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是一個水清山柔的地方,不知去了多少次,可是每次回來總是感嘆時間太匆忙,每個村落,羅家、查家、萬家……家家都有著精彩的篇章,如果可以,一天住一個村莊,慢慢地行走慢慢地感受那該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桃花潭,一個充滿野趣、詩風、友情、靈氣的地方,使人產生許許多多美麗的遐想。
我記憶深處的桃花潭是定格在詩句里的,雖然沒有去過,一直在神往之中。
很小的時候吟誦《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感覺這首詩很有意思,從李白自呼其名開始,直呼汪倫之名結束,那么自然親切,誠摯率真,這在古詩里是很少見的。看來詩人與汪倫的友情不同尋常,朋友間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一樣的難分難舍、別情依依。山水有情人有義,真美!
真的到桃花潭來了。一點兒心理準備沒有,當然也沒有什么要準備的。只是心里感覺,要去桃花潭,一定要在桃花時節(jié),一定要飄著小雨,和友人走走,一起看桃花,一起喝酒。就像汪倫寫信邀李白那樣:“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這里有萬家酒店?!?/p>
如今我來了,來了才相信,真的不是因為桃花才有了桃花潭,倒是空氣中的確飄溢著酒的香味,令我感受到了同古人一樣的心境。
因就在涇縣桃花潭邊上的南泉別墅夜宿,便有了傍晚和清晨,好好游桃花潭的時間。
南泉別墅后門走幾步就到了桃花潭。從石階下、水岸邊仰視,高高門樓正中的牌匾上是“踏歌古岸”四字。不懂書畫、不解詩情的我,也搞不清是出自哪位高人的墨寶,只感覺那四個字雄渾豪放、遒勁暢逸、縱橫瀟灑。
到桃花潭沒看到桃花、沒有喝酒,卻深深地讓我感覺貌似住在了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huán)抱,重巒疊嶂。別墅里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
次日清晨,我再次站到“踏歌古岸”黃楊木雕牌子下面,感受著“夢潭軒”“送別行”。
當年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了《贈汪倫》這首著名的送別詩。我暗想只有像他那樣的認真,那樣的感恩,那樣的腳踏實地地感受著真實的人間煙火的人,才能真實地體味桃花潭和汪倫對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
歷史滄桑,歲月流轉,那千年的古巷酒店、樓臺亭閣、桃花輕舟,早已煙滅灰飛。如今,詩仙豪士已乘黃鶴遠去,只有生活在大都市,心情浮躁,欲在桃花潭一吐心中塊壘、尋求一絲慰藉的我們還在。我們只是匆匆過客,而桃花潭卻定格在深幽迷人的踏歌古岸邊,見證著曠世友情,跨越時空,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