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情境中所產(chǎn)生的內心的想法、感觸、情緒和意識等心理活動的描寫。它是展示人物內在精神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刻畫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心理描寫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直接描寫
這是最為常見的、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法,是指集中筆墨直接深入到人物內心深處,對人物精神世界的復雜心理予以細致入微的展示,把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盤托出,使讀者能夠直接感知和聯(lián)想到人物在此時此刻的所想所思,常用“他想”“他回憶”“心想”“心中默念”等標志性詞語。如《我的叔叔于勒》,“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段心理描寫,直接有力地表現(xiàn)了“我”對于勒叔叔的關切、同情,對父母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和不滿,對世態(tài)炎涼的憤懣。
二、動作暗示
即用一種下意識的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活動。契訶夫說:“最好還是避免寫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應當盡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能夠從他的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笨梢?,具有人物鮮明個性的動作對反映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具有特別傳神的效果。如《范進中舉》中,當范進把六兩銀子送給胡屠戶時,“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這一“攥”、一“舒”、一“縮”、一“揣”的動作,把胡屠戶見財心喜又假意推讓,害怕范進真的要回銀子的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夢境折射
夢是現(xiàn)實的曲折反映。通過夢境可以展示人物的主觀愿望、思想意識,從而揭示人物內心變化的復雜歷程,透露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還
可增添文章的浪漫色彩。如《荔枝蜜》:“這黑夜,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边@一段夢境描寫,不僅照應了開頭,使文章縝密嚴謹,而且開拓了意境,深化了主題,顯示出作者思想的轉變,由原來的厭惡蜜蜂到喜愛蜜蜂,到后來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表現(xiàn)了作者要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思想。
四、幻覺顯示
幻覺,同樣可以揭示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方法,縹緲神奇,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描寫小女孩在圣誕之夜,坐在墻角,她那凍僵的小手,幾次擦燃火柴后所發(fā)生的一系列的幻覺,表現(xiàn)了小女孩對溫飽、對親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她之所以產(chǎn)生“火爐”“烤鵝”“圣誕樹”“老祖母”的幻覺,是因為她處在極端饑餓寒冷之中,是因為她所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里沒有幸福、溫暖,從而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五、聯(lián)想呈現(xiàn)
聯(lián)想是指由一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人類心理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寫作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用聯(lián)想描寫人物心理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讓思想任意馳騁。如《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边@一段文字首先是對春花的爭奇斗艷的描寫,進而聯(lián)想到秋后碩果滿樹的情景,寫出了作者對春天由衷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六、景物烘托
文學作品中的景物的描寫總是為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服務的,特定的景物描寫常常能折射出人物特定的心理。如《社戲》中寫孩子們乘船去看社戲,作者不言孩子們多么心急,而是把筆觸轉向兩岸:豆麥的清香撲鼻,河中水汽撲面,起伏的連山向船尾跑去……這分明傳達出了孩子們的心聲:“快呀,快呀,戲要開演了?!?/p>
七、表情揭示
有的人為了掩飾自己的內心,并不把心里話表現(xiàn)在言行上,可他的表情卻可以揭示其心理。如《故鄉(xiāng)》中“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現(xiàn)出歡喜”,流露出內心的高興,然而隨“歡喜”同時出現(xiàn)的還有“凄涼”,說明經(jīng)過長久的磨難,閏土頭腦中烙上了等級觀念,兒時的朋友決不能與今天的“老爺”畫等號,于是他的態(tài)度恭敬起來,使讀者想
到面對今非昔比的迅哥,在困頓生活掙扎中的閏土,眼下縱有千種情意、萬般思念,卻不能說也不敢說的無奈情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