流癥等疾病相鑒別。
由于上呼吸道疾病引起咳嗽的病因相對復雜,臨床UACS診斷不明確導致咳嗽遷延不愈,反反復復,從幾個月到多年不等,多有UACS漏診、誤診或誤治的文獻報道[5]。本研究經(jīng)臨床癥狀、體征和相關檢查確診UACS后,根據(jù)不同病因?qū)ΠY治療10d后,治愈26例,好轉(zhuǎn)4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65%(66/69)。
綜上所述,臨床醫(yī)生應掌握UACS的臨床特點,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臨床檢查等措施提高臨床診斷率,配合對癥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有效率,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 周杰.上呼吸道咳嗽綜合癥的診斷和治療[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7):151-152.
[2] Melvin R,Pratter MD.Chronic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secondary to rhinosinus diseases(previously referred to as postnasal drip syndrome):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hest,2006,129:63-71.
[3] 鐘南山.咳嗽的診斷與治療原則[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5(11):737-739.
[4] 邢勇.上呼吸道咳嗽綜合征123例臨床分析[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2,12(1):51-53.
[5] 趙慧梅.兒童上呼吸道咳嗽綜合征誤診9例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22):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