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放輝,賀麗娟,李麗明
1.深圳市寶安區(qū)婦幼保健院(廣東 深圳 518133)2.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36)3.深圳市光明新區(qū)公明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06)
開胸手術是心胸外科常用治療手段,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強烈的應激反應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影響患者身心康復,如何有效緩解術后應激反應常常是患者最為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1,2]。因此,尋求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來減輕開胸手術患者的術后應激反應,提高患者圍手術期的自身應對能力一直是護理臨床和科研面對的問題,現(xiàn)有對開胸術患者應激反應管理的研究多集中于描述性研究,而采用對照的干預性研究較少[3]。本文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觀察開胸術后患者應對術后應激反應的能力,旨在探尋有效的圍手術期疼痛管理模式。
1.1臨床資料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0月?lián)衿谛行男赝饪剖中g的96例患者,ASAⅠ-Ⅲ級,男66例,女30例,年齡33-66歲,體重45-72 kg,原發(fā)疾病包括:肺葉切除術30例,食管癌根治術26例,心臟瓣膜置換16例,房間隔缺損16例,室間隔缺損修補8例,排除術前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呼吸功能障礙以及精神病史和家族史。96例患者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狀況以及原發(fā)疾病等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靜脈自控鎮(zhèn)痛泵(PCA)鎮(zhèn)痛,鎮(zhèn)痛藥物為芬太尼+氟哌啶,同時由溝通技巧豐富的護師給予疼痛控制知識教育,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自我管理教育,具體方法包括:(1)建立個人信息檔案:對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情況、聯(lián)系方式等一般情況進行詳細登記造冊,建立患者個人信息檔案;(2)向患者講解自我鎮(zhèn)痛、消腫的方法和并發(fā)癥的自我監(jiān)測,自我預防和及時就醫(yī)的方法;(3)根據(jù)患者不同個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自我管理方案,把疼痛管理總目標分解成若干個逐步實現(xiàn)的小目標;(4)術前積極促成成功病例者與實驗組患者面對面的交談,鼓勵患者與醫(yī)護人員進行交流,把心中恐懼等負面情緒提前釋放;(5)術后康復指導訓練:術前3 d應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進行呼吸放松訓練,肌肉放松訓練、使患者熟悉放松訓練內容并掌握放松技能。干預在手術前3d采用集體和單獨的方式分別進行,術后麻醉清醒后即開始進行肌肉放松訓練。
1.3調查問卷采用自擬的一般情況調查問卷表、視覺模擬量表(VAS)[4]和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STAI)[5]。一般情況調查問卷表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婚姻狀況等;VAS由患者根據(jù)自己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一條10 cm長的直線上分別標記,以0-10分進行計分;STAI分40項,特質焦慮評分和狀態(tài)焦慮各20項,每項以1-4分進行分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焦慮水平越高。在患者入院時發(fā)放一般情況調查問卷,VAS和STAI則分別在入院時,手術前,術后1 d、2 d、3 d分別進行,問卷由專人進行,由患者當場填寫后當場回收。
2.1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點VAS比較兩組患者VAS評分以術后12 h為最高,其他時點評分明顯低于術后12 h時點(P<0.05);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各時點VAS評分均明顯較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點VAS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術后12 h時點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程度評分比較入院時兩組患者狀態(tài)焦慮評分和特質焦慮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1d對照組患者狀態(tài)焦慮明顯高于入院時(P<0.05),術后3 d時點與入院時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特質焦慮評分術后3 d明顯低于入院時(P<0.05)。實驗組術后3 d時狀態(tài)焦慮評分和特質焦慮評分均明顯低于入院時。組間比較,術后1 d和術后3 d狀態(tài)焦慮評分實驗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特質焦慮評分術后1 d兩組比較差異不明顯,術后3 d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程度評分比較
與入院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術前焦慮是多數(shù)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焦慮可刺激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覺醒功能,使傷害性感受器的自發(fā)活動大大增加并降低痛閾值,同時焦慮可刺激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使機體內致痛物質和抗鎮(zhèn)痛物質增加,增加患者疼痛體驗并加重疼痛發(fā)作[6]。研究表明[7,8],術前焦慮程度與術后疼痛程度及持續(xù)時間呈正相關,同時增加術后止痛劑的用量。因此,術前焦慮一直是圍手術期護理研究必須面對的課題[9]。
本組結果顯示,胸外科手術后患者術后12 h內VAS評分最高,表明此時間段內患者疼痛最為嚴重,實驗組術后各時點疼痛程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在圍手術期經(jīng)過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
STAI[5]由CharlesSpielberger 于1977年編制,并于1983年修訂(Y版本)。其特點是簡便、效度高、易于分析,能直觀地反映焦慮病人的主觀感受,尤其是能將當前(狀態(tài)焦慮)和一貫(特質焦慮)區(qū)分開來。狀態(tài)焦慮描述一種不愉快的短期的情緒體驗,如緊張、恐懼、憂慮等,常伴有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亢進。特質焦慮則用來描述相對穩(wěn)定的,作為一種人格特征且具有個體差異的焦慮傾向。本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均處于中偏高水平,表明心胸外科手術患者普遍存在較嚴重的焦慮狀況,尤其以術后1 d,可能此時段正處于麻醉蘇醒期,患者身心均處于較為困難時期,同時對于手術效果也仍處于迷茫之中,而隨著術后的不斷恢復,其評分均有所降低。同時兩組患者比較,實驗組患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焦慮,尤其是對于狀態(tài)焦慮,其降低幅度尤為明顯。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緩解心胸外科術后患者焦慮狀況,有助于患者術后積極康復。同時,兩種量表評分均為患者的主觀性評分,本文未能就術后患者止痛劑的用量進行比較,使得該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將在今后的研究中進行深入研究。
[1]肖麗霞,韓翠華,劉英.開胸手術后疼痛相關因素及護理[J].臨床醫(yī)藥實踐雜志,2006,15(1):69-71.
[2]Lawrence VA,Cornell JE,Smetana GW.Strategies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noncardiothoracic sur-gery: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J].Ann InternMed,2006,144(8):596-608.
[3]周意丹,李曉凡.國內手術焦慮的研究進展[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12(l): 119-120.
[4]呂晨,鄒建玲,沈淑華,等.視覺模擬量表和語言評價量表用于術后疼痛評估的比較[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04,2(4):214-216.
[5]李文利,錢銘怡.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中國大學生常模修訂[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31(1):108-111.
[6]公文華,劉曉梅.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前焦慮與痛閉、術后鎮(zhèn)痛效果的相關性[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2):86-98.
[7]曾武雄.圍術期抗焦慮治療對術后疼痛的影響評價[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13(5):393-394.
[8]林紅華,張艷霞,張秀英,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開胸術后病人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8,22(9):2 299-2 231.
[9]習貴明,張清,魏力.心理干預對腹部手術病人應激反應影響的研究[J].全科護理,2009, 7(8):2165-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