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我,您可以看www.wycxc.com?!?/p>
“高山綠茶郵購旅游咨詢請點擊www.wycxc.com,有事留言或請致電137xxxxxxxx(戴向陽)?!?/p>
“戴向陽更新了微博:霧漫秋山——長溪村http://url.cn/0q9gRH?!?/p>
……
這是2011年9月2日,江西省婺源縣長溪村村委主任戴向陽與《村委主任》記者網上對話時QQ里涌出的信息。
在傳統(tǒng)農村,資金和市場困局,以及受交通、技術、人才等因素制約,往往讓許多人的想法停留于致富的構想中。戴向陽卻以一己之力將村情民俗統(tǒng)統(tǒng)搬到網上,建立起一個寬泛的、互動的推廣和交流平臺。當許多農村干部對網絡世界懵懵懂懂時,他已“一騎飛馳”,創(chuàng)出長溪村網絡致富的獨特模式。市委書記稱他為“一手握鋤頭,一手拿鼠標的金領農民”。
在農村,舞文弄墨雖贏得尊重,卻很難換來真金白銀。戴向陽一頭扎進報紙堆,當特約記者、通訊員,為的就是文化“味”。
戴向陽從小喜歡寫作,中學時即斷斷續(xù)續(xù)地給報紙投稿。他說:“百度一下戴向陽,就可以看到我寫的好多東西。”村里的新人新事、新農村建設、老人養(yǎng)老問題、留守兒童問題,都是他關心的話題。
幸運的是,后來戴向陽成了省、市、縣報的通訊員。十多年間,他主編過《長溪青年之友》多期,積極參加團干培訓、函授自學、報社通訊員培訓學習,每年在報刊發(fā)表文章近百篇。
在農村,舞文弄墨雖贏得尊重,卻很難換來真金白銀。戴向陽一頭扎進報紙堆,當特約記者、通訊員,為的就是文化“味”。如今,他收藏的中外火花達3.7萬多種(套),報紙6800多種3萬余份,煙標4800多種,是江西省知名的青年收藏家。此外,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先后編印《火花園地》《江西收藏》等民刊160多期2.3萬余份,贈送給全國各地收藏界同仁交流參考。
戴向陽干農活,接地氣,還提出了不少對農村發(fā)展的真知灼見。他提出的“新農村建設,農民最想來什么”獲得上饒市委建言獻策金獎。僅2009年間,他的4條關于農村問題的建議得到省、市建言獻策建功立業(yè)活動辦公室的重視,并被多家報刊刊用。鄉(xiāng)土情結和對地域社會發(fā)展的關注,使戴向陽在婺源縣小有名氣,卻未能擺脫經濟窘境。
對于南下北上的打工者,網絡是他們工作之余的消遣。戴向陽卻敏銳地察覺到網絡的致富魔力,拉進了長溪村第一條網線。
婺源縣被譽為全國最美的鄉(xiāng)村,21世紀的頭十年,這里先后開發(fā)出10多個景區(qū),以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之地享譽全國。地處婺源縣西北部的長溪村青山環(huán)抱,峰巒疊嶂,綠水依流,徽派民居與湖光山色相映成輝。然而,落后的交通、居住等條件卻使長溪村未能跟上婺源縣旅游業(yè)整體發(fā)展的步伐。
2000年,正是婺源縣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時候,20多歲的戴向陽南下廣州,先打工,后創(chuàng)業(yè),都未能成功。南下不成,他于2003年到北京打工。在北京,他的事業(yè)逐步好轉,升職可期,卻因網絡這個“冤家”改變了人生“路線圖”。
打工途中,他與網絡親密接觸的機會增多,知道了利用網絡可以購物、通訊聯(lián)絡、推廣產品、交友……神奇的網絡,讓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戴向陽眼界大開。冷靜下來之后,他產生了一個想法:把長溪村獨特的地域、人文、景致、特產搬到網絡上,產生經濟效益。
對于南下北上的打工者,網絡是他們工作之余的消遣。戴向陽卻敏銳地察覺到網絡的魔力,拉進了長溪村第一條網線。那是2005年,他把網線拉入家中,開始上網。電腦、攝像機、照相機一次性投資不說,還有每小時4.5元的上網費,一下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
在旁人眼里,戴向陽打工回來后就“瘋了”。全村2000多口人中,只有他“不務正業(yè)”上了網。這且不說,他白天跋山涉水拍攝照片,晚上在電腦前寫文章。有時還請教村里的老年人,翻閱祖上留下的村譜,挖掘村莊文化內涵。
2005年10月,長溪村來了十多名扛著“長槍短炮”的上??腿?。又過了幾個月,村里來了幾輛大巴,穿著婚紗的新人來這里拍照。2006年10月,《愛爾蘭時報》記者費堂先生光顧長溪村專訪戴向陽,這可是長溪村第一次迎接外國客人。至此,村民們才明白,戴向陽沒瘋,他正做著一件利村利民的大事情。
網絡變財富,猶如霧里看花,很難琢磨。戴向陽開博客、創(chuàng)建長溪QQ群、辦網站,讓長溪村的山色民居、農特產品“撥云見日”,亮相全國。
有人沉浸網絡不能自拔,戴向陽也入迷,但他不為娛樂,只為發(fā)展長溪村的旅游。2006年,他開設博客,不間斷地發(fā)布長溪村的山山水水、民俗風情,吸引了大量的網友瀏覽,博客的點擊量扶搖直上,最多的一天達2.5萬人次。兩年不到,他的博客點擊量突破100萬人次,人民網稱他的博客是“最牛的農民博客”。
除此之外,戴向陽還創(chuàng)建長溪QQ群,公開自己的電話號碼,自掏腰包購買了3臺電腦,向全村發(fā)出邀請,免費教村里人學電腦操作和導游知識,讓他們也通過網絡加入到宣傳長溪的隊伍中來。同時,他辦起婺源旅游綠茶網,開設長溪風光(春、夏、秋、冬、綜合)、長溪游記、長溪紅葉、長溪特產、長溪吃住行、長溪史料、向陽攝影、婺源新聞、婺源交通、婺源特產等欄目,吸引網民。
網絡變財富,猶如霧里看花,很難琢磨。戴向陽開博客、創(chuàng)建長溪QQ群、辦網站,讓長溪村的山色民居、農特產品“撥云見日”,亮相全國。
慢慢地,到長溪村的游客越來越多,他免費為客人當導游,不停地接聽游客的咨詢電話,安排客人的生活起居。若是自己接待不下,就組織其他村民共同接待,增加收入。同時,他還幫鄉(xiāng)親們介紹客人,不收介紹費,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旅游業(yè)的聯(lián)動作用,還推動了長溪村農特產品的銷售量。前來長溪村的游客,紛紛購買原本并不值錢的茶葉、茶油、干貨,山上的野山果都成了搶手貨,就連最不起眼的紅薯也帶來了收益。
僅戴向陽個人,通過網絡每年銷售茶葉就達1000多公斤。因戴向陽經常寫文章在報刊和網絡推介,長溪村的高山無污染綠茶在網上的名氣大增,茶商紛紛關注,為村里其他經紀人銷售茶葉帶來了機會,全村每年銷售茶葉近5000公斤,再加上近年來茶葉價格上漲,每年為當地茶農人均增收300元左右?!?011年,到村里旅游的游客應該有三四萬人,會給全村共增收60萬元左右?!贝飨蜿栒f。
戴向陽一改農村干部跑項目、搞基建的慣常思路,從文化圈里和網絡上尋求出路,被喻為“非典型性村官”。如何實現理想中的村莊治理,他有壓力,更有信心。
2008年,戴向陽被選為長溪村村委主任。
在長溪這個偏僻村莊“執(zhí)政”,除了網絡致富,戴向陽想方設法為群眾服務。他不間斷地為村里的低保戶送上錢款。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為孩子們買食品。今年,他給村里5名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獎勵1000元。村里的道路清理、自來水修理等,他都會鼎力資助。婺源縣發(fā)給他的道德模范獎金,大部分分給村里的特困戶。在網絡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還為村小學校建起愛心書屋,收到大量捐助的文體學習用品,聯(lián)系大學生建起了支教基地……戴向陽說:“基層工作做不了大事,就從民生小事做起,通過各種渠道為村民增加經濟收入?!?/p>
戴向陽一改農村干部跑項目、搞基建的慣常思路,從文化圈里和網絡上尋求出路,被喻為“非典型性村官”。如何實現理想中的村莊治理,他有壓力,更有信心。在婺源綠茶網上,他向茶友們注明:“因我家住大山中,要第二天才能到鎮(zhèn)上郵電所郵寄(鎮(zhèn)上沒有其他快遞公司,只有郵政),時間會慢一些。”
為此,他和村兩委班子一起籌資500萬元,硬化連接村與鎮(zhèn)的公路,方便了群眾出行。
村民們對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的認識不深,有的亂倒垃圾,有的盜伐林木,有的在河中亂捕魚……這些都讓戴向陽很傷腦筋。有人以他獨自打掃村道、清理垃圾的事夸贊他,卻忽視了當前村民普遍消極面對農村公共事務的現象。
盡管如此,戴向陽仍信心十足。關于長溪村旅游業(yè)的下一步發(fā)展,他說:“打造村莊旅游,沒有硬件根本不行。我想通過引進外資,清理村莊河流,荒山造林綠化,開發(fā)峽谷,使長溪村成為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p>
《村委主任》記者手中的一份《長溪旅游開發(fā)策劃及實施意見》顯示,長溪村將把沖口飛瀑景區(qū)作為精品景區(qū)開發(fā),長溪河流域旅游開發(fā)定位為自助式漂流,古民居、古雕刻、古巷道、古驛道做成戶外精品線路,紅楓林、杜鵑紅山村生態(tài)項目成為絕頂的鄉(xiāng)村美景,鄉(xiāng)村旅游充分挖掘茶文化、花燈、婚俗等民俗文化,將文化資源變?yōu)槁糜钨Y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