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需要投槍和匕首了,在這個并不平靜的和平年代?
頭發(fā)像刷子一樣豎起來,僅僅是為了時尚?
人們把你塑成雕像,以此證明,你依然和我們在一起。
只是,你的目光總是投向遠處,那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慕名而來的人們,爭搶著與你合影,仿佛自己真的與偉人站在了一起。
憂憤、彷徨和吶喊,隨著一個時代的足音遠去了。
嚼著口香糖的年輕人,用手機從不同的角度自拍著,他在告訴遠方的朋友,他正在你身邊。一個西裝革履的男人走來,表情肅穆地在你旁邊站了兩秒,就挽著一個女子消失在了人群中……
我的小侄女常常自豪地說,她在魯迅小學上學。我想,她的生活,還有許許多多與“魯迅”有關(guān)。
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走在魯迅路上,走過你的銅像,走過百草園、三味書屋以及老臺門和小弄堂。
我也感到自豪,因為我與你擁有同一個故鄉(xiāng)——紹興。我也有一個玩蟋蟀、聽故事的童年,有一個沒有圍墻的百草園。熟悉的物事,即使相隔半個世紀,依然能從字里行間讓我備感親切。
我也曾在你的銅像前跳躍,想把自己的胸膛抬到“民族魂”的高度。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對這個世界,我再也沒有了任何驚奇?
支離破碎的現(xiàn)實,只是心上剎那閃過的光影。
世界永遠不完美,成為我們不愿揭露丑陋的美妙借口。
沒有鋒芒的思想,灰霾一樣在我們頭頂飄蕩。
我們步履匆匆,日復一日地追逐忙碌,卻不知為了什么。
有時候,我的心口會莫名其妙地在半夜里疼痛不止。沒有陽光的時刻,黑暗就會在心上堆積。選擇一條灰色地帶讓自己坦然茍活,哪怕成為“橡皮人”,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許多時候,我總是羞于說:“紹興,我的故鄉(xiāng)……”我習慣了喧囂,習慣了綿軟的吟唱,習慣了自己的聲音消失在紛繁嘈雜之中……
為了讓自己的脊椎挺直,你不拒絕苦難和多舛的命運。即使只有一條逼仄的路可走,你也要走出一個有棱有角的人生。
我們在妥協(xié)中變得珠圓玉潤,讓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偶爾也會聲嘶力竭,謾罵垃圾讓我們嗅不到生活的馨香。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只是濺起的一粒塵埃。在自大與謙卑之間,我們往94T5AIxe6qykp8HjsclywodUZ43wEwCA81h/RoQIpoA=往站錯了位置。
唯有大陸新村9號傳出的一聲聲咳嗽,還在震顫著午夜的空氣,仿佛正在喚醒那些沉睡的靈魂,起來做些什么,做些什么
橡皮人,指沒有神經(jīng),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的人。
大陸新村9號,是魯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1933-1936年在此間居住。
蘭亭懷古
一條石砌小徑,把一個千古佳話踏得遠近聞名。
《蘭亭集序》,在曲水流觴中蹁躚。
白鵝,還在鵝池嬉戲。它用地道的紹興話向“鵝池”父子碑,叫著“我、我、我”,卻不肯告訴你,它是否是王羲之用《黃庭經(jīng)》跟山陰道士換取的那一只。
“我”,潔白,優(yōu)雅?如行云流水般灑脫?
普通的池,普通的竹子,普通的亭臺樓榭。書圣之所以成為書圣,是否因為甘于這樣的淡泊和寧靜?一只平平常常的白鵝也能悟出超凡入勝的境界?
走在鵝卵石鋪就的小徑上,請將腳步放得輕些再輕些,別讓喧囂掠走了蘭渚山的幽靜。且聆聽宣紙上筆走游龍的聲息。
或狂瀾突起,或細膩婉轉(zhuǎn)。動靜之間,似舞步飛旋;詩韻流淌,甚至有睜睜琴音凌空穿峽而來……
蘭亭,是一張從魏晉一直飄到現(xiàn)代的宣紙啊,壘起的高峰,便是一座美輪美奐的書法殿堂。
年年三月三,瑞草芳菲時節(jié),文人墨客依然會匆匆趕來,在“之”字形曲水前,續(xù)寫書家盛會。
我不懂書法,但當我走過蘭亭,所有的風景都淡去了,只留下了兩個字:蘭亭。
它們以不同的形式向我走來,從大篆、小篆、隸書,到楷書、行書、狂草……它們鋪展著浩浩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也穿綴起了那個隱藏在我體內(nèi)的基因密碼。我知道,我只是行走紙上的一個漢字,一個可以有風骨有美感有韻律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