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是家世顯赫,在克利翁名媛舞會上成年?是有多所豪宅,個個面朝大海?是有頂級智商,進入門薩俱樂部?還是長相非凡,擁有貝克漢姆的帥氣或伊麗莎白·泰勒的驚艷?不,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現(xiàn)代醫(yī)療已經(jīng)能讓人們活得很長,但生命除了長度,更重要的是質量——或許可以稱之為幸福感。美國探險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丹·比特納用5年時間走訪全世界,在4個大洲中選出世界上最幸福的4座城市:丹麥奧胡斯、新加坡、墨西哥蒙特雷和美國的圣路易斯奧比斯波。
拜訪最幸福的人
哪里的人最幸福?大量的科學研究數(shù)據(jù)都指向那一小撮地方—奧胡斯市、新加坡、圣路易斯奧比斯波市、蒙特雷市。
美國非營利科學教育組織——國家地理協(xié)會派丹·比特納來到這4個地方,研究當?shù)氐奈幕?、地理、政府制定的政策、市民的行為,并從中找出哪種政府政策更能帶來幸福效益;哪種文化更有利于人產生幸福感;哪種個人習慣和環(huán)境因素能讓人更容易滿足。
很難定義什么是幸福,它沒有各種因子加減乘除的復雜方程式。專家給出的模糊概念是,我們的幸福來源于更深度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
在5年的調查研究過程中,丹·比特納每到一處,都忙于走訪社會學家、經(jīng)濟學家、政治家、生理學家、人類學家等專家學者,與他們探討當?shù)厝说纳睢?br/> 不過,這僅僅是個開始,之后他走進大街小巷,逐一拜訪各類市民,所以他的新書《去最幸福的四國找幸福》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人的故事:地產大亨、家庭主婦、律師、教師、首相、商人、造酒者、脫口秀主持人、垃圾收集者……而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認為自己現(xiàn)在很幸福,并相信未來5年會更幸福。
當然,這些還不夠,比特納還參照了世界幸福數(shù)據(jù)庫、世界價值觀調查、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拉美晴雨表、歐洲晴雨表等過去70年來的數(shù)據(jù)庫,涵蓋了世界上9539glin/t3XsvYeYxw7VfyA==%的人口,以此來判定哪些因素直接影響幸福。
盡管4座城市風格迥異,但通過對其文化的深度剖析,比特納在5年后成功描繪了4幅幸福的肖像,在每一個大洲上都找出了別樣的幸福感。在比特納看來,幸福城市應該具有以下關鍵詞:寬容(宗教、文化、性傾向都應該被接納)、安全、地位平等、社會聯(lián)系、收入穩(wěn)定、居民有個人目標。
丹麥奧胡斯 垃圾工和律師一樣平等
在諸多調查中,丹麥人的幸福指數(shù)永遠排在世界前列。比特納在丹麥發(fā)現(xiàn)隱藏在數(shù)據(jù)背后的真相——丹麥關注個體聲音,從而引發(fā)公眾討論、建立共識,人民因此被賦予權力;丹麥各個階層之間的差異很小,其安全感來自于一個強大和覆蓋面廣泛的社會福利網(wǎng);丹麥人依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工作,而絕非僅僅是為了賺錢謀生。
奧胡斯市雖然是丹麥第二大城市,但其常住人口只有30萬,居民可以方便地前往附近的大海和周圍的農村,讓此處看起來更像一個鎮(zhèn)。奧胡斯市居民68%的收入都用于納稅,但是他們非常樂意這么做,因為他們知道得到的回報將是——免費醫(yī)療、免費日托以及孩子將得到最高質量的教育。
小城雖小,文化力量卻大,平等理念深入人心。城中有各色充滿活力的人文景觀,存在多種多樣的宗教信仰,人人都有值得信賴的朋友、興趣愛好和屬于自己的社區(qū)生活。
“我們認為,富裕的人并不一定是很有錢的,”奧胡斯一所學校的校長喬根·卡爾森告訴比特納,“大自然、有其他人的陪伴、能夠享受一本好書的能力,擁有這些的人才是富裕的人,而且他們對所獲得的這些都心存感激?!?br/> 42歲的簡·哈默是個垃圾收集工人,但他是“富?!钡娜耍m然不是很有錢,卻過得很舒心,也受到尊重。哈默生活在奧胡斯市,他結婚15年,有3個女兒。每天凌晨3點,鬧鐘準時響起,他起床后吃個烤面包配兩個煎雞蛋,再加杯咖啡。然后,他穿上火焰般明亮的橙色工作服。4點鐘,他已經(jīng)開著一輛高科技垃圾車,像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員一樣,盯著閃爍的按鈕和監(jiān)視屏幕。在59個垃圾站點,他都會跳出駕駛室,帶著土撥鼠般的熱情收集垃圾?!拔疑踔潦裁次兜蓝悸劜坏搅恕!彼詈粑?,汗水從他的連衣褲中滲出。
比特納是在早上6點鐘在酒店后邊的巷子里遇到哈默的,他正在把大垃圾桶里的垃圾往垃圾車上倒。他真誠地向比特納問好,讓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個好人。他拿掉臟的棉手套,和比特納握手。后來,比特納和他一起坐進了駕駛室,在丹麥朦朧的清晨一起談論這位普通工作者的幸福生活。
“你不可能找到比收垃圾更好的工作,”他告訴比特納,“我每周只工作21小時,一年賺8萬美元。我開的是梅賽德斯—奔馳,每年都帶家人去希臘旅游?!甭牭竭@里,比特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哈默,這位戴著紅色方形框眼鏡、穿耐克跑鞋的男子,戴的手鐲上面寫著“世界上最美麗的垃圾工人”。
早上8點鐘,哈默結束工作,回到垃圾車站點。他淋浴后,去工會提供的健身房健身,還會去做SPA。
有些日子,哈默可能會去做第二份工作,他是一名磚匠,可以打零工。這份小零工,讓他一年能賺6萬美元。
但在哈默看來,對生活的滿意度要比金錢更重要。在哈默所住的社區(qū)中,對“運送垃圾”的工作絕對沒有歧視。周末里,他和住在同一個街區(qū)的牙醫(yī)、律師應酬,他們彼此尊重。每天下午3點,他都在家里幫3個女兒做家庭作業(yè)。一周中,有3個晚上,他去當?shù)氐捏w育館健身,在那里,他穿著短褲、紅色運動衫、運動鞋,教他的女兒練習室內足球。他的生活如此有意義而又充實。
比特納說:“當我們把金錢和地位等同于幸福的時候,丹麥人結結實實給我們上了一課。其強大的文化體系,讓每個人都平等地接受教育,誰也不會比誰更有優(yōu)越感。丹麥400萬人都擅長家具設計和建筑工作。在奧胡斯市,社會地位不是選擇職業(yè)道路的絆腳石。在這里,收集垃圾的工人和律師收入差不多?!?br/>
新加坡 條框的保障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法律嚴格程度舉世皆知,城中居民是全球公認的拼命三郎,很難想象在條條框框中過著擁擠生活的新加坡人竟是全球最幸福4座城市中排名首位的。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95%的新加坡人認為自己非常幸?;蚴中腋?。他們給新加坡的清潔和安全都打了很高的分數(shù)。他們認為,新加坡地鐵干凈、準點,保證上班不遲到,警察樂于助人、工作表現(xiàn)出色,更重要的是,鄰里之間可以互相依靠——全國510萬人口可以相互依賴。
“我們以前只是個漁村,從那時起我們就相互幫助……如果一個馬來家庭出了事,整個馬來社區(qū)都將與這個家庭站在一起提供支持?!毙录悠碌穆蓭煱~德·尼贊·阿巴斯說。
比特納發(fā)現(xiàn),新加坡人主要由3個群體構成——華人、馬來西亞人、印度人,但是這3個群體之間基本沒有沖突,都為身為新加坡人而自豪。
43歲的家庭主婦諾瑞丹·尤素和丈夫以及3個孩子住在新加坡的一處公寓中。每天早晨,她都用頭巾蓋住頭發(fā),為一家人準備早餐。她的丈夫是會計師,她順帶把丈夫的午餐也做好讓他帶走。當丈夫去上班、孩子去上學后,她開始做家務,中午的時候步行到附近的食品市場購買食物,路上遇上熟人就聊會天。吃過晚飯,有時她去麥當勞,在那里她幫孩子們做家庭作業(yè),一起吃炸薯條。
比特納把幸福的分數(shù)上限設為10,下限設為1,當他問諾瑞丹的幸福分數(shù)時,她回答說:“9.5分。我有很多朋友,他們的家庭背景很不一樣。當我還是名學生的時候,就學會與華人、印度人相處,并與他們成為好朋友。或許和我電話聯(lián)系的還是馬來西亞人比較多,但我總會出門,在市場上遇見印度人會話家常,我還會和華人朋友打牌。我的孩子也這樣,在他們眼中看不到膚色與種族的差異?!?br/>
在新加坡,市民遵紀守法,即使是很小的違法行為,如未能沖洗公共廁所、隨地吐口香糖都會被罰款。比特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很安全的地方,安全要比自由來得更有保證。在新加坡,你買不到色情作品,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女人可以在街道自由步行,不必擔心被強奸或遭搶劫。稅收法律鼓勵人們與其年邁的父母住得接近。對老人采取的護理,使他們更幸福,而子女也更滿足?!毙录悠陆?jīng)濟學家何空文(音譯)博士表示:“過去40年,新加坡人的財富急劇增加,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是中產階層。國家能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提供住房、補助金和工作?!?br/> 所以,新加坡人又給世人呈現(xiàn)了一種新現(xiàn)象——最大化的自由不等于最幸福,城市安全至關重要,居民之間的地位平等、相互信任是幸福的必要因子。
圣路易斯奧比斯波 美國人也討厭汽車
根據(jù)2008年蓋洛普-健康方式調查研究數(shù)據(jù),圣路易斯奧比斯波市的居民比美國其他城市居民擁有更喜悅的笑容,他們享受快樂,而且不太可能經(jīng)歷痛苦或者患抑郁癥。
在圣路易斯奧比斯波市26萬人口中,有6.4萬人生活在位于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的大都會區(qū),超過1.1萬人在非營利組織中充當志愿者。因此“市民很容易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居民皮埃爾·拉德梅克告訴比特納,這里就業(yè)環(huán)境寬松,很多人都能自己創(chuàng)業(yè)。
在上世紀70年代,圣路易斯奧比斯波市議會取締了汽車餐廳,所以市民不能再坐在汽車里享受美食了。事實上,美國人確實很討厭天天在汽車里過日子,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圣路易斯奧比斯波設有很多自行車道,鼓勵市民騎自行車、步行。除了市民生活低碳,根據(jù)法律,該市的企業(yè)制作標志不能顯眼,因此整體環(huán)境也更加綠色。
此外,圣路易斯奧比斯波市是世界上第一個頒布禁止在酒吧和餐館吸煙法律的城市,全城只有不到11%的居民吸煙,這是全美排名最低的比率。城市支持藝術發(fā)展,每年夏季,廣場上每周五都舉行免費音樂會,吸引成群結隊的人。這座城市,有太多值得市民去愛的地方。
墨西哥蒙特雷 克服生活困難的典型
在很多人看來,蒙特雷和很多不發(fā)達的地區(qū)一樣,是個有很多問題的城市。這里很多人營養(yǎng)不良、缺乏教育,貪污現(xiàn)象嚴重,城市管理也存在很大問題,但這依然不能阻礙它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之一。
比特納解釋,這可能要歸功于文化和地理因素,其中“太陽獎勵”(sunbonus,意為生活在陽光充足地帶的人更容易幸福)、能擺脫壓力的幽默感、財富積累過程中的社會互動、對宗教的高度信仰都起到很大作用。
此外,雖然蒙特雷的人沒有較高的家庭收入,也無法獲得良好的醫(yī)療服務,但他們對政治自由存在一種感激之情?!懊绹捏w制對于提高生產率還不錯,但對靈魂沒有好處。”住在蒙特雷的政治學者米格爾·巴薩內斯告訴比特納。
蒙特雷居民幸福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對家人的關愛以及克服艱苦的能力。“我們笑對疾病、貧困,甚至死亡。”巴薩內斯說,“我們甚至有一個節(jié)日慶祝死亡。11月2日是死亡之日,是我們一年中最大的節(jié)日之一?!?br/> 45歲的曼紐爾·烏里韋就是一個克服生活困難的典型,他生活在蒙特雷工薪階層的社區(qū),有著商人的天賦,他與別人談話總能讓人覺得寬心,并97d0a99d638a5c4d8a406211f1d0f02e52bc18c483fd712c2de2fabf25779bc4表現(xiàn)出真誠的同情心。
他還是一個大個子,事實上,因為對垃圾食品的偏好,他的體重曾經(jīng)胖到走不出臥室的地步?!?5歲的時候,我失去了全部積蓄,我的汽車零部件業(yè)務也倒閉了,我的妻子也棄我而去。我買了一支槍,一直放在我的床上,想著我自己可能使用它。但有一天晚上,我覺著還有工作需要做?!?br/> 那天晚上,曼紐爾決定節(jié)食減肥,并馬上付諸實施。在征得母親的同意后,他家里的臥室墻上打了幾個洞,裝上了雙人寬的玻璃門,以便他走出臥室,來面對世界。中午,曼紐爾的母親給他做特制的午餐——肉排和水煮花椰菜。他說:“我去年減肥掉了200磅。”每一天,很多人都來和他談生意,尋得建議,有些人還因為他的魅力,而只是來和他聊天。
現(xiàn)在,曼紐爾每天接待70位尋求貿易的客戶,從牛仔褲到湯普森直升機無所不包,兄弟姐妹和朋友經(jīng)過他的家門都會過來和他聊聊天,他不需要去尋找社會交往,社交活動主動送上門來。
比特納拜訪曼紐爾的時候,他的手機響起來,電話另一端一名極度肥胖的女孩在尋找生活的希望。“親愛的,如果我可以改變我的生活,”曼紐爾溫柔地說,“那么你也可以做到?!碑斔麙斓綦娫?,一位老朋友恰巧來訪。接著另一個電話打來,說網(wǎng)站癱瘓了。他鎮(zhèn)定地與站長討論著。比特納問他:“如果真的癱瘓了怎么辦?”“如果那樣,我會死的。”他說。
一年后,曼紐爾娶了他30多歲的秘書克勞迪婭·索利斯,在她的幫助下,他已經(jīng)減掉了500多磅。
生活從來沒有這樣好過。
相關鏈接:
丹·比特納,1960年出生,美國探險家、作家。美國《國家地理》雜志2005年的封面故事《長壽的秘密》報道了他的團隊在長壽研究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并獲當年的全國雜志獎。其著作《藍色地帶》2008年榮登《紐約時報》圖書暢銷榜,2010年底推出第二本關于長壽幸福的著作《去最幸福的四國找幸福》(Thrive:Finding Happiness the Blue Zones Way,直譯為“繁榮:藍色地帶路上發(fā)現(xiàn)幸?!保K{色地帶就是世界上擁有最高比例長壽人口的地區(qū),那里的人們壽命長得不可思議:他們到了80歲、90歲甚至100歲還能保持健康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