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報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打掉牙往肚里咽;別人欺負你,你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孔老夫子真的是這樣說的嗎?其實是我們斷章取義了,因為在孔老夫子這句“以德報怨”的后邊還跟著一句話,什么話呢?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譯成今天的話,意思是:一個人,倘若以“德”報了“怨”,那么他還拿什么去報別人的恩德呢?當別人對他好的時候,他又該怎么做呢?孔子認為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如果他人有負于你,對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公正地對待這件事,而且要用恩德、仁愛的感恩之心回饋那些給你恩惠的人。
其實,在人們的意識里,更喜歡“以德報怨”?!八腿嗣倒?,手有余香”,如此美妙的感覺是人們所追求的。再如“送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梢?,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以德報德的情景?!耙缘聢蟮隆辈粌H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智慧,一種大雁跋涉般的坦蕩。
“以德報德”使君子高于常人。俗話說:“知恩圖報”。別人給予你莫大的恩惠,你心懷感激報答他,是平常人容易做到的,說不上是君子。倘若他人給予你僅是滴水之恩,而你能涌泉相報,那么離君子就不遠了。倘若他們給予你的僅是一聲問候、一個微笑,而你卻能心懷感激地給予同樣的回應,那么你已經(jīng)是君子了。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心中有一份操守,不計較個人恩怨,則常坦蕩蕩。而小人則睚眥必報,常想著如何去算計那些曾傷害過他的人,因此常戚戚。別人對你不好,你卻安之若素,不與之計較,就已經(jīng)有君子風范了。這與孔子所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相似。別人不僅不了解你,還有損于你,你卻不生氣,則更是君子了。藺相如處處忍讓廉頗,不與之計較,也沒有對之阿諛,就是所謂的“以直報怨”。中國古代賢者常常把以德報怨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方面,保持一個豁達的心態(tài),是有利于養(yǎng)生的。在元代吳亮所著《忍經(jīng)》里記載這樣一個王德用與人為善、以德報怨的故事。
王德用是宋初名將王超之子,因屢建戰(zhàn)功,很快就被提升為殿前都虞侯,步軍副都指揮使。當時有人通過行賄打通了劉太后,想通過劉太后走后門安排一個軍吏。劉太后想了想,這個軍吏并不是什么正式的官員,于是就答應了。她從內宮降詔,要王德用去辦這件事,誰知王德用一口拒絕了。他對劉太后說:“升補軍官是軍政大事,不能視為兒戲?!碧髨?zhí)意要王德用服從,王德用始終不從,弄得劉太后對他一點兒招兒也沒有。后來,宋仁宗親政后,審閱劉太后所批閱過的文件,發(fā)現(xiàn)王德用曾拒絕太后御旨這件事后,對王德用極為贊賞,認為王德用很有才干,能夠委以重任,于是任命王德用為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王德用沒有立刻接旨,他對宋仁宗說:“我乃一介武夫,幸而陛下垂青,而且本人不學無術,不足以勝任如此重要的職務?!甭犕醯掠萌绱苏f,宋仁宗更堅定了重用他的決心,升王德用為知樞密院事。
誰知好景不長,王德用遭到彈劾。原來,王德用善于安撫士卒,即使是住在深巷中的婦女兒童和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都知道他的姓名。王德用長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臉黑但脖子以下全是白色的,與眾不同,頗有特色。人們對王德用的長相議論紛紛,有的人甚至謠傳王德用長相酷似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御史中丞孔道輔上書說王德用頗得人心,不宜久任樞密跟隨在君王身邊?;噬喜坏靡?,于明道二年(1033)十月改任王德用為寧武軍節(jié)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長史。王德用趕赴徐州任職時,皇上還賞賜親筆詔書以示安慰。這之后孔道輔又以私買馬匹為名陷害王德用,將王德用降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后又調任湖廣隨州刑置判官。官員們都為他感到恐懼,家人也惶恐不安,王德用卻一如平常,沒事一樣,只是很少和賓客朋友來往罷了。這段故事在王安石《臨川文集》中有記載。王德用忠誠樸實和樂平易,和人交往不猜忌,不責問人家的小過錯,看他的神色堅毅,有不可輕易冒犯的威儀。他所得到的俸祿和賞賜,大多都分給親信同黨之人。他擅長治理軍隊,寬厚仁愛愛護士兵,士兵也樂意被他調用。與士大夫交游,士大夫也多是佩服他的度量,認為他沒有值得窺伺的地方。據(jù)說,王德用曾這樣謝罪:“宅枕乾綱,乃朝廷所賜。貌類藝祖,蓋父母所生?!?br/> 孔道輔“平生以忠孝節(jié)義自任”,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關心民疾,“天下莫不以直道許之”。說起孔道輔,在當時也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孔道輔是孔子四十五代孫,自幼聰明好學,二十五歲進士及第,為寧州軍事推官。乾興元年任太常博士,正逢章獻太后臨朝聽政,受命之日,即疏請?zhí)髿w政于皇帝。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召道輔為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他在任寧州的知府期間,寧州有個天慶觀。一天,天慶觀的真武殿里出現(xiàn)了一條黑色的蛇。觀里的道士把蛇引到一個紅漆的盤子里,供在神壇上。他們到處宣傳說:真武大帝顯圣了,黑蛇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州將正想前去驗證一下,然后向上報告時,孔道輔率領部屬前來朝拜,這條蛇果然又出來了??椎垒o立即舉起笏板當即把它打死了,州將和他的部下大吃一驚,真武大帝的化身被打死了,這還了得!道士們臉色都變了,軍官們也非常驚慌。大家都說:“這一下可闖下大禍了,真武大帝要是發(fā)起怒來,寧州這地方可要遭殃了?!笨椎垒o不慌不忙地說:“一條小蛇會有什么靈性呢?分明是道士弄來騙人的。打死蛇的是我,真武大帝如果真會發(fā)怒,就讓他把禍事降在我一個人身上好了。你們用不著害怕!”在封建迷信盛行的社會里,人們把蛇看做是神,認為打死它會帶來災禍,由此可看出孔道輔的膽量和氣魄。從此孔道輔名震天下。
康定元年,開封府小官馮士元犯罪牽連到參知政事程琳。仁宗把此案交給孔道輔審理。宰相張士遜既厭惡程琳,又想排擠孔道輔。他明知皇帝要治罪于程琳,卻又假惺惺地讓孔道輔為其求情??椎垒o不了解其用心,就照著辦了。仁宗認為孔道輔與程琳結黨營私,于是貶孔道輔為知鄆州。在赴鄆州時,正值天氣嚴寒,行至韋城,孔道輔舊病復發(fā)而卒。得知孔道輔去世了,有一位朋友對王德用說:“御史中丞孔道輔陷害你,今天他已經(jīng)死了。這就是害您的人的下場!”王德用嚴肅地說:“中丞是個言官,在其位言其事,怎么能說是害我呢?朝廷失掉一個忠臣,真是可惜。”說話的人為此終身感到慚愧,上下官員都佩服王德用有雅量。
有這么個小故事。一天,蘇東坡與惠崇和尚相遇,蘇東坡看惠崇和尚穿著袈裟,手里拿著木魚,有心和他開玩笑,于是笑著說:“和尚,你知道你看上去像什么嘛?像牛糞?!被莩绾蜕胁⒉簧鷼?,他微笑著看了看蘇東坡,然后說:“施主,你知道你看上去像什么嗎?”蘇東坡想聽聽惠崇和尚怎么說,就問道:“你看我像什么?”惠崇和尚回答道:“我看施主像佛祖?!碧K東坡心里不禁暗自發(fā)笑。回到家,蘇東坡把經(jīng)過當笑話說給蘇小妹聽,蘇小妹聽后對蘇東坡道:“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來,看人都是如來?!睎|坡聽了似有所悟。
善待他人必生福光,這是一條定律,悟出此番道理并付諸行動的人,才能受其益,知其妙。愿有造化之人沐浴在福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