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前聊齋
在我們生活中,有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養(yǎng)小動物,第一次去野營,第一次登臺表演……一個個“第一次”就像一個個腳印,印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下面就以“難忘的第一次”為主題寫一篇習作。下筆之前,我們一定要弄清以下幾個問題:
1.精心選材。第一次的經(jīng)歷總會給人一種新奇、刺激的感受,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有過許多第一次,如第一次站在領(lǐng)獎臺上,第一次當升旗手……哪個第一次令你至今難忘?難忘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把那次的經(jīng)歷講給同學們聽一聽嗎?習作的選材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具體內(nèi)容上也沒有限制,只要是第一次發(fā)生的,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都可以寫。
2.條理清晰。精心選材之后,接下來就應該把最精彩的第一次有條理地敘述出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一般情況下,可按照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順序進行敘述,其中事情的經(jīng)過是文章的重點,在敘述時要突出最精彩的場面、最難忘的經(jīng)歷。為突出“第一次”的獨特之處,我們應該把細節(jié)之處寫具體。請看《第一次走夜路》片段:
小巷里空無一人,“滴答滴答”的滴水聲使小巷顯得格外幽靜。我腦海中鬼使神差般閃出了各種想法:遇到壞人啦,被小偷跟蹤啦……我越想越怕,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走完了一半路,可另一半路該怎么走呢?正當我冥思苦想時,突然從身后傳來了一陣若有若無的腳步聲。我心里猛地一驚,無數(shù)恐怖的念頭涌上心頭,以前看過的所有恐怖片的情節(jié)一股腦兒地洶涌而至,我敢斷定,身后這個人一定是個壞人……
這段環(huán)境描寫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同學們要學會運用環(huán)境描寫,學會通過環(huán)境來刻畫人物個性。
3.感受獨特。經(jīng)歷了第一次之后,你心里肯定有道不完的感慨。如果是令自己感到驕傲自豪的第一次,你內(nèi)心一定興奮而激動;如果是令人尷尬的第一次,那你一定會感到渾身不自在。無論選取哪種類型的第一次來寫,都應該算是自己心靈深處的獨白,因此一定要將自己的獨特感受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來。
例文展示
第一次“坐”辦公室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德強學校小學部六年級李海洋
在生活中有很多難忘的事,時常在我腦??M繞,不過唯有一件事,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面中取點,過渡自然,直接引出第一次經(jīng)歷的事。)
一天中午,我正在教室里寫作業(yè),只聽班主任叫我:“李海洋,一會兒來一下我辦公室。”班主任話音剛落,一個同學小聲地對我說:“嘿嘿,你又被值周生罰站了吧,等著挨‘剋’吧!”我生氣地說:“你才被值周生罰站了呢!”別看我嘴上特別硬,其實我心里早已打起了保證書的腹稿。(采用間接描寫,巧妙地寫出“我”的內(nèi)心世界。)
過了一會兒,我硬著頭皮來到班主任辦公室門前,輕輕地敲了一下門,只聽老師說:“進來吧!”我推開門慢慢地蹭到老師對面。班主任說:“坐下呀!”一見班主任這么熱情,我反倒有些不舒服了,于是坐下來等候班主任的“審訊”。沉默了一會兒,班主任鄭重其事地說:“聽說你很希望成為‘希特勒’?”我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是的,他當時統(tǒng)治了半個歐洲……”我起初不明白班主任為什么這么問?!暗悄阒绬??他小時候的功課全是A(優(yōu)上),而你呢?”班主任又繼續(xù)說道。我一下子明白了班主任的用意,頓時感到臉上發(fā)燙,心想:原來班主任就是為這懲治我,我一定要做出個樣子給他看。(運用對話描寫,語言風趣幽默,字里行間滲透著班主任叫“我”來辦公室的原因。)
在以后的課堂上,班主任經(jīng)常有意提問我,有時我能對答如流,有時不會就積極向其他同學請教。慢慢地,我的成績趕上來了,每門功課都是“優(yōu)”。班主任滿意地笑了,他欣慰地說:“今天你真的成為‘希特勒’了……”我會心一笑。(前后照應,聯(lián)系緊密。既呼應了班主任找“我”談話帶給“我”的影響,又照應了前面提到的“我”想成為“希特勒”。)
從那以后,我很少再去班主任的辦公室,即使有時被班主任叫去,我也再沒緊張過,因為我打心眼兒里佩服班主任,是他的教誨讓我有了今天的驕人成績。我感謝班主任為我創(chuàng)造了鍛煉的機會,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突然醒悟了,我盼望有空就能去班主任的辦公室坐坐!(感受到了去班主任辦公室給自己帶來的益處,而且希望去班主任辦公室已成為一種習慣,道出小作者的心聲。)
總評
被班主任“請”到辦公室,未必都是因為犯錯誤,即使是這樣,也要敢于面對。你看本文的小作者第一次“坐”班主任的辦公室,收獲的不僅僅是班主任的指教,更重要的是班主任的談話對自己的觸動。習作對小作者最初的緊張心理描寫與后來輕松面對班主任的表現(xiàn)形成鮮明的對比,可謂是本文的亮點,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