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導入】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陶淵明《桃花源記》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劉禹錫《陋室銘》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敦頤《愛蓮說》
【閱讀心得】
這三個課文片段都是描寫景物的。第一個片段寫的是桃源村的環(huán)境和人物,寫環(huán)境從土地、屋舍、桑竹、小路、雞犬等方面展開,寫人物,從行為、衣著、神情等方面展開。景與人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的動人畫卷。第二個片段寫的是陋室,分別從環(huán)境、來客和主人的愛好三個方面展開,表現(xiàn)陋室的高雅和主人的追求。第三個片段寫的是蓮,作者從生長環(huán)境、外形、香氣、氣質(zhì)等幾個方面展開描寫,表現(xiàn)了蓮花的高潔。三個片段的共同寫作特點就是從不同方面展開描寫,來表現(xiàn)同一景或物的特點,使景物顯得豐富多彩,厚重感人。
【技法點睛】
在描寫景或物時,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展開描寫,稱之為分類描寫,也叫做多角度描寫。例如《春》一文,作者把春景分為五類,即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然后層層描寫,用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出春天的特點。“分類結(jié)構(gòu)法”不但可以用于文章的主體部分,還可用于某個段落。如《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描寫雪后小山的一段,中間一小層就是按空間分類的,寫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處的景象。
給景物分類,要善于發(fā)散自己的思維。看到一處景或一個物,要善于選取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理出幾個合理的類別。這樣就便于描寫了,寫出的景物也顯得條理分明。那么,如何給景物分類呢?
首先,根據(jù)景物自身的內(nèi)容來分。觀察到的景物有山也有水,那就分出山和水兩類。像第一個片段就是按照眼前景物的種類來一一描寫的。因為眼前的景物比較多,所以不一定把所有的東西都拿來分類,要有所選擇,描寫時也要有一定的順序。其次,按照觀察感受的方式來分。觀察景物的方式有許多,可以看、聽、嗅、嘗、觸、想,描寫一個事物或一處景物,就可以從這六個方面來分類。例如《春》一文里的“春花圖”,描寫了花的顏色、香氣、蜜蜂的聲響等??傊悇e分清了,描寫就容易入手。
【仿寫作文】
我愛老槐樹
□李倩倩
喜歡這條小巷,喜歡它的幽深,喜歡它的氣息,因為這里有一棵老槐樹。
老槐樹啊,不管我走到多遠,我都不會害怕,因為有你在遠方注視著我。
喜歡你的根。
每當我低頭端詳你那裸露在地面上的粗黑的根時,我就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滄桑。這樣的根沒有分叉,沒有細須,我知道,是多年的風雨將你打磨成這樣的。這古老的樹根既承擔了根的職責,又成了主干的一部分??梢韵氲?,老根底下是無數(shù)的小根,它們深深扎在泥土中,即便是遇到亂石,它們也不屈服,仍努力鉆過去,尋找水源和養(yǎng)分。
喜歡你的干。
彎彎曲曲的干,黑黝黝的滿是傷痕,又粗又黑的傷痕可以讓人想到: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你努力支撐著,突然一陣颶風將你的一只臂膀從根處撕裂,干上立刻露出一片嶄新的傷口。我似乎看到了紅的血液從斷裂處流出,染紅了主干。你真是頑強啊!沒事的時候,我喜歡撫摩著你,來感受你的凹凸。樹干上的紋絡有粗有細,有深有淺,就像用特殊的文字記載著你不平凡的故事。我用想象去閱讀,讀出了你的歷史。
喜歡你的花。
最盼你開花的季節(jié)。每年五月,濃濃的槐花招引著可愛的蜜蜂,也招引著嘴饞的我。微風吹動綠葉,我看到了你在枝頭向我微笑,向我發(fā)出甜美的招呼。我輕輕踮起腳,伸手采下一串槐花。那潔白的花瓣像一面面小巧的扇子,把甜絲絲的香氣不斷地扇向空氣中,讓人感到無比的陶醉。這純潔無私的槐花,是你用心釀造的甘醇。
老槐樹啊,你在小巷的見證下默默地生活著,不求名,不圖利,就像我的父親一樣,默默地為我祝福。
我愛小巷里的老槐樹,永遠永遠。
【練筆小結(jié)】
這篇散文寫得有情有味。作者將老槐樹擬人化,像面對面地與它促膝談心一樣,娓娓道來,感情真摯。文章的主體部分采用的正是分類描寫法。作者寫老槐樹,從老槐樹的根、干、花三個方面來著筆,條理清晰,層層展現(xiàn)了老槐樹的特殊性格,暗示著這棵老槐樹的不平凡。文章的精彩之處還在于,物中有人,景中含情,作者在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賦予老槐樹以人的思想性格,最后筆鋒一轉(zhuǎn),千鈞的筆力落到了父親身上,表明了文旨,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