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博 楊志曉
1.鄭州市兒童醫(yī)院醫(yī)務科,河南鄭州450053;2.鄭州市兒童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鄭州 450053
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分析
周一博1楊志曉2
1.鄭州市兒童醫(yī)院醫(yī)務科,河南鄭州450053;2.鄭州市兒童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鄭州 450053
目的探討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臨床診斷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兒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24例,對其臨床診治資料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本組24例患兒行心理疏導、藥物調節(jié)等干預后均治愈,無并發(fā)癥發(fā)生,臨床效果滿意。結論患兒心理因素對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有重要影響,故需與患兒行良好心理疏導,改善飲食結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樂觀情緒,以改善患兒的生存質量。
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診斷;治療
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無心臟器質性病變,以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為常見臨床表現(xiàn),可伴有竇性心律不齊、精神焦慮緊張等心臟疾病癥狀。因受相關臨床表現(xiàn)及患兒缺乏表達能力的影響,易被誤診為心肌炎,與心臟器質性疾病發(fā)生混淆[1],使病情治療延誤。故采取有效措施行明確診斷、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兒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24例,對其臨床診治資料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24例,男10歲,女14例,年齡3~14歲。依據病情劃分:A組:心動過速8例,由β-受體功能亢進癥引起。臨床表現(xiàn):患兒多伴有氣短、心悸、煩躁、胸悶等癥狀,無缺氧體征,癥狀在吸氧后緩解不明顯,可有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亢進;B組:竇性心動過緩8例,由迷走神經張力過高引起。臨床表現(xiàn):患兒自覺癥狀多不明顯,癥狀受心率快慢的影響,部分患兒有嗜睡、乏力、胸悶表現(xiàn),病情嚴重者心前區(qū)可伴有疼痛;C組:非器質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失調8例。臨床表現(xiàn):患兒常伴有抑郁、焦慮、恐懼、緊張等神經癥狀,自覺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心電圖、心壓多正常,心率偶有偏快。
1.2 方法
A組以心理行為治療、眼球按壓為主,給予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應用。B組癥狀不明顯可不采取措施治療,僅需預防感冒、注意休息、適當給予維生素B1、維生素B6補充,對患兒加強安慰。C組對患兒給予一定的安慰和鼓勵,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患兒行疏導、勸解、生活指導,有明顯癥狀者可行營養(yǎng)調節(jié)神經功能藥、給予利眠寧和地西泮等藥物鎮(zhèn)靜。
A、B、C組各8例患兒均治愈,行心理疏導、藥物調節(jié)等干預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臨床效果滿意。
臨床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類型中,β-受體功能亢進癥造成的心動過速、迷走神經張力過高造成的竇性心動過緩、心臟神經癥造成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失調最為常見。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患兒多采用心理疏導即可有效治療。神經心臟病學為臨床邊緣新興學科,是指心血管系統(tǒng)因神經系統(tǒng)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引起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需依據臨床表現(xiàn)行正確處理,減少誤診和誤治的發(fā)生[2]。
3.1 兒童β-受體功能亢進癥診治
為β-腎上腺素受體反應性出現(xiàn)一定增高,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所形成的臨床癥候群。其特點為:在學齡兒童及青壯年中較為常見,好發(fā)于女孩[3];以精神神經癥狀及心血管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精神神經癥狀者可有失眠、四肢麻木、低熱、自覺氣短、低熱等表現(xiàn)。心血管癥狀可有頭暈、胸悶、心前區(qū)疼痛、心悸等表現(xiàn)??捎行穆试隹祗w征,收縮壓有偏高征象,第一心音亢進。心電圖有T波低平、S-T段下移、心動過速等改變。心臟彩超、心臟X線檢查及血鉀、鈣、鈉、心肌酶譜正常。采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可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需同甲狀腺功能亢進、病毒性心肌炎、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征作好鑒別診斷。
3.2 單純迷走神經張力過高造成的房室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及心動過緩
其特點為:女童多見,好發(fā)于學齡兒童,心率過慢對臨床癥狀有一定影響,多無自覺癥狀,患兒心率過緩者可有頭暈、胸悶、乏力,活動后臨床癥狀更為明顯,過緩嚴重者可有暈厥癥狀發(fā)生。行體檢肺動脈瓣可有血流性雜音存在,心臟大小正常。心電圖顯示竇性P波正常,P波頻率要比正常范圍慢,與同齡兒童比較,心率較低。可伴有竇性心率不齊,QRS波形及時限正常。房室傳導阻滯若應用阿托品后消失,心率在應用阿托品后增快,則可診斷為迷走神經張力過高。心臟超聲、心臟X線攝片、心肌酶譜及血鉀、鈣離子、鈉等輔助檢查多無明顯異常[4]。
3.3 小兒心臟神經癥
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失調為主的疾病,由神經功能紊亂引起。其特點為:在青春期青少年中常見,好發(fā)于女孩。以乏力、呼吸困難、胸痛、心悸為臨床表現(xiàn),常有恐懼、焦慮、抑郁等神經精神癥狀伴發(fā)。此類患兒臨床資料顯示常有心理、精神障礙,有多種原因導致。原因常為家長對患兒有過高期望值、使患兒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或患兒休息較少,及家長缺乏正確的育兒方式,未正確耐心引導,或患兒因家庭環(huán)境不佳而有不良刺激產生。部分患兒性格內向、脾氣暴躁易激動、承受能力較差,不樂觀。臨床癥狀易變且復雜,但陽性體征缺乏,到院就診時,以不同程度的神經過敏、憂郁、焦慮為主要表現(xiàn),擔心是器質性心臟病,怕有危險和意外發(fā)生。血鉀、鈣、鈉檢查、心電圖、心肌酶譜、血壓檢查均正常,治療應以心理疏導、鎮(zhèn)靜為主。
經臨床各項檢測,可在器質性心臟疾病與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間作明確區(qū)分,心肌炎患兒在對血流檢測時可有電解質紊亂表現(xiàn),酸中毒及缺氧癥狀較顯著,室性期前收縮成對出現(xiàn),同功酶與心肌酶檢測可有多項呈顯著升高趨勢,兒茶酚胺含量高效液相分析有過高情況發(fā)生,心臟彩超、胸透檢查心臟均有明顯器質性病變,劇烈運動后多發(fā),患兒多數(shù)在發(fā)病前有病毒性感染疾病,而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則有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患兒多為自身感覺,兒茶酚胺含量在血漿中普遍偏高,心率異常室性少見,多見竇性,電解質紊亂情況較為少見,多伴有各種神經功能紊亂癥狀,預后無心臟增大等器質性變化,臨床癥狀較易緩解,心臟彩超、心電圖、胸透檢查多為異常,故小兒神經相關性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臨床診斷特征,把握相關特點可避免誤診情況發(fā)生。綜上,患兒心理因素對疾病的發(fā)生有重要影響,與家庭的和諧程度、家長的教育方式均有密切相關性,故需與患兒行良好心理疏導,改善飲食結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樂觀情緒,以改善患兒的生存質量。
[1]陳榮華.尼爾遜兒科學[M].第15版.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1608-1611.
[2]佘亞雄,童爾昌.小兒外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47-148.
[3]萬小卿.心血管介入治療術后并發(fā)低血壓的護理與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144-145.
[4]朱麗芳.他汀類與心血管藥物配伍安全性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17):221-222.
R725.4
B
2095-0616(2012)12-253-02
20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