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巧設“空城計”嚇跑司馬懿的故事。這個故事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至今傳為美談,但究其實,它是羅貫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
在中國歷史上,諸葛亮并未設過“空城計”,倒是一些不太著名的軍事家導演過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空城計”。今舉幾例,以饗讀者。
公元430年(南北朝),北魏大軍攻打濟南,劉宋濟南太守蕭承之領兵數百拒之。魏眾蕭寡,承之“使偃兵開城門”。眾曰:“賊眾我寡,奈何輕敵之甚!”蕭曰:“今懸守(孤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唯當見強以待之耳?!蔽喝艘捎蟹?,退兵而去。
公元573年(南北朝),祖鋌出任徐州刺史,適逢南陳軍隊進犯北齊,鋌“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坐街巷,禁斷行人,雞犬不亂鳴吠”。敵軍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祖鋌復令士卒大叫,鼓噪聒天。南陳軍大驚,登時走敗。
公元1566年(明代),馬芳在馬蓮堡的一次迎敵中,“堡圮(倒塌),眾請塞之,不可。請登臺,亦不可。開堡四門,偃旗鼓,寂若無人。比暮,野燒燭天,囂呼達旦。芳臥,日中不起。敵騎窺者相屬,莫測所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眾曰:‘彼軍多反顧,且走?!毡窊?,大破之”。
據古文獻記載,我國古代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空城計”竟有十余起:春秋一起(鄭國)、三國三起(文聘、黃蓋、趙云)、南北朝三起(蕭承之、王思政、祖鋌)、唐代一起(張守鋌)、宋代一起(馬知節(jié))、元代一起(鄧愈)、明代三起(王儀、馬芳、張臣),等等。
【李世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