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巴金的一生就是與封建專制進行不懈斗爭的一生。1931年,長篇小說《家》(當時以《激流》之名在上?!稌r代》雜志連載)的誕生,標志著巴金小說的一個重要領域——表現(xiàn)自己熟悉的封建家庭生活——的開始,《家》的成功為巴金的小說擺脫幼稚,邁向成熟積累了重要經驗。1938年和1940年,巴金又順著《家》的情節(jié)發(fā)展線索,陸續(xù)寫成了《春》《秋》,并將這三部長篇小說合稱為“激流三部曲”。雖然這三部小說一開始并沒有總體構思,寫作時間先后的間隔也很長,每部作品又各有其獨立的結構,但在寫作過程中又兼顧到各部分,所以它們是整體統(tǒng)一的長篇系列小說。
“激流三部曲”寫的是一個潰敗的封建大家庭悲歡離合的歷史。巴金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受到了左拉的長篇小說《盧貢家族的命運》和曹雪芹的《紅樓夢》的影響,但是又有著自己的特點。巴金原打算在《家》中寫一個舊式大家庭的衰敗史,寫了六章之后,他所摯愛的長兄自殺,這給巴金帶來了極大的刺激。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黑暗社會的壓迫和反抗情緒,集中地向舊家庭發(fā)泄,義無反顧地攻擊起專制主義。他認為舊家庭所代表的專制制度,扼殺了包括他的長兄在內的一切青年的幸福。這種反抗與破壞的情緒轉化為《家》的激進的風格。這種批判性的激進的主題是《家》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能產生積極而巨大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主題瀏覽
《家》以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孫兩代的矛盾沖突為線索,通過梅、鳴鳳、瑞玨三個女子的血淚悲劇沉痛地控訴了封建制度對年輕生命的摧殘,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斗爭。
在《關于〈家〉十版代序——給我的一個表哥》中,巴金曾經非常激動地談著《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他說:“舊家庭是漸漸地沉沒在滅亡的命運里面了,我看見它一天一天地往崩潰的路上走。這是必然的趨勢,是被經濟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決定了的。這便是我的信念……它使我更有勇氣來宣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 accuse(我控訴)。我不能忘記甚至在崩潰的途中它還會捕獲更多的‘食物’:犧牲品?!薄盁o數(shù)年輕的有為的生命成為垂死制度的犧牲品,這是不公平的命運,我要反抗這個命運?!覍憽都摇返膭訖C也就在這里?!?/p>
人物評價
高老太爺
高老太爺是“高家”這個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統(tǒng)治者,至尊和權威,掌握著全家人的命運。其專橫、衰老和腐朽,象征的是舊家庭和封建制度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都摇分苯訉懜呃咸珷?shù)恼鹿?jié)并不多,但他卻像幽靈一般無處不在,貫串全書。在高公館里發(fā)生的一系列悲劇事件,直接的間接的都與高老太爺有關,如鳴鳳的死,婉兒的嫁,瑞玨的死,覺新和梅的婚姻悲劇等。小說用許多血淋淋的事實,控訴了家長制和舊禮教對人的青春、愛情、生命的摧殘,而封建壓迫者在扼殺人性的同時也喪失了人性。
覺新
覺新是這部小說中最見作者藝術功力的人物形象,其原型是巴金的大哥李堯枚,一個活得很苦的“多余人”。
覺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軟弱者,是一個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悲劇命運又怯于行動的知識分子和“多余人”,是在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劇典型。他具有雙重性格,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具有美好的素質,才資優(yōu)異,聰明好學,有著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其次,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觀念和封建禮教嚴重地扭曲,具有雙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們的斗爭。另一方面,長房長孫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養(yǎng)又使他逆來順受,客觀上扮演了一個舊禮教舊制度的維護者的角色。
覺慧
覺慧是一個具有初步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一個充滿朝氣的典型。
覺慧的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時代思潮的影響下形成的,又在社會斗爭和家庭斗爭中得到了強化。他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響,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社會革命活動中,編進步刊物,參加學生的反軍閥請愿,反抗高老太爺?shù)闹家猓С趾蛶椭X民逃婚,反對請神驅鬼的行為,勸說覺新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爭,最后又毅然從家中出走。覺慧的思想和行為,很多是從資產階級思潮中來汲取力量的。個人反抗、人權平等、人道主義是他的基本思想,但同時他身上又難免有五四時期青年的歷史局限和弱點。在其思想行為上,有時呈現(xiàn)出相互矛盾的狀態(tài),如簡單、幼稚、不成熟、容易氣餒,自我懷疑,在愛情上有不自覺的封建等級觀念等。
片段賞析
1.她不回自己的房間,卻一直往花園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著,費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發(fā)光,水面上時時有魚的喋喋聲。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著許許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關系一幕幕地在她的腦子里重現(xiàn)——最后,她懶洋洋地站起來,用極其溫柔而凄楚的聲音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北憧v身往湖里一跳。
【評析】
文中鳴鳳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后跳入湖里。作者運用了細膩的筆法,把鳴鳳投湖前的痛苦怨憤的內心活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抓住鳴風此時此地復雜變化的心境,對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刻畫得非常細膩,把鳴鳳的思想性格特征突顯出來,把鳴鳳的純潔剛烈,敢于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形象成功地塑造出來,使之成為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形象。
2.覺新回到房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瑞玨,瑞玨也不說一句抱怨的話。她只是哭。她的哭聲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這也沒有用,因為她沒有力量保護自己,覺新也沒有力量保護她。她只好任人擺布?!澳銜缘梦覜Q不相信,然而我又有什么辦法?他們都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覺新絕望地攤開手悲聲說?!拔也还帜?,只怪我自己的命不好?!比皤k抽泣地說。
【評析】
老太爺死了,而瑞玨快要生了,以陳姨太為首的長輩們談起“血光之災”來:長輩的靈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產,那么產婦的血光就會沖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會冒出很多的血。而唯一的免災方法就是把產婦遷出公館去,遷到城外,還得過橋。逆來順受的瑞玨就這樣被迫遷到了離城很遠的一所陰暗潮濕的住所。但善解人意的她卻能強忍住內心的痛苦,反過來去勸覺新,只怪自己命不好,不愿讓覺新承擔不孝的惡名。臨產時,瑞玨難產,大聲呼喚覺新,可二人近在咫尺,僅隔一道門卻不能相見。這是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迷信所鑄成的門,正是這些以及覺新自身的軟弱奪去了瑞鈺這個年輕女性的生命。覺慧曾批判他的大哥覺新是“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的擁護者,其實瑞玨又何嘗不是“無抵抗主義”的奉行者和受害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