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芬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婦幼保健院 內(nèi)蒙古通遼市 028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在我國近10年來其發(fā)病率增長速度加快,是人類目前導致死亡的最常見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目前已公認的對冠心病發(fā)病有著明顯、重要和獨立影響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家族史、個人疾病史、高血壓、脂代謝紊亂、糖尿病、吸煙、肥胖、運動等[1]。2008年9月~2011年9月,我們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收治的24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52例,女88例,年齡32~83歲。診斷標準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1979年制訂的冠心病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擇期行冠心病介入治療(PCI術)。介入途徑均采用股動脈穿刺。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疾病構成方面無顯著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①對照組:按醫(yī)囑進行介入治療各項常規(guī)護理操作;②干預組:在各項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按護理程序?qū)颊哌M行全面的了解、資料分析、評估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并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文化層次制訂適合個體的健康教育計劃。護理人員根據(jù)護理計劃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xù)、動態(tài)、規(guī)范的健康教育,在疾病的不同時期給予護理干預,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隨時進行評估,或增加教育內(nèi)容。
1.3 觀察內(nèi)容 ①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②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shù)、平均住院費用及再住院率。③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達標率與護理質(zhì)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χ2和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再住院率比較 干預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而再住院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再住院率的影響(±s)
表1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再住院率的影響(±s)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 再住院率(%)對照組- < 0.05 < 0.05 < 0.05 120 10.31 ±1.67 4.50 ±0.52 15干預組 120 7.63 ±1.41 3.93 ±0.46 5.8 t(χ2) - 2.983 2.645 5.403 P
2.2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護理質(zhì)量滿意率的影響 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護理質(zhì)量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或P <0.05)。見表2。
表2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護理質(zhì)量滿意率的影響(±s)
表2 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護理質(zhì)量滿意率的影響(±s)
組別 例數(shù) 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 護理質(zhì)量滿意率(%)對照組<0.01 < 0.05 120 87.25 ±4.10 90.50 ±3.70干預組 120 94.63 ±3.46 95.86 ±2.59 t-6.175 2.831 P -
3.1 護理干預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PCI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引起原發(fā)疾病發(fā)病的潛在危險因素的存在仍然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另外,患者大多有術前緊張,術后絕對臥床、疼痛等原因而產(chǎn)生負性情緒,導致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癥狀,繼而引起煩躁、失眠、全身或局部疼痛、排尿困難等軀體不適癥狀,從而影響患者的康復。本研究表明,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減少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術后心絞痛、心肌梗死及心功能障礙的再發(fā)生,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1或P<0.05),提示護理干預使患者對治療過程及相關健康知識加深了解,進而控制了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促進了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術后的康復。
3.2 護理干預降低患者經(jīng)濟負擔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PCI術作為一個安全有效的血管成形技術日趨成熟完善。PCI手術可以達到血管再通,快速有效緩解癥狀的作用,但不能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4]。如果患者因為癥狀的迅速緩解或其他原因而不重視對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控制,則會引起支架內(nèi)再狹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升高[5]。本研究表明:實驗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再住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行護理干預可以積極促進患者PCI術后康復,有效減少住院時間,相應地減少住院費用,同時使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從而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
3.3 護理干預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及護理質(zhì)量 冠心病主要是長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疾病。只有控制了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致殘率,這也是冠心病健康教育的重點所在[6]。健康教育質(zhì)量直接影響到冠心病患者恢復的效果,并對患者今后生活質(zhì)量至關重要。護理干預的實施,使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健康教育成為一種制度化、常規(guī)化的護理工作,有利于教育護理服務,使患者依從性增加,保證健康教育的有效性[7]。在護理干預的實施過程中,開展專科護士目標管理,建立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全過程的健康教育模式,以人為本,主張個性化、系統(tǒng)化的健康教育,并不斷進行檢查反饋,提高健康教育質(zhì)量。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有升高趨勢,嚴重危害著人類身體健康。因此,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其危險因素,采取積極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環(huán)節(jié)質(zhì)量,提高計劃工作能力,做好告知及相應的健康指導,有預見性地觀察病情并處理問題,降低并發(fā)癥及負性情緒的發(fā)生,為患者提供及時、優(yōu)質(zhì)的護理,增加患者的滿意度。
[1]于全俊,王蘇中,等.冠心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 -5
[2]林漢英,張黎明,羅莎莉.綜合心理干預對降低介入診療患者焦慮水平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6,6(4):1
[3]Higgins,Rosemary O.Expressed preferences for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C),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2005,12(6):572
[4]Tod AM,Lacey EA,McNeill F.'I'm still waiting[horizontal ellipsis]:barriers to accessingcardiac rehabilitation services[J].JAdv Nurs,2002,40:421
[5]韓秀江,毛靜遠.冠心病患者對相關危險因素知信行的調(diào)查分析[J].慢性病防治與管理,2008,3(5):51
[6]李凱燕,張小群,李曉英,等.中老年男性冠心病危險因素分析及健康教育對策[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08,10(5):353
[7]崔玉芹,李智生,杜棟鑫.健康教育干預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效益評估[J].工企醫(yī)刊,2011,2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