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報不娶”
藏友老王本是一農民,癡迷收藏報紙,古今中外各類報紙多達10萬份,在此行算是有些小名,年輕時走南闖北,邊打工邊收藏報紙,一有空閑就大街小巷轉悠找報,四十多歲卻仍孑然獨身。藏友們看他孤單,四處說合給他當起了“媒婆”,終于覓到一中年寡婦,愿意照顧老王生活,眾人皆喜。老王雖癡迷報紙,也非不食人間煙火,看好事臨近,自然打扮了一番,剃了胡子,換了衣服,便去“相親”。誰知半日便氣咻咻回來,“媒婆”忙問其故,答日:連報紙都不會看,要她何用甲說完又去忙活他的寶貝報紙去了。
罐與秤錘
藏友大李下鄉(xiāng)收東西,看中農戶家中一對“到代”瓷罐兒,便要買去。農戶看有人竟相中自家腌菜的罐子,也知道揣著寶貝兒坐地起價。幾番討價,終于8000元搞定,農戶歡歡喜喜,大李也不吃虧。臨走時卻發(fā)現(xiàn)大門后有一銹跡斑斑的巨大秤錘,斷定是民國的東西,李某說8000元買你一對罐兒,你討這么大便宜,這秤錘送我算了。農戶看那錘賣廢鐵也賺不了幾個錢,索性送了。大李一手抱罐,一手拿錘回城,不想太重不時騰手實在難挨,便拿起麻袋裝在一起上路。回家歡歡喜喜打開麻袋一看,頓時傻眼,一路顛簸,秤錘竟把瓷罐碰得體無完膚。大李后悔不已。
“金屋藏玉”
收藏古玩,一開始都是全面撒網,見東西就收。到了一定火候,也就分出了高下,跟某個品類看對了眼兒,專門收藏這個門類。藏友劉大伯喜愛老玉瑪淄之類,那是真喜歡,不是二道販子們能達到的境界。自個兒壓箱底的寶貝,從不輕易示人,也不想著賣個好價錢,古人有金屋藏嬌,他是“金屋藏玉”,一有時間便把自己關在書房里不住地把玩,欣賞,自己傻樂。老伴兒看他神魂顛倒,拿東忘西,不時傻笑,便懷疑有什么外遇,一審二鬧三打聽,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蛛絲馬跡,索性罷了。老伴兒一日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老劉不在身邊,這大半夜的能不讓人起疑寧看書房亮著燈,躡手躡腳起來推門一看,老王揣著塊玉正幸福地摩挲。老伴兒翌日向眾人宣布:終于找到了“小三”,就是那些老玉。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