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和一些新理念一樣,一會兒被捧上天,一會兒被摔下地。捧上天的時候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摔下地的時候,是因為發(fā)現(xiàn)夸出來的孩子不是嬌嫩脆弱,就是無法無天。于是賞識教育就羞答答地走下舞臺,接著“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理念又應運而生。
其實,任何教育理念,不論賞識教育還是懲罰教育,從來沒有單獨起作用的;而且好的教育措施從來都是講“度”的,就像營養(yǎng)品再有價值,吃多了也會對身體不好。
準確地把握賞識教育的真意,走出賞識教育的誤區(qū),是我們當前應該做的事情。
賞識教育的本質(zhì)
漢語詞典對“賞識”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賞?!蔽艺J為,賞識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認識到學生和他做的事情的價值,給予重視或贊賞,以發(fā)掘?qū)W生自身的潛能。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尊重生命
“教育,是為了使人生活得更好,使人的生命更有尊嚴,更有價值。教育的好壞,首先取決于對人的生命的正確理解。”搞好教育,首先要真正尊重生命,正確理解生命。賞識教育就是首先走到教育的原點——尊重生命,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價值與尊嚴;相信生命改變世界和改變自身的能力;贊賞生命不斷創(chuàng)造的活力。
沒有對舟舟的賞識,一個弱智兒童不可能成為著名樂隊的指揮;沒有對海倫·凱勒的賞識,盲聾啞的孩子不可能成長。更不用說,有千千萬萬的后進生,在優(yōu)秀教師的賞識教育中,逐步成長起來。
尊重生命是賞識教育的基礎,那種漠視生命、摧殘生命的人,不可能理解和把握好賞識教育。
2.弘揚主體
在宇宙的億萬生命中,唯獨人類具有主體性。素質(zhì)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最看重學生主體性的有無,最關注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最終的目標是培養(yǎng)在價值、權(quán)利和責任三個方面都具有主體意識和能力的人。
賞識教育就是堅信孩子是具有主體性的人,通過賞識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通過賞識喚醒他們潛在的主體性,通過賞識激勵他們發(fā)展自己;通過賞識引導他們找到主體性發(fā)展的正確方向。
通過賞識教育,主體意識和能力會成為學生發(fā)展的核心,以此帶動各種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方方面面都發(fā)展到極致,唯獨沒有主體性這個靈魂。
3.強調(diào)主體的“未成熟”
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主體性尚未成熟,處在萌芽狀態(tài),是潛在的主體性。由于不成熟,他們的主體性不僅不完美,不強大,甚至有時候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
賞識教育就是在面對不完美甚至負面現(xiàn)象時,還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那些處在萌芽狀態(tài)的潛在的主體性,采取認識、理解的態(tài)度,積極挖掘其中的價值,并給予贊賞,給予扶植,甚至給予必要的等待。
“我想?yún)⒓影鍒蠼M”
在一堂語文課上,老師安排學生開始默讀課文之后,就慢慢地在一行行桌椅之間踱步,督促學生認真讀書。當他走到林非同學面前時,看到他沒有讀書,而是賣力地在作業(yè)本上畫畫。老師就耐心地引導他:“現(xiàn)在要抓緊時間把課文讀好,不要做不該做的事情?!?br/> 可是沒有想到,當老師第二次來到林非同學面前時,林非不但仍然沒有讀課文,而且把畫滿了畫的作業(yè)本得意地向老師這邊推了推。這時老師的火真是不打一處來,怒沖沖地責問道:“你這是在干什么!”林非的回答居然是:“我想?yún)⒓影鍒蠼M?!边@個回答著實讓老師大吃了一驚。
其實是事出有因的。開始上課的時候,老師向全班講了一件事情:“咱們班要成立板報組,要選拔幾個能寫作、能畫畫的同學參加?!绷址沁@個愛畫畫的學生,當然是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能被選中,于是想盡辦法讓老師看到自己的才能,自然是現(xiàn)在該做的“天下第一大事”了。至于課堂上讀書的任務,在林非的腦子里恐怕是早就無影無蹤了。
這就是兒童,他的不成熟性使得他在熱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忘掉世界上一切其他事情。顧此失彼、丟三落四應該說就是他們無法避免的弱點,只有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才會慢慢得到改變。但是在這不遵守紀律的后面,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并賞識可貴的主體性,所以教師的任務應該是對學生主體性的正面和負面表現(xiàn)加以鑒別,將主體性引導到積極的方向,而不是把洗澡水和嬰兒一同潑掉。
賞識教育的特征
尊重是賞識教育的首要特征,凡是賞識教育收到效果的地方,一定是以尊重為基礎的。尊重首先表現(xiàn)在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尊重。不能因為他年齡小,就忽視他的生存權(quán)、發(fā)展權(quán);就忽視他的尊嚴、自尊心。一個人的動力,來自他的自尊心,也就是他對自我價值的追求。而只有尊重,才能使學生保持強勁的動力。賞識就是尊重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
《坐井觀天》的朗讀
語文課上進行著《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的朗讀。一個同學的朗讀方法,讓大家大吃一驚:他故意結(jié)結(jié)巴巴地念道:“天天天——不不過——井井井口——那么大”,引得全場哄堂大笑。一個同學小聲地說:“他就愛搗亂?!?br/> 不過,老師還是很沉著,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好奇地問他:“你的朗讀很特殊。你能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朗讀嗎?”這名學生說:“我想這只青蛙長年待在深井里,很少和別人交談。天長日久,一定變得結(jié)結(jié)巴巴?!?br/> 對于這種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回答,全班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課堂總是千變?nèi)f化的。老師如何及時捕捉到這些信息,巧妙地將它轉(zhuǎn)化為教學資源,實在是一門高超的藝術。一次很容易被誤解為“搗亂”的朗讀,被老師捕捉到并巧妙地轉(zhuǎn)化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一種契機。而老師的這種課堂機智,必須建立在對學生的尊重上。如果我們時刻不忘學生是主體,就不會把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標新立異的行為,簡單地判斷為搗亂;相反還會從調(diào)皮、搗蛋甚至惡作劇中,從他的“不完善”中看到完整的主體性,挖掘出積極因素。
理解是賞識教育的第二特征。尊重,實際是要尊重學生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尊重他的需要,尊重他們之間的差異。如果你理解低齡孩子的游戲就是他們最好的學習,那就會以贊賞的態(tài)度對待玩耍;理解了孩子的好奇心,就會賞識他們闖禍中的可貴探索精神。
“磕雞蛋”
一個四年級學生回憶道:小時候,有一次爸爸在廚房做飯,我趁爸爸不注意,偷偷地打開冰箱門拿出了幾個雞蛋,一個個都磕碎了。爸爸發(fā)現(xiàn)了,問我:“你為什么磕碎那么多雞蛋?”我說:“我想從雞蛋里找出小雞?!卑职终f:“傻孩子,小雞是母雞孵出來的,不是磕出來的?!?br/> 欣賞和激勵是賞識教育的第三個特征。如果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卻沒有任何表示,還不是賞識教育。教師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地、鮮明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還要有激勵學生的具體措施和表現(xiàn)。
“考了58分也要表揚”
有一個學生英語考試得了58分,可是這個不及格的成績竟得到家長的表揚、鼓勵。家長是這樣對孩子說的:“首先我看到你這個58分來之不易,你是從兩個月前的38分提高上來的,我親眼看到了你日日夜夜的刻苦攻讀。兩個月英語提高20分,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次是58分雖然屬于不及格,但是你距離及格僅僅差2分了,下次考試我相信你一定不僅能夠及格,還能取得更好的成績?!?br/> 賞識教育的誤區(qū)
賞識教育走進誤區(qū),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在學習賞識教育過程中,還不夠扎實、不夠深入,停留在表面和孤立的理解上;另一方面是有人進行了商業(yè)炒作,把本來嚴肅的教育工作,用廣告詞和各種包裝,變成了靈丹妙藥,離科學越來越遠。
第一,表面理解賞識教育
有些人誤以為賞識就是一味地表揚。表現(xiàn)為,一是無根據(jù),只是憑著教育者的好心、愛心,以為只要表揚,學生就會高興,就會進步;二是不科學,沒有標準,不進行調(diào)查分析,因此做到什么程度都是“你真棒”;三是無差異,不區(qū)別是后進變先進,還是先進已退步,只要達到規(guī)定標準,一律獎勵;四是變成教育者從上到下的賞賜,根本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行為自身的價值。
應該說,賞識教育并不是教育者隨心所欲根據(jù)自己的好惡來決定的,而是有著深刻的內(nèi)涵,即尊重生命、弘揚主體、強調(diào)正是由于主體的未成熟性質(zhì),因而更具有潛能,根據(jù)這些標準來進行賞識。
第二,孤立理解賞識教育
誤以為賞識教育就是無批評。教育從來不可能依靠孤立的一項措施就能成功。賞識教育的成功也要伴隨著批評,但它是在賞識基礎上的批評,有這樣幾個需要強調(diào)的特點:一是它批評的內(nèi)容是學生發(fā)展中的不足,是一種寄予殷切希望的批評;二是滿懷深情的批評,是一種浸透了愛心的批評;三是充分估計到效果,是一種對后果負責任的批評;四是用多種尺度衡量,是一種面對任何學生都能夠挖掘出潛能的批評。
?。ㄘ?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