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豹,一身金黃色的外衣,上面鑲嵌著一塊塊深色的云狀斑紋,使其顯得更加華麗漂亮,云豹也由此而得名。
世界上,只有亞洲東南部的森林中適宜云豹的生息繁衍。在中國,秦嶺以南的陜西、安徽、江西、湖南、云南、貴州、四川和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的一些森林里才是云豹的家園。
云豹在現(xiàn)存貓科動物中占有3個突出特點:首先,它是比較原始的類型;其次,它的犬齒長度在貓科動物中按比例最長;再次,是它的體型在大型貓科動物中是最小的,其體長一般只有1米,體重一般16~23千克。然而,別看它體型小,卻具有虎豹的那種兇猛性格,又有矯健靈巧的體魄。
爬樹能手
一說到爬樹,許多人就會想到猴子。猴子的爬樹本領(lǐng)確實高強。然而,以樹為家的云豹其爬樹本領(lǐng)卻在猴子之上。
在樹與樹之間,云豹跳躍如飛,腿上好像安裝了彈簧,嗖的一下,從這棵樹就跳到那棵樹上去了,跳躍的速度快,距離遠,而且抓得牢,每每都能穩(wěn)穩(wěn)地跳躍到目標(biāo)上。
在樹枝間,云豹可以“玩”倒掛金鐘,將肚皮朝上,倒掛著身子,移動穿梭在樹枝間。云豹還可以“玩”蕩秋千,它用后腿鉤著樹枝,在林間蕩來蕩去,瀟灑自在。這真是技巧高超,令人叫絕。
云豹高超的爬樹本領(lǐng),正是它生存的必要條件。解決吃的問題就主要靠這種本領(lǐng)。它在樹上,既可捕獵,又可狩獵。
樹上捕獵,云豹的技能極為高超,連猴子、小鳥也不是它的對手,往往成為它的美味佳肴。
樹上狩獵,更是云豹的拿手好戲,也是它最喜歡采用的戰(zhàn)術(shù)。它隱蔽在樹枝上,不會發(fā)出任何動靜,地上的獵物一般發(fā)現(xiàn)不了樹上的云豹,而云豹在樹上觀察地上獵物的行蹤卻很清楚。
有一次,一只野兔闖進了云豹的狩獵范圍,樹枝上的云豹立刻發(fā)現(xiàn)了野兔,但為了不讓野兔發(fā)現(xiàn)自己,它仍然一動不動、靜靜地認真觀察。
野兔果然沒有發(fā)覺任何異常,依舊蹦蹦跳跳地邊玩邊往前行,離云豹越來越近,眼看著它就要進入云豹的最佳捕獵范圍了。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野兔神不知鬼不覺、毫無反應(yīng)的情況下,突然間就成了云豹的戰(zhàn)利品。云豹成功捕獵野兔的整個過程,僅僅是神速的瞬間,對于捕獵過程中的細節(jié),恐怕誰也看不清楚。
那么云豹為什么具備如此的特殊本領(lǐng)呢?據(jù)科學(xué)家研究,主要源于其特殊的身體條件。
——四肢粗短。云豹進化成這樣的四肢,有益于降低重心。而重心的降低,保證了它在樹上活動時的穩(wěn)健。
——爪利爪大。云豹的爪子比較大,而且長有長長的利爪,這就使得它在爬樹或在樹間跳躍時能夠牢牢地抓住樹枝,不會“失手”。
——后腿關(guān)節(jié)柔韌。這就使得云豹的“腳”旋轉(zhuǎn)幅度和靈活程度大為增強,由此有力地保證它完成高難度動作,而且能保證每一動作完成得很漂亮。
——尾巴粗長。成年云豹的尾巴一般長度在75厘米左右,而其身體的長度一般是90厘米左右。顯而易見,其尾巴的長度與身體的長度幾乎相等。正是這條又長又粗的尾巴,成為了云豹攀爬樹時至關(guān)重要的“平衡器”,可以使它在樹上站穩(wěn)“腳跟”,摔不下去。
三只“野貓”的大變身
在四川南部的長寧縣梅硐鎮(zhèn)一帶的密林中,近年來先后發(fā)生了三只“野貓”大“變臉”的故事,它們變的方法、過程雖然各異,但都變得金貴起來——“野貓”一下變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云豹。
最近的一只“野貓”變身的故事,也已過去了4年。
那是2007年8月9日11時許,一位吳氏村民到梅硐鎮(zhèn)趕場返回時,當(dāng)駕駛著摩托車進入山林茂密卻很少有人進入的“崗地灣”后,沒走多遠,突然看到前邊路旁有一只大“野貓”,還叼著一只小“野貓”。他未加思索地繼續(xù)向前行進,就要來到大“野貓”跟前了,他放慢了車速,準(zhǔn)備停車看個仔細。雖然他不想打擾它們,但他的到來還是驚嚇了大“野貓”。
大“野貓”瞪了吳氏幾眼,驚恐地丟下小“野貓”,獨自逃進林中去了。
吳氏從車上下來,走到小“野貓”跟前,呵,小家伙長得真可愛。他伸手抱起了它,興奮地說:“寶貝,跟我回家去吧!”
吳氏帶回一只漂亮小“野貓”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村子,不少人跑來觀看,都說小“野貓”長的好看。后來,有個人仔細地觀察了一陣說:“好看,確實好看。不過,他不見得是野貓,很可能是更高級的野生保護動物,應(yīng)該請專家做個鑒定?!?/p>
人們保護動物的意識很強,吳氏立刻報告了當(dāng)?shù)氐牧謽I(yè)站。林業(yè)站的工作人員很快就過來了,看后又報告了縣林業(yè)局,時間不長,幾位專家就趕了過來。
鑒定結(jié)果,令人驚喜。小“野貓”原本是云豹。吳氏更是喜出望外,對專家也是對大家說:“小云豹既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好它呢?”
經(jīng)過一番議論,專家們的意見是,“最好的保護方法,就是送它去找媽媽?!?/p>
吳氏抱起小云豹,還有幾人護送,一起來到了抱回小“野貓”的地方。
此時,小云豹離開媽媽已經(jīng)6個小時了。當(dāng)它被放回離開媽媽的這個地方時,一下子嗅到了媽媽的味道,立刻興奮起來,猛地一竄,就進了樹林,瞬間不見了蹤影。
吳氏和在場的人們臉上都掛滿了笑容,心中真誠地祝愿小云豹早一點兒投進媽媽的懷抱。
另一次“野貓”變云豹的故事,也是發(fā)生在梅硐鎮(zhèn)一帶,如今算起來已經(jīng)過去了10個春秋。當(dāng)時,這里的珍稀動物養(yǎng)殖場一塊兒領(lǐng)養(yǎng)了6只小“野貓”,起初這6個兄弟姐妹親密無間,成天一塊嬉戲玩耍。
隨著時間的推移,6只小“野貓”漸漸長大了,其中1只與另外5只長的越來越不一樣,不僅個頭長得遠遠比另外5只大,其性情也變得越來越兇猛,它除了搶吃搶喝,還常常動武,將同伴抓傷。
怎么辦呢?沒有別的高招,飼養(yǎng)員只有把它“請”出來,對它實行單獨喂養(yǎng)。
一年后,省里來此考察的一位專家,看到了這只單獨喂養(yǎng)的“大野貓”,認出它的真實身份,是只雄性云豹。
這么一“變”,真是讓人們大為驚喜。后經(jīng)報相關(guān)部門批準(zhǔn),這只云豹暫時仍寄養(yǎng)在這里。
還有一只“野貓”變云豹的故事也相當(dāng)精彩。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的,最近一段時間里,梅硐鎮(zhèn)東河社區(qū)一些人家喂養(yǎng)的雞鴨,常常莫名其妙地丟失。張氏人家的雞鴨在這些日子里就失蹤30余只。這對于張家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兄弟倆心疼、著急,“我們應(yīng)該抓住‘偷雞賊’”!于是,他倆商量起抓“賊“的辦法,并很快形成了一個抓捕方案。
那是2003年3月14日夜間,天空小雨浠瀝,兄弟倆分析,“賊”很可能要來。于是,按原定方案做好了抓“賊”準(zhǔn)備。
夜深人靜,差不多已是凌晨了?!百\”——一只大“野貓”果然溜了進來,它直奔雞舍而去……
早已蹲守在這里的張家兄弟,就在大“野貓”要實施偷雞行動時,張開一床被子,將大“野貓”嚴(yán)嚴(yán)實實地蓋在了下面,它要想逃脫那是不可能了。
然而,兄弟倆要想抓住大 “野貓”,也絕非易事。他倆的幾次抓捕均以失敗而告終,而且最后那次反被拼命掙扎的大“野貓”咬中了弟弟,疼得他直叫喊。
后來,還是聞訊而來的人們幫忙,才將其擒住。
幾天后,這只被擒獲的大“野貓”,在專家面前搖身一變,露出了其真實身份,原來是一只雌性云豹。
它的待遇馬上升級,被安排到珍稀動物養(yǎng)殖場與上次“變”來的那只雄云豹住到了一起。
它們已經(jīng)當(dāng)了爸爸媽媽,生下的兩個小寶寶,其中一個因患肺炎醫(yī)治無效而死亡,另一個則健康成長,前幾天,剛剛過了一周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