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首義中,河南籍的徐萬年因組織策動新軍起義,又親自率隊參戰(zhàn),功績卓著,被列為甲級功臣。他兩次被授予將軍府參軍,孫中山還委任他為軍事委員會委員,就連列寧也與他通過信。
這樣一個功名顯赫的辛亥元勛,卻一直甘愿過著貧苦生活。1954年,徐萬年走完了他的傳奇一生。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謹以此篇紀念這位武昌首義的革命先驅(qū)。
由學徒到首義將領
1880年3月,徐萬年(字壽亭)出生于河南省南陽縣瓦店鎮(zhèn)的一個貧苦農(nóng)家,幼時的他讀過三年私塾。那時,時局混亂,生活艱難,15歲那年,他便外出謀生。
經(jīng)人介紹,徐萬年來到湖北省襄樊市一家店鋪當學徒。因他肯吃苦,聰明懂事,又有文化,時間不長,他便深得店主信任,經(jīng)常讓他到武漢漢口等地采購。
在外奔波中,徐萬年逐漸成熟起來。那時的舊中國,列強肆虐,軍閥割據(jù),內(nèi)憂外患,民不聊生。他和眾多的有志青年一樣,在思考著如何救國救民。
1906年,徐萬年在漢口認識了共進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劉公(字仲文)。共進會是同盟會的外圍團體,1907年在東京成立,它的宗旨和同盟會一樣。劉公向他傳播的革命思想,使徐萬年受益很大,如同一個長途旅行者在沙漠中看到明燈一樣。
在劉公的影響和介紹下,徐萬年秘密的加入了共進會。他任軍界聯(lián)絡員,廣泛聯(lián)絡軍學各界,踴躍投身于組織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光復中華的歷史大潮中。
后來,徐萬年到湖北新軍炮兵第八標當兵。時間不長,他被推為該標總代表。當時,炮兵中河南、湖北籍士兵較多,徐萬年便以組織同鄉(xiāng)會為名,暗中發(fā)展革命黨人。他還在營房附近設立“豫漢酒館”等小飯店,利用士兵來此就餐之際,或在夜深人靜之時,向他們傳播革命思想。這些士兵多數(shù)出身于飽受壓迫的農(nóng)民階層,容易接受革命思想。
徐萬年在炮兵的幾年時間里,與其他同志作了大量的工作,新軍士兵加入共進會的有2000多人,他們后來成為武昌起義的主要力量。
1911年9月24日,徐萬年與孫武、劉復基等60多人在武昌胭脂巷機關開會。會議討論通過了總動員計劃、起義前軍事、政治籌備員等事項,決定10月6日發(fā)動起義。因消息走漏,改為10月9日。又因起義軍命令未能及時傳送到發(fā)出起義信號的南湖炮隊,使起義計劃落空。
同年10月10日,徐萬年請鄧玉麟照料炮隊,自己冒著生命危險,進城聯(lián)絡,最后,約定當晚7時起義,并派馮征遠赴各營傳達起義時間和約定務于晚上7時鳴槍為號起義。
當晚7時,信號槍鳴兩響后,各營聞聲起事,南湖炮隊從中和門進城占領蛇山,炮擊總督府。徐萬年率八標全體同志,帶炮12門,在各起義部隊的響應下,炮隊順利進城,登上望楚臺、鳳凰臺、蛇山等高地,炮轟督署。他不顧個人安危,冒槍林彈雨,沖鋒陷陣。
在聲震江漢的強大炮火的攻擊下,清軍節(jié)節(jié)敗退。黎明,起義軍攻占督署,清督瑞澄越墻逃跑。起義軍隨之攻入武昌,首義成功。
列寧與他通過信
湖北軍政府成立后,徐萬年負責管理全軍的糧餉,并負責城市巡防。清政府為了鎮(zhèn)壓革命,于1911年10月13日,派三艘戰(zhàn)艦威脅武昌,同時,一支清軍由河南進駐漢口劉家廟。徐萬年指揮炮兵與敵艦展開激戰(zhàn),一時間,江面上炮火橫飛,白浪滔天,清艦遭重創(chuàng),不得不倉皇撤退。
面對大軍壓境,時任臨時指揮的徐萬年,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帶領馮征遠一同前往敵營,深入虎穴宣傳革命思想,期望敵人投誠,未獲成功。后來,他帶領炮兵過江,猛轟劉家廟敵軍,迫使敵人后退。
后來,清政府派陸軍大臣蔭昌率領北洋軍第一軍南下鎮(zhèn)壓辛亥革命。同年10月20日,徐萬年率炮兵痛擊敵軍,凱旋武昌。
10月27日,馮國璋率兵從水陸兩路向漢口發(fā)動猛攻。身為前衛(wèi)司令和督戰(zhàn)長的徐萬年臨危不懼,指揮若定,指揮炮兵擊沉敵艦一艘。
1912年初,劉公任北伐左翼軍總司令,徐萬年任司令部副官長和軍事顧問。由于他驍勇善戰(zhàn),屢建奇功。該軍被改編后,他轉(zhuǎn)任湖北稽勛會長及湖北革命實錄館名譽調(diào)查。
因徐萬年在武昌起義中的戰(zhàn)功,在當時的國民政府中,他威名四揚,顯赫一時。
這年9月,竊取革命果實的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袁世凱舉行授勛儀式,黎元洪、黃興和段祺瑞被授予勛一位獎章,徐萬年被授予勛五位獎章。同年,黎元洪任大總統(tǒng),授他為將軍府參軍。
1922年5月15日,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委任他為國民黨軍事委員。同年黎元洪再任大總統(tǒng),于12月27日又授他為將軍府參軍。列寧也聽說過他的事跡,還與他通過信。
1925年,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逝世后,徐萬年辭職攜妻回鄉(xiāng)務農(nóng)?;氐酵叩旰螅蛔植惶嶙约涸谛梁ジ锩械墓?,過起了淡泊名利、粗茶淡飯的農(nóng)村生活。
1947年,在別人的勸說下,徐萬年到武漢參加“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同志會”,德高望重的他被推舉為指導員。當時報紙上頭版頭條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徐大將軍萬年自宛乘車抵漢,行轅主任程潛到站列隊迎接”。但由于他不滿蔣介石的反動政策,時間不長便憤然辭職。
因徐萬年把俸祿全部賑濟給武漢窮人,回鄉(xiāng)后窮困潦倒,連住的房屋都沒有,不得不在瓦店清真寺附近租房居住。直到1951年,徐萬年靠兒子徐仲義種菜販菜的微薄收入,才建三間簡陋的土坯草房。
死后家人無錢買棺材
1948年,湖北武漢有關方面考慮到徐萬年家中生活困難,利用白河航道用船運來了大米,他堅決不要,又讓退了回去。后來,武漢又給寄來一些錢,讓他補貼家用,他把錢也捐給了農(nóng)會。
1951年他應邀到武漢任“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同志會”籌備委員,后因年老多病,不久即因力不從心而回鄉(xiāng)。
徐萬年為人和善,回鄉(xiāng)后,他從不擺功臣架子。他經(jīng)常穿帶補丁的粗布長褂,從不穿革命生涯中所穿過的將軍服,而把將軍服深藏箱底。他還經(jīng)常下地耕作,農(nóng)閑時節(jié)起早貪黑,拾糞撿柴,儼然一個農(nóng)家老漢。他生活清貧,粗茶淡飯,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經(jīng)常捋榆錢、榆葉、挖野菜充饑。
每逢村里唱戲或演電影,大隊干部安排在上排居中位置放上太師椅,請他觀看,但他怕影響別人觀看,每次都婉言謝絕。
徐萬年一生正直無私,疾惡如仇。1948年,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敵兵行至白河瓦店渡時,為搭浮橋,竄入瓦店鎮(zhèn),逢門卸門,見窗拆窗,搞得人心惶惶。徐萬年看后,挺身而出制止,但是他們根本不把這位老人放在眼里。徐萬年轉(zhuǎn)身從屋中取出北伐時的指揮刀怒喝道:“誰敢再動老百姓的東西,先劈了誰!”那些國民黨士兵知道他是辛亥革命首義將領徐萬年后,慌忙撤出瓦店鎮(zhèn)。這件事后來被蔣介石知道了,忙派特使到瓦店請徐萬年再度出山,被他拒絕。
原瓦店區(qū)政府領導曾多次對他說,您是辛亥革命中的功臣,家中有什么困難,盡管向政府提。有關方面要給他蓋房,給他的子女安排工作,他斷然拒絕,他的子女全部務農(nóng)。
徐萬年在湖北新軍炮兵當兵時,娶同鄉(xiāng)劉氏為妻,生有二男二女,大兒子幼時夭折。二兒子徐仲義和小女兒徐仲杰已于多年前去世。徐仲義娶同鄉(xiāng)的翟靜三為妻,生三男一女,除大兒子徐政致當兵轉(zhuǎn)業(yè)到烏魯木齊市和小女兒徐萍海隨丈夫賈建民生活在南陽市外,二兒子徐政武和小兒子徐政斌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人。
1951年,徐萬年在建成的三間土坯草房門楣上書“耕讀傳家”四字,教育子女以耕田讀書為本,不入仕途。
當時武漢方面的好友致信徐萬年,說可以為其子女解決“農(nóng)轉(zhuǎn)非”,安排工作,被徐萬年婉言謝絕了,他說:“我搞了一輩子革命,絕不能因私廢公,搞特殊沾國家的光?!?br/> 1953年,瓦店發(fā)了大水,他家的房屋被被沖毀。即使居無定所,他也沒有向政府伸手。他相濡以沫幾十年的妻子看到這個家庭實在困難,想向上級反映一下,徐萬年知道后把她怒吼一頓。
1954年8月,74歲的徐萬年已是多病纏身。家人出去借點小麥,想磨點面讓他吃頓可口飯,可是面還沒磨好,徐萬年卻溘然長逝。
徐萬年病逝后,由于家徒四壁,窮得連口棺材也買不起,他的兒子徐仲義在瓦店街賒了一口棺材將他埋在南寨門外,那里離他的故居不遠。后由于實在無力償還買棺木的錢,徐仲義不得不寫信求助武漢有關方面,不久,武漢方面寄來30萬舊幣,相當今幣30余元,才還上了所欠棺材錢。此后,他家再沒向武漢方面提出過任何要求。
珍貴文物銘記辛亥功勛
今年64歲的徐政武是徐萬年的孫子,他說,小時候,他印象最深的是爺爺有個大箱子,里面裝著刀、劍、獎章等物品,屋內(nèi)還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旗幟,旗幟上有龍、虎等圖案和刺繡上去的字。
可惜的是,1953年,白河發(fā)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整條瓦店街都被洪水淹沒,他家的土坯草房被洪水沖塌了,他爺爺和父親只搶救出來一部分藏品。后來徐政武聽他聽爺爺說,最讓人心疼的是列寧寫給他爺爺?shù)囊环庑旁诤樗羞z失了。
徐萬年走后,給子女們留下了17件傳世之寶,有自傳、龍泉寶劍、指揮刀、孫中山等人頒發(fā)給他的委任狀、辛亥革命紀念章和勛五位勛章等,這是他的功勛和榮譽。
孫中山頒發(fā)的委任狀長32厘米,寬26厘米,四周鑲有花邊,委任狀全文為:“委任徐萬年為本黨軍事委員。此狀,中華國民黨總理孫文(蓋章),中華民國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蓋章)?!饼埲獙殑﹂L115厘米,寬5厘米,寶劍有柄、鞘,鞘為本質(zhì),涂施黑漆,上鑲銅飾片,劍刃鋒利,保存完好,為徐萬年辛亥革命時期使用的護身武器。
這些東西一直由徐萬年的二兒媳翟靜三保管,在徐政武的印象中,母親從不輕易讓他看這些東西。平時用一口箱子裝著,上面掛著鎖,時間長了,母親把里邊的東西拿出來曬曬。
1984年,國務院下文要求在全國范圍內(nèi)進行一次文物普查。當時的南陽縣文化局接到瓦店鎮(zhèn)文化站的報告,說徐萬年是辛亥革命功臣,他的兒媳收藏有不少他的文物。工作人員認為,這批文物價值很大。南陽縣文化局派車將翟靜三接到南陽,了解徐萬年生前的一些詳細情況。
事后不久,南陽縣文化局準備舉辦一次文物普查成果展,瓦店鎮(zhèn)文化站站長帶著徐家的藏品送到縣文化局。翟靜三也應邀參加了展覽,文物展出后,轟動了全省。17件文物現(xiàn)在被河南省博物館收藏。
徐萬年的遺物照片、孫中山、黎元洪、段祺瑞、趙秉均頒發(fā)給徐萬年的委任狀照片、辛亥首義干部會同仁歡宴名單照片、以及將軍府的財務清單、中華民國軍政府的文件、辛亥首義同志會給徐萬年的信、徐萬年的龍泉劍和指揮刀的遺物照片等現(xiàn)藏于宛城區(qū)檔案館。
沉默了幾十年后,徐萬年在辛亥革命中的功勛才被世人所知。
1985年,徐萬年墓成為南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政府出資為其征地立碑,石碑正文為:“辛亥首義將領徐公諱萬年字壽亭之墓”,石碑的背面刻著他的功績。在墓地四周建造圍墻,并進行綠化。徐萬年墓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
為了讓家鄉(xiāng)人民牢記這位辛亥革命元勛,經(jīng)原南陽縣人大常委會批準,將瓦店鎮(zhèn)一條繁華的街道命名為“萬年街”。2000年,徐萬年墓晉升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正像原南陽縣政府為其立的石碑碑文中說的那樣:“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偉大的民主革命事業(yè)中,特別是在辛亥首義中,徐萬年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尤其是他那種不圖個人名利,不居功自傲,功成告退的高尚品德,更是值得稱頌,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