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下午,在湖南省邵陽市第十次黨代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隆回縣巖口鎮(zhèn)龍?zhí)链妩h支部書記陳紅當選為湖南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
今年35歲的陳紅,16年前湖南電大畢業(yè)后,只身到廣東包工程,闖市場,幾經磨練,從一個普通的水泥工蛻變成一個年薪60萬元的大老板。
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跟隨他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被迫返回家鄉(xiāng)。看著一個個老鄉(xiāng)打起背包無奈回家,陳紅考慮再三,決定在家鄉(xiāng)為父老鄉(xiāng)親開辟致富路。
2008年10月,陳紅當選為龍?zhí)链妩h支部書記。他按照六字方針,帶領村民種烤煙、辦雞場,建設新農村。3年來,龍?zhí)链迕婷矡ㄈ灰恍隆?/p>
念活“山”字經
龍?zhí)链遄湓诰琵埳侥_下,8個村民小組,238戶1107人,1001畝耕地,2006畝山地。交通閉塞,農業(yè)基礎落后。
一上任,陳紅憑借多年在外闖蕩市場的經驗,首先帶領村民修建一條1.5公里長的水泥路,讓村道與縣道相連,打通本村通往外界的“瓶頸”,結束了祖輩們進出村肩挑手提的歷史。然后“靠山吃山”,引導村民投資50萬元,利用荒置林場辦起當?shù)氐谝患疑鷳B(tài)養(yǎng)雞場,按照“高效經濟、產品安全、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的新型養(yǎng)殖理念,專門放養(yǎng)土雞。由于山上陽光充足、活動范圍廣、食物多、疫病少,土雞成活率高,生態(tài)養(yǎng)雞場每年出欄成雞達3萬余只,外縣顧客紛紛前來搶購。如今,草可采食,樹可遮陰,糞可肥樹,山上養(yǎng)雞使該村走出了一條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的好路子。
做強“煙”字文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從小生長在山村的陳紅深刻明白這個道理。為了制止土地拋荒現(xiàn)象,讓田土成倍增值,他充分利用國家的烤煙惠農政策,千方百計發(fā)動村民上半年種烤煙,下半年種水稻、紅薯等,種糧賺錢兩不誤,農業(yè)開發(fā)取得重大突破。
為了轉變村民傳統(tǒng)的種植觀念,陳紅挨家挨戶、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流轉承包土地,調整產業(yè)結構,2009年全村集中連片種植煙葉350畝。第一次大規(guī)模種烤煙,有些村民缺少生產成本,他便取出準備建新房的80萬元積蓄,墊資買回3臺大型翻耕機、2臺起壟機、45輛農用三輪車、上百噸化肥農藥,新建30座“湘密一號”高科技烤房。并四處奔波,積極向政府爭取“煙水、煙路配套”項目,在煙田間修建機耕道、水渠,實現(xiàn)了“翻耕不用力,澆水不靠天,批煙不要挑,烤煙不用愁”的現(xiàn)代化煙葉種植模式。
為了烤煙生產,陳紅起早貪黑,每天帶著煙農在田土里摸爬打滾。黑了瘦了,他都無所謂,只要看到煙葉長勢良好,他就開心。
陳紅定期邀請專家來村里舉辦培訓班。煙農們一邊學習一邊實踐,經過1年時間,種煙能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陳紅也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種煙行家。
煙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畝產量逐年提高。2010年,該村產煙1400擔,煙農增收200萬余元,一舉成為全縣“烤煙第一村”,實現(xiàn)了政府、農民、企業(yè)“三贏”目標。2011年,該村種植烤煙600畝,煙農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邁開“石”字路
“自從有了陳書記,昔日石頭成金蛋”。為科學合理利用礦產資源,陳紅“引鳳回巢”,點石成金,將本村在外地發(fā)展的陳志堅、陳征南等幾位有經濟實力的村民請回家,充分利用村里的石山,投資300萬元開辦了一家大型碎石廠,招回多名在外的“憨力”民工返鄉(xiāng)當工人。昔日無人問津的石頭變成碎石、中石、石粉,紛紛被送往建筑工地。碎石廠不僅為村里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潤,而且吸收了本村近百名富余勞動力。大伙不離鄉(xiāng),不離土,既可在家門口上班,又可照顧親人,日子越過越紅火。
打起“和”字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鄰里家庭矛盾、土地流轉糾紛、拆遷征地糾紛等問題時常發(fā)生。為及時消除矛盾,化解糾紛,陳紅征得上級部門的同意,于2009年10月在本村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村、組信訪長效機制。陳紅擔任調委會主任,4名素質較高且經過培訓的村組干部擔任義務調解員。調委會把村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建檔立卡,調解員有針對性地進村入戶摸底排查,在調解工作中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調解、早解決,把各種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讓糾紛不出村。
陳紅的姑媽和鄰居多年來一直有隔閡,互不來往。調委會成立后,陳紅首先來到姑媽家,問清兩家鬧意見的緣由,發(fā)現(xiàn)是姑媽多事,當場對姑媽提出嚴肅批評,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姑媽主動向鄰居道歉。從此,兩家冰釋前嫌,和睦相處。
龍?zhí)链逭{委會成立2年多來,共受理矛盾糾紛3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讀起“農”字書
口袋富了,腦袋更要富。陳紅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村支書,他注重村民的文化精神生活,鼓勵村民緊跟時代,不斷充電。為了給廣大村民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2010年8月,他墊資100萬元修建了村部活動室,室內設有乒乓球場、新農村書屋、多媒體教室。定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上級文件精神,開展農民讀書競賽活動。通過讀書看報,許多農民不僅增長了見識,而且將書本知識運用到種植、養(yǎng)殖中,一個個“報發(fā)戶”在該村涌現(xiàn)。
建起“新”學堂
教育興,則村興。2011年9月1日,新學期第一天,龍?zhí)链逍W喜見學生“回流潮”。許多曾在外地讀書的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回村插班讀書。
前幾年,由于龍?zhí)列W教師年齡老化、教學條件滯后,當?shù)卦S多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去縣城、外鄉(xiāng)就讀,有些在遠方打工的家長干脆把孩子帶到打工地去讀書。學生流失嚴重,學校一度出現(xiàn)“空巢”的尷尬局面。面對教育窘境,陳紅會同教育主管部門大刀闊斧進行教育改革,新聘5名青年教師,建立教育獎勵制度,對工作突出的教師、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村委會分別給予獎勵。為了改善學校教學條件,陳紅發(fā)動廣大村民投工投勞,村集體投入3萬元新建教師集體廚房和學校圍墻,更換課桌板凳,安裝電腦網線。周末,陳紅親自開私家車接送教師。從此,村小學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多名學生慕名回村就讀。
短短的3年時間,陳紅帶領村民使貧窮落后的龍?zhí)链灏l(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付出和成績受到各方肯定。陳紅先后被評為湖南省創(chuàng)業(yè)之星、隆回縣十佳村官、隆回縣優(yōu)秀黨支部書記。龍?zhí)链妩h支部連年被評為隆回縣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