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對孫悟空這個形象塑造的太深,我的言行未免有點猴樣…我認為我的行為與孫悟空的行為有很多相通之處,這也是我一生中猴緣所注定的結(jié)果吧。”
——《六小齡童品西游》
6月12日,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來漢在崇文書城簽名售書。
他帶來了兩套書,一本名為《六小齡童品西游》,一本是《聽孫悟空說西游》。
作為西游記中最重要的角色扮演者,六小齡童來品讀西游記,具有無可爭議的話語權(quán)。將自己的演藝生涯,恰到好處地與西游記的評述結(jié)合,是這兩套書最大的亮點。語言通俗易懂,舉例生動形象,符合當今讀者的閱讀習慣。
無論是觀看電視劇還是欣賞小說,我們總是為西游記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所吸引,通讀《六小齡童品西游》后,才感覺有意思的地方還有很多。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研社會政治背景,品市井生活百態(tài),西游記中扣人心弦的場景,在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史料解讀。例如儒、釋、道的思想,曾經(jīng)構(gòu)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核心,在六小齡童的理解中,不管是藝術(shù)描寫還是人物形象刻畫,西游記明顯地反映了三教相融的情形。
吳承恩通過“孫悟空當弼馬溫”,告誡統(tǒng)治者要知人善用;通過“孫悟空的丑陋外貌嚇到許多凡人”,說明對待人才不能以貌取人;通過“須菩提祖師對于悟空的教導”,闡明了要善于培養(yǎng)人才的意圖。這是六小齡童“品”出的吳承恩的“人才觀”。
17年的時間來演繹孫悟空這個角色,讓六小齡童對于孫悟空生命歷程的理解更深。他認為,“西游”更像是孫悟空的西游,別人僅是陪游,“記”更是悟空的傳記。長生不老、七十二變、能征善戰(zhàn)等特性都蘊含了吳承恩無盡的想象,也寄托了他對于理想社會執(zhí)著追求的夢想。
書中,六小齡童還講述了自己的從影經(jīng)歷,包括對家族歷史的回顧,如何成功進入西游記劇組的經(jīng)歷等等,其中對于英年早逝的二哥小六齡童的追憶最為感人,二哥臨終前告訴他:“如果你演成了孫悟空,你就能見到我了?!睘榱送瓿啥绲男脑福↓g童把自己變成了“美猴王”,他對孫悟空的完美塑造,成為了其他版本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
《聽孫悟空說西游》則是一本根據(jù)原著改寫的,適宜于少年兒童閱讀的讀物,旨在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西游文化的精髓告訴小朋友們。更為重要的是,能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經(jīng)典著作,對抵御惡搞現(xiàn)象也有一定的益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