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吹大擂 原指敲鑼打鼓器樂齊奏,非常熱鬧?,F(xiàn)比喻竭力夸張,大肆吹噓。(元)王實(shí)甫《麗春堂》:“賜你黃金千兩,香油百瓶,就在麗春堂大吹大擂,做一個慶喜的筵席?!?/p>
對牛彈琴 比喻對不能理解的人白費(fèi)口舌、力氣。有看不起對方的意思。(漢)牟融《理感論》說:“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身矣。”
高山流水 《列子·湯問》記載:春秋時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歌。一次伯牙彈琴時,琴聲時若高山,時若流水,只有鐘子期能領(lǐng)會其中的含意。后來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得或樂曲高妙。
回腸蕩氣 形容音樂、文辭等十分婉轉(zhuǎn)動人,耐人尋味。(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感心動耳,回腸蕩氣?!?/p>
膠柱鼓瑟 比喻思想或做事固執(zhí)拘泥而不知變通?!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中寫道:趙王派趙括代廉頗出征秦國,相如聽后對趙王說:“大王呀,趙括是個只能背誦他父親兵書的人,光會紙上談兵,以之為將,正好比用膠把柱粘住而鼓瑟,那是很危險的!”
濫竽充數(shù) 比喻沒有本領(lǐng)的人冒充有本領(lǐng),占著位置,或拿次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有時也用做謙詞,說自己不具備應(yīng)有的水平,勉強(qiáng)地湊個數(shù)?!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一吹就是300人齊吹,有位南郭先生不會吹而混在其中。后宣王死,湣王立,也愛聽吹竽,但喜歡聽獨(dú)奏,南郭先生就逃走了。
靡靡之音 《史記·殷本傳》記載:紂王愛妲己,對之言聽計(jì)從,于是使師涓寫了一個軟綿綿的,使人看了、聽了一點(diǎn)兒也提不起精神的名叫“北里之舞,靡靡之樂”的歌舞,后終亡國?,F(xiàn)指含有低級趣味、反映腐朽頹廢情調(diào)的樂曲。
曲高和寡 (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意思是曲調(diào)越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言行卓越不凡或作品艱深高妙,知音難得。現(xiàn)多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不能為多數(shù)人所了解或欣賞。
【吳春發(f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