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者務崇君之德,諂臣者務廣君之地。何以明之?陳夏征舒弒其君,楚莊王伐之,陳人聽令。莊王以討有罪,遣卒戍陳,大夫畢賀。申叔時使于齊,反還而不賀。莊王曰:“陳為無道,寡人起九軍以討之,征暴亂,誅罪人,群臣皆賀,而子獨不賀,何也?”申叔時曰:“牽牛蹊人之田,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罪則有之,罰亦重矣。今君王以陳為無道,興兵而攻,因以誅罪人,遣人戍陳。諸侯聞之,以王為非誅罪人也,貪陳國也。蓋聞君子不棄義以取利。”王曰:“善!”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后。諸侯聞之,皆朝于楚。此務崇君之德者也。
張武為智伯謀曰:“晉六將軍,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離心,可伐以廣地?!庇谑欠ノ淖?、中行氏。滅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韓、魏、趙。韓、魏裂地而授之,趙氏不與。乃率韓、魏而伐趙,圍晉陽三年。三國陰謀同計,以擊智氏,遂滅之。此務為君廣地者也。
夫為君崇德者,霸;為君廣地者,滅。故千乘之國,行文德者王,湯武是也;萬乘之國,好廣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驕,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韓、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為未足,遂興兵伐趙。韓、魏反之,軍敗晉陽之下,身死高梁之東,頭為飲器,國分為三,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禍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贝酥^也。
(選自《淮南子》)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各句中,黑體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忠臣者務崇君之德(使……崇高)
B.反還而不賀(返回)
C.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后(罷免)
D.三國陰謀同計(暗中謀劃)
2.下列各組句子中,黑體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申叔時使于齊/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
B.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C.罪則有之,罰亦重矣/入其舍,則密室垂簾
D.此之謂也/夫晉,何厭之有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莊王遣卒戍陳的根本目的在于誅殺夏征舒,對陳國的土地并無貪圖之心。
B.楚莊王聽取了申叔時的諫言后,撤出陳國,立陳之后,使諸侯皆朝于楚。
C.智伯聽信諂臣之言,分割韓、魏之地,興兵伐趙,最終導致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諂臣之別,并闡釋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長久的道理。
4.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牽牛蹊人之田,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罪則有之,罰亦重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晉六將軍,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離心,可伐以廣地。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