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長武,喻浪,李廣森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1)
高壓噴射注漿法是20世紀7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項土體加固技術。在日本稱為CCP工法(Chemical Churning Pile or Pattern),意思是化學攪拌成型法,相當于我國的土中旋轉噴射樁加固法。高壓噴射注漿法可用于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地基加固,深基坑、船塢、地鐵等工程的土層加固或防水。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粉土、砂土、黃土、素填土、碎石土、流塑、軟塑或可塑黏性土等地基。高壓噴射注漿法分旋噴、定噴和擺噴三種類型,根據(jù)工程地質條件和現(xiàn)場情況選用。廣州港新沙港區(qū)2~3號泊位后方地基改良及港池浚深工程地下水位受潮水影響變動較大,根據(jù)碼頭現(xiàn)場情況和旋噴樁設計尺寸,后方地基改良采用旋轉噴射(簡稱旋噴)法施工。
廣州港新沙港區(qū)2~3號泊位后方地基改良及港池浚深工程位于廣州港新沙港區(qū),原碼頭主體結構為直腹式格形鋼板樁結構,主格倉直徑21 m,碼頭前沿設計底標高-12.5 m,碼頭面頂高程4.40 m。按照設計要求對碼頭2號泊位及部分3號泊位共351 m長度岸線范圍內的港池底標高由-12.50 m浚深至-13.50 m,以滿足10萬噸級散貨船在限定條件下的安全靠泊作業(yè)。碼頭浚深至-13.5 m后,為保證格型鋼板樁碼頭整體抗剪穩(wěn)定性,對碼頭主格倉墻體后沿15 m范圍內回填砂采用旋噴法進行地基改良處理,旋噴樁樁身強度不小于1.5 MPa,同時碼頭前沿岸線后30 m范圍內均布荷載限載20 kN/m2,以滿足港池浚深后碼頭主體結構的安全使用要求。碼頭設計斷面見圖1。
后方陸域施工區(qū)域主要為格型鋼板樁后方回填砂,根據(jù)工程地質資料,縱斷面由上而下主要為約0.3 m厚砂混碎石層(內摩擦角φ=30.5°);約14 m厚中粗砂(內摩擦角φ=27.5°)及細砂(內摩擦角φ=26°);約1.5 m厚淤泥質土(內摩擦角φ=18°)以及下層為中、粗、礫砂(內摩擦角 φ =35°)。
碼頭結構格型鋼板樁后方陸域施工區(qū)域全部為吹填砂,地下水位受潮水影響變動較大,給施工帶來一定困難。
圖1 碼頭設計斷面圖
本工程施工區(qū)域全部為格型鋼板樁后方回填砂,地下水位受潮水影響變動較大,根據(jù)碼頭現(xiàn)場情況和旋噴樁設計尺寸,選用三重管法旋噴樁施工。
本工程為改造項目,總工期100 d,由于受碼頭生產需要的影響,場地需分兩次提交給施工單位。為滿足碼頭在施工期間的抗剪切穩(wěn)定性,需要分區(qū)分階段跳躍施工。共分為39個區(qū),每區(qū)長度9 m,分三階段施工,每區(qū)旋噴樁達到7 d齡期后方可開始相鄰區(qū)域施工;在旋噴樁完工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碼頭前沿線46 m范圍內的港池挖泥。
為滿足該工程工期要求,需要充分利用施工作業(yè)面,并配置充足的人員、機械設備進行周密的策劃,合理組織,確保工程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按期完工。
旋噴樁施工質量控制是本工程的重點和關鍵點。旋噴樁施工采用三重管法,單樁加固直徑為1 500 mm,樁間距1 500 mm,最大樁長11.0 m,樁身強度要求7 d齡期無側限抗壓強度≥0.8 MPa,28 d無側限抗壓強度≥1.5 MPa。灌筑水泥漿的水灰比0.8∶1,采用強度等級不小于P.C 32.5級復合硅酸鹽水泥。由于樁徑較大,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漿液水灰比、提升速率、灌漿壓力等技術參數(shù),這些參數(shù)的選擇需要經過工藝試驗確定。
旋噴樁施工范圍為長351 m,寬15 m,約5 265 m2,為滿足碼頭施工生產要求,不能對碼頭面板大面積揭開施工,僅在每根樁樁位鉆取直徑130 mm的圓孔進行鉆機鉆進噴漿,受噴漿及施工壓力的影響,有可能使碼頭面板產生隆起。且在施工區(qū)域內存在一條寬7 m、貫穿1~2號泊位的皮帶機廊道。廊道部分基礎為20個3.0 m×3.0 m×1.3 m的條形基礎,在旋噴樁施工時,對基礎擾動大,對皮帶機廊道影響大。
為保證工程質量進行二組三重管法旋噴樁施工工藝試驗。
第一組工藝試驗采取水泥用量、膨脹土、用水量、每延米水泥漿用量、噴漿壓力、空壓機壓力、鉆頭旋轉速度相同,改變硅酸鈉用量、噴水壓力、鉆頭提升速度、每延米提升耗時、漿液流量等參數(shù)。見表1。
表1 旋噴樁工藝試驗參數(shù)表
在第一組第一根旋噴樁試驗中,由于硅酸鈉摻量較少,鉆頭提升速度過快,每延米提升耗時短,加上地下海水隨潮汐影響,沒有形成旋噴樁。當加大硅酸鈉摻量,減慢鉆頭提升速度,延長每延米提升耗時時間時,第一組第二根旋噴樁雖然能夠形成,但是旋噴樁的強度太低,達不到設計要求。
第二組旋噴樁施工工藝試驗采取提高膠凝材料,水泥摻量由原來的500 kg/m3提高到650 kg/m3,膨脹土增加15 kg/m3。水灰比由原來的1.5降低到0.8。在第二組試驗中,水泥用量、膨脹土、硅酸鈉、用水量、每延米水泥漿用量、噴漿壓力、空壓機壓力、鉆頭旋轉速度相同,改變噴水壓力、鉆頭提升速度、每延米提升耗時、漿液流量等參數(shù),進行了兩根旋噴樁試驗,具體參數(shù)見表1。
在第二組旋噴樁工藝試驗中,第二根旋噴樁由于鉆頭提升速度小于第一根樁,每延米提升耗時大于第一根樁,漿液流量小,在鉆芯取樣中,芯樣的密實度大于第一根樁,而且強度高,旋噴樁樁身滿足28 d無側限抗壓強度≥1.5 MPa的設計要求,確定采用第二組第二根樁的施工工藝參數(shù)進行施工。
5.1.1 施工用電用水
根據(jù)工藝試驗結果和施工現(xiàn)場情況,施工用水、用電利用業(yè)主提供施工用水、用電接駁口。業(yè)主提供的用水量及用電量均可以滿足現(xiàn)場施工要求。
5.1.2 原材料的檢測及進場存儲
施工所用的水泥強度等級為袋裝P.C 32.5級復合硅酸鹽水泥。水泥要新鮮無結塊,每批次進場水泥必須具有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進場后按每200 t為一批次進行復檢。水泥進場后儲存采用覆蓋一層氈布對其進行嚴密遮蓋,防止淋雨或受潮。
5.1.3 施工機械
施工機械主要采用三重管旋噴樁機1臺,設備進場后,對其進行調試、檢驗。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可保證其能正常進行施工,機械配備見表2。
表2 施工機械配置
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和采用三重管法的施工工藝,其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
由于碼頭上面有400 mm厚的鋼筋混凝土面板,在旋噴樁施工時,為預防鋼筋混凝土面板隆起,將對每根樁對應面板開孔個數(shù)多加2個孔,且將碼頭側混凝土面板掀開一條寬1.5 m,長351 m混凝土面板,防止混凝土面板隆起,并可以有效減少旋噴樁對碼頭的法向應力。
在皮帶機廊道條形基礎處周圍先進行壓漿施工,待水泥漿固結,達到強度的70%后(7 d),再進行條形基礎外圍的旋噴樁施工,以保證皮帶機廊道的安全使用。
5.3.1 面板開孔
在場地清理完畢后,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選取4根具有代表性樁位,面板開孔后,即可以進行樁機定位。
5.3.2 修建排污和水泥漿拌制系統(tǒng)
旋噴樁施工過程中將會產生10%~20%的返漿量,將廢漿液引入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根據(jù)場地條件可進行無公害排放。沉淀的泥土清場運走。沉淀和排污統(tǒng)一納入全場污水處理系統(tǒng)。
水泥漿拌制系統(tǒng)主要設置在存儲水泥附近,便于作業(yè)。主要由水泥漿拌制設備、水泥漿儲存設備、水泥漿輸送設備組成。
5.3.3 鉆機就位
采用XY-1型地質鉆機進行鉆孔。鉆機就位后,對樁機進行調平、對中,調整樁機的垂直度,保證鉆桿與樁位一致,偏差在10 mm以內,鉆孔垂直度誤差小于0.3%。造孔前應調試空壓機、泥漿泵,使設備運轉正常。校驗鉆桿長度,并用紅油漆在鉆塔旁標注深度線,保證孔底標高滿足設計深度。
5.3.4 鉆機成孔
鉆機施工前,首先在地面進行試噴,在鉆孔機械試運轉正常后,開始引孔鉆進。鉆孔過程中詳細記錄鉆桿節(jié)數(shù),保證鉆孔深度的準確性。鉆進過程中,遇到異常情況及時查明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對地層變化、顆粒大小不一和硬度變化等情況詳細記錄。鉆孔結束后,由技術人員進行質量檢查,合格后移位至下個孔鉆進。
5.3.5 制備水泥漿
水泥漿液制備根據(jù)工藝試驗結果進行。漿液采用高速攪拌機攪拌,必須連續(xù)均勻,攪拌時間不小于30 s,一次攪拌使用時間控制在4 h以內。在制漿過程中隨時測量漿液密度,每孔高壓旋噴灌漿結束后統(tǒng)計該孔的材料用量。
5.3.6 拔出巖芯管、插入注漿管
鉆機鉆孔達到深度要求后,拔出鉆桿,移開鉆機,高噴臺車就位,將噴射管插入預定深度。在插管過程中,為防止泥砂堵塞噴嘴,可邊射水邊插管,水壓力一般不超過1 MPa。如壓力過高,則容易將孔壁射塌。將高噴臺車移至成孔前,先在地面進行漿、氣試噴,檢查各項工藝參數(shù)符合設計要求后將噴射管下至設計深度,經現(xiàn)場質檢人員檢查認可后方可進行高噴灌漿施工。噴射過程中如遇特殊情況,如漿壓過高或噴嘴堵塞等,應將噴射管提出地面進行處理。
5.3.7 旋噴提升
當噴射注漿管插入設計深度后,接通泥漿泵,由下向上旋噴,同時將泥漿清理排出。噴射時,先應達到預定的噴射壓力、噴漿后再逐漸提升旋噴管,以防扭斷旋噴管。為保證樁底端的質量,噴嘴下沉到設計深度時,在原位置旋轉10 s左右,待孔口冒漿正常后再旋噴提升。鉆桿的旋轉和提升應連續(xù)進行,不得中斷。鉆機發(fā)生故障,應停止提升鉆桿和旋轉,以防斷樁,并立即檢修排除故障。為提高樁底端質量,在樁底部1.0 m范圍內應適當增加鉆桿噴漿旋噴時間。在旋噴提升過程中,可根據(jù)不同的土層,及時調整鉆桿旋噴參數(shù)。
5.3.8 回灌
旋噴結束后,隨即在噴射孔內進行靜壓充填灌漿,直到漿面不再下沉為止,保證噴漿固結后樁頂標高滿足設計要求。
5.3.9 鉆機移位
旋噴提升到設計樁頂標高時停止旋噴,提升鉆頭出孔口,清洗注漿泵及輸送管道,鉆機移位。
5.3.10 面板修復
旋噴樁完成達到一定強度以后,采用微膨脹C30混凝土對面板進行修復。
旋噴樁質量檢驗項目根據(jù)設計和JTS 257—2008《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具體項目有:水泥及外加劑的品種和質量、水泥漿的水灰比、旋噴樁施工的程序、壓力、注漿量、提升速度及旋轉速度和旋噴樁允許的偏差,如表3。
表3 旋噴樁允許偏差檢驗表
本工程高壓旋噴樁共2 508根,使用的P.C 32.5級復合硅酸鹽水泥、膨脹土、硅酸鈉經檢驗全部合格;水泥漿的水灰比控制在0.8;旋噴樁施工的程序、壓力、注漿量、提升速度及旋轉速度等均符合施工工藝參數(shù)的要求。
高壓旋噴樁無側限抗壓強度的檢測,采取在每根樁身鉆取兩個孔,每個孔上、中、下部各取水泥土芯樣試件一組,然后取平均值計算每根樁的強度。共抽芯檢驗27根樁,檢測結果為:最大無側限抗壓強度為9.70 MPa、最小無側限抗壓強度為1.50 MPa、平均強度為5.26 MPa、均方差為2.25 MPa,均滿足28 d不小于1.5 MPa的設計要求。
1) 施工前,要求檢查旋噴管的高壓水與空氣噴射情況,各部位密封圈是否封閉,合格后方可噴射漿液。
2) 施工時,對高壓泥漿泵要全面檢查和清洗干凈,防止泵體的殘渣和鐵屑存在;各密封圈應完整無泄漏,安全閥中的安全銷要進行試壓檢驗,確保能在額定最高壓力時安全施工;壓力表應定期檢查,保證正常使用,一旦發(fā)生故障,要停泵停機排除故障。
3) 噴射時,高壓膠管不能超過壓力范圍使用,使用時屈彎應不小于規(guī)定的彎曲半徑,防止高壓管爆裂傷人。應達到預定的噴射壓力、噴漿量后再逐漸提升注漿管。
4) 高壓旋噴注漿是在高壓下進行,高壓射流的破壞力較強,漿液應過濾,使顆粒不大于噴嘴直徑;高壓泵必須有安全裝置,當超過允許泵壓時,應能自動停止工作;因故需較長時間中斷旋噴時,應及時用清水沖洗輸送漿液系統(tǒng),防止水泥漿凝固在管路內。
5)旋噴過程中,冒漿量控制在10%~25%之間。
6) 高壓噴射注漿完畢后,應迅速拔出噴射管。施工中做好泥漿處理,及時將泥漿運出。
該工程為國內第一個格形鋼板樁結構碼頭的升級改造工程,由原來的3.5萬噸級散貨碼頭改造升級為10萬噸級散貨碼頭。該工程自立項以來多次經國內水運工程專家的技術論證和技術支持,確定了該工程在不破壞碼頭結構面、保證碼頭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對后方地基采用三重管法旋噴樁加固、港池水深浚深至-13.5 m的施工方案。
施工中克服了施工場地狹窄、施工環(huán)境差、工期緊等困難,積極配合,主動避讓與碼頭生產的沖突。使得樁徑為1.5 m,樁間距為1.5 m,共19 749 m的高壓旋噴樁,施工歷時93 d,提前7 d完成。另一方面,采用全站儀、水準儀和銦瓦尺對碼頭的胸墻、軌道梁、皮帶機廊柱、電纜隧道、后方處理地面進行水平位移和沉降觀測。工程從開始到竣工共監(jiān)測140個點,監(jiān)測結果顯示各部位位移和沉降變形值均較小,變形累計值和變形速率均符合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和設計要求。
[1] DBJ 15-38—2005,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S].
[2] JTS 257—2008,水運工程質量檢驗標準[S].
[3] JTJ 268—1996,水運工程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