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興
利川市謀道衛(wèi)生院(湖北 利川 445400)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酒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普遍現(xiàn)象,慢性酒精中毒已經(jīng)成為常見疾病,可導致酒精中毒性心肌炎、肝功能損害、酒精性癡呆等多器官損害以及出現(xiàn)震顫、譫妄、人格改變等心理障礙[1-2],同時該類人群中高血壓、腦卒中、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了解慢性酒精中毒的發(fā)病機制,討論治療方案,觀察預后及如何預防酒精中毒及其引起的相關疾病越來越成為醫(yī)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3-4]。本研究通過監(jiān)測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常見血清學指標,并與正常健康人群進行對照分析,旨在探討慢性酒精中毒與高血壓、血脂異常以及腦卒中之間的關系,為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臨床轉歸提供理論依據(jù)。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內(nèi)科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54例,診斷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修訂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5],其中男性50例,女性4例,年齡36-65歲,中位年齡(48.1±3.5)歲,飲酒年限為5-40年,平均(35.1±9.7)年,常規(guī)行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檢查均無明顯異常。54例患者為慢性酒精中毒組,并選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體檢者44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9例,女性5例,年齡35-66歲,中位年齡(36.4±5.4)歲,對照組排除飲酒史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情況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慢性酒精中毒組根據(jù)飲酒時間分為小于10年組、10-20年組、21-30年組以及大于30年組等4個組;并根據(jù)頭部CT結果是否出現(xiàn)腦萎縮及腦血管疾病分為CT異常和CT正常組。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療前清晨空腹下抽取肘靜脈血5 ml,對照組在體檢時清晨抽取肘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血清后分為兩管,一管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測,另一管作血清脂類監(jiān)測。脂聯(lián)素(APN)測定試劑盒由北京盛科博園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ELISA);葉酸(FA)和維生素B12(VB12)測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血糖(FBG)測定采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試劑由山東濰坊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血壓(SBP/DBP)測定采用汞柱血壓計,安靜休息狀態(tài)下至少5 min后由專人測量。每位患者測定3次后取平均值。
2.1兩組患者血清學結果比較由表1可見,慢性酒精中毒組患者APN、VB12、TC、LDL-c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FA、TG、HDL-c、FBG、SBP與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差異(P<0.01)。而DBP結果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不同飲酒年限患者主要血清指標比較與對照組比較,慢性酒精中毒各組患者APN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F(xiàn)A明顯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P<0.01),VB12各組明顯或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P<0.01)。隨著飲酒年限的增加,APN和FA呈進行性降低,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而VB12進行性改變不明顯(P>0.05)。見表2。
2.3 CT正常組與異常組主要血清指標比較慢性酒精中毒各組患者APN、FA、VB12與對照組比較存在明顯或顯著差異(P<0.05,P<0.01)。與CT正常組比較,CT異常組FA和VB12明顯較低(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結果比較
表2 不同飲酒年限組患者及對照組主要血清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飲酒<10a組比較#P<0.05
表3 慢性酒精中毒CT正常組與異常組主要血清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CT正常組比較#P<0.05
研究表明[6],長期酒精攝入可導致機體新陳代謝功能的改變,并通過血腦屏障與大腦神經(jīng)細胞膜上的某些酶發(fā)生反應,并作用于小腦、網(wǎng)狀結構,引起共濟失調(diào)、昏睡,極高劑量時抑制延髓中樞導致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引起小腦變性萎縮,表現(xiàn)為共濟失調(diào)(下肢重于上肢),部分患者還可有語言障礙和眼球震顫。同時長期作用于心肌細胞膜,干擾心肌細胞對鈣離子的轉運、結合,抑制鈣與肌原纖維的偶聯(lián)機制,臨床表現(xiàn)為心肌收縮乏力、低輸出量心衰,代償性引起左心肥大、左心功能損害[7]。長期飲酒還可使皮質(zhì)醇、腎素及醛固酮分泌增加,加壓素和腎上腺活性增加,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APN是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內(nèi)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質(zhì),在調(diào)節(jié)內(nèi)皮功能、免疫功能、糖脂代謝、抗胰島素抵抗、抗動脈粥樣硬化及在腦血管疾病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8]。本組結果表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APN水平明顯降低,且與飲酒年限越長,其降低幅度越大,其作用機理仍不清楚,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也較少涉及。而APN的降低可引起多重連鎖反應,首先,APN的降低可阻礙胰島素與其相應受體結合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引起血糖的升高,容易導致糖尿??;其次,APN可增加肌肉對游離脂肪酸的攝取,促進游離脂肪酸氧化降解,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因此APN的降低可導致脂肪代謝的紊亂,引起TG、TC、HDL-C、LDL-c的升高;再次,APN抑制核轉錄因子NF-κβ的信號通路,從而調(diào)節(jié)內(nèi)皮細胞的功能,改善內(nèi)皮細胞功能的紊亂,抑制細胞間粘附分子的表達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APN的降低有利于動脈粥樣硬化的行成[9]。本組結果顯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SBP明顯升高,可能是由于長期飲酒引起細胞膜轉運功能異常,尤其是鈣離子轉運異常,導致細胞內(nèi)鈣離子濃度異常升高,使血管收縮反應性增強。
本組結果顯示慢性酒精中毒CT正常與異常組患者FA 和VB12差異明顯。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由于酒精提供熱量以及空腹飲酒,導致FA和VB12的攝入不足,同時長期的飲酒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影響了FA和VB12的吸收,因此慢性酒精中毒患者FA和VB12明顯低于對照組,F(xiàn)A缺乏可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蛋白質(zhì)合成受阻,導致神經(jīng)元能量缺乏和遞質(zhì)合成障礙,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彌漫性受損,VB12缺乏導致DNA合成障礙,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代謝及髓鞘合成[10]。
綜上所述, APN具有調(diào)節(jié)內(nèi)皮功能、免疫功能、糖脂代謝、抗胰島素抵抗、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F(xiàn)A 和VB12參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調(diào)節(jié),長期大量飲酒導致APN 、FA 和VB12的降低,促進了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1]曾艷芳.慢性酒精中毒的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05,20(21):1257-1260.
[2]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第7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3]張春紅,劉穎慧.慢性酒精中毒致脊髓亞急性聯(lián)合變性12例臨床分析[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7(3):168.
[4]趙麗,韓威,陳嘉峰等.酒精中毒大鼠腦血管病變及相應腦組織損害的病理觀察[J].中風與神經(jīng)疚病雜志,2005,22(1):51.
[5]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CCDM-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濟南[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2-73.
[6]Kadowaki T,Yamauehi T. Adiponectin and adiponectin receptors[J].Endocr Rev,2005,26(3):439-451.
[7]劉穎,周農(nóng),楊衛(wèi)民. 腦血管病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葉酸、維生素B12 的相關性[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42(3):336-337.
[8]金國華,王瑋,周俊英.脂聯(lián)素及其受體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J].國際內(nèi)科學雜志,2008,35(11):674.
[9]Tsatsanis C,Zaeharioudaki V,Androulidaki A,et al.Adiponeetin induecsTNF-α and IL-6 in maeroPhages and promotes toleranee to itself and othe rand other Pro- inflanunatory stimuli[J]. Bioe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5,335:1254-1263.
[10]Felicio A C,Shih M C, Godeiro-Junior C,et al.Molecularimaging studies in Parkinson disease: reducing diagnostic uncertainty[J].Neurologist,2009,15(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