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如果你/是慈愛之神,/與我們一起過年。/面臨茫茫冰雪,我們/瑟縮在/你的腳下。
——(美國)伯福特《圣誕樹》 陳瑩 譯
星星的詩,中國也寫了不少,更多系之于詩境、詩趣與韻味;而西方更多的是存在之詩,體現(xiàn)了詩性與詩思之結(jié)合。如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在《我們,在扭斗的夜里》一詩中,熾熱的星星變成冰冷墜落的石頭,道出了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或情人間的一種殘忍與絕望。詩中“石頭”這個意象,隱顯參差的并置處理、高度概括的形象表述,讀來令人愕然而又驚悚:
我們,在扭斗的夜里,/我們從近處落到近處;/而在情人融解的地方/我們是一塊墜落的石頭。
——(奧地利)里爾克 綠原 譯
人類在不斷走向文明的途中,要經(jīng)受人世間無盡的痛苦和災(zāi)難。
西班牙詩人胡安·拉蒙·希門內(nèi)斯這首精短的《夜曲》通過一個哭瞎了雙眼的盲者自述,他的悲痛或只能對星空訴說,“我的淚水和星星融合到了一起”,于頃刻間又“化為一滴眼淚”,極寫苦難之深;“化為寒星一點”,痛苦的淚滴亦如寒星般閃爍?!拔乙央p目失明,而天空/也為愛情獻(xiàn)出了慧眼”——此處“慧眼”暗喻天空為盲者獻(xiàn)出星星的雙眼——乃至整個星空都與“我”同悲。淚滴即星星,星星即淚滴、淚光——人間的苦難“全都變成了星的痛苦、淚的光焰”了。全詩以“一滴眼淚”之小與“整個世界”之大,其對比的相互關(guān)系構(gòu)成了巨大的張力,是此詩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表達(dá)了詩人悲憫的情懷,堅信天地間存在著崇高神圣的大愛,給經(jīng)受苦難的人類以生存的希冀和夢想。
我的淚水和天上的星星/融合到了一起。頃刻間,/化為一滴眼淚,/化為寒星一點。//我已雙目失明,而天空/也為愛情獻(xiàn)出了慧眼。/整個世界——包羅無遺——/全都變成了星的痛苦、淚的光焰。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門內(nèi)斯 林之木 譯
1990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的《文盲》為一首更為精短的小詩,從另一向度表現(xiàn)了這個廣袤無垠星空的茫然、虛無與冷漠。面對天空“無邊的巖石布滿磨損的文字”,人類只是一個懵懂的孩子,能讀懂些什么?
我仰望天空/無邊的巖石布滿磨損的文字;/那么多星星什么也沒有向我表明。
——(墨西哥)奧克塔維奧·帕斯 趙振江 譯
一位詩人說:“上帝與詩人本是一母同胞;一般的手眼,一般的光環(huán)?!辈ㄌm詩人馬丁松的《夜》,卻用兩個很獨特的視角極寫星空夜色的美麗、新奇。先是俯視,井中靜美的星空,璀璨的金星,“在倒映著的羊齒葉間靜閃”,間接寫井水的平靜。而“羊齒葉”一詞不是閑筆,一是寫星光在其遮蔽與敞開之間的閃爍之美,二是承接下旬“一個發(fā)綠的大地”,一葉而喻大,驚人的想象力使詩意充沛而流光溢彩。后是虛寫仰視,由在井底出現(xiàn)的一顆金星而眾星閃耀,“星星紛紛露臉,何等清晰!”這個井,好像是地球上猝然打開的“一扇窗戶”,仰視燦爛無垠的星空——眾星“好像從地球的一扇窗戶出現(xiàn)”,仿佛上帝給地球之夜一次新的命名,一次發(fā)現(xiàn)的奇跡。
俯身看吧!井里有星星。/璀璨的金星/在倒映著的羊齒葉間靜閃。/這是一個發(fā)綠的大地之夜。/星星紛紛露臉,何等清晰!/好像從地球的一扇窗戶出現(xiàn)。
——(波蘭)馬丁松 李笠 譯
瑞士詩人菲利浦·雅格泰的《距離》寫萬物在自己的軌道上旋轉(zhuǎn)之際,這個距離不是遙不可及,之間的溫暖可以用心靈抵達(dá)。由雨燕的旋轉(zhuǎn)與旋轉(zhuǎn)的星辰,它們之間的“火光卻照耀著暗的沙圈”“心兒飛行,從樹飛到鳥,/從鳥飛到遠(yuǎn)處的星,/從星辰飛到愛”,雨燕就是心靈愛的使者,這么漫長的距離,可以一次再一次努力地去抵達(dá),因為源于愛的不竭的力量,不畏艱難險阻;思想為情感手持一盞燈——那是愛的渴望。其實愛就在你的身旁,在人們的內(nèi)心。全詩由世界而心而樹而鳥而雨燕而星辰而愛而至寂靜的房子——“旋轉(zhuǎn)著并勞動著”,世界充滿了詩意和美好。
雨燕在大氣的高處旋轉(zhuǎn);/更高處是看不見的星辰旋轉(zhuǎn)。/當(dāng)晝光隱退到地的盡頭/它們的火光卻照耀著暗的沙圈。/我們所居的世界,轉(zhuǎn)動而有距離。/心兒飛行,從樹飛到鳥,/從鳥飛到遠(yuǎn)處的星,/從星辰飛到愛;而愛培養(yǎng)/在寂靜的房子里——旋轉(zhuǎn)著并且勞動著——/思想的仆從,一盞燈持在手中。
——(瑞士)菲利浦·雅格泰 周偉馳 譯
1977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西班牙克桑德雷德一首《彗星》,與伏爾波尼的《彗星》大異其趣。桑德雷德的《彗星》所表達(dá)的,是一個人類如何返回童年純真的命題,旨在對于“詩意棲屆”喪失的一種反思。寫“彗星”的出現(xiàn)在三種人眼中的看法:孩子把飛馳而來的彗星看作“一個孩子放在天上的風(fēng)箏的尾巴”,好玩卻“有點憂傷”;成年人看到的是“一道道光芒的劃痕”和之后的“陰影”“黑暗”,冰冷、理性得出“所有的盲人是盲人”的定見;“老人知道”,他集孩子、成年人于一身,中允調(diào)和這就是他要說的“知道”。詩的結(jié)尾說:“只有孩子才認(rèn)識。/大家都看著活著的尾巴在奔跑?!比绾问股钤娨獾貤?,這是人類世界不絕的希望——“夫童心者,真心也”“最初一念之本心”(李贄語)。
當(dāng)然,也有寫愛情的。如意大利詩人伏爾波尼的《彗星》就是一首溫婉的情詩。詩人借“彗星”喻女郎的雙眸,寫“我”對這個女郎的懷念。一開始,懷念猝然而至,從近處的花園和平臺不時出現(xiàn)了女郎幻影,而至邈遠(yuǎn)——“是在我故鄉(xiāng)一些城塔上/出現(xiàn)的女郎”,這是詩人情感的秘密,也許是故鄉(xiāng)城塔上的一次幽會記憶。她奪人魂魄的“雙眸”連鳥兒們也嫉妒:“鳥兒們把你的雙眸/從嘴里帶到山后?!边@里讀者會將“你的雙眸”與題目“彗星”不期然地聯(lián)想起來,并通過鳥們的啼聲“帶至”隱秘的“山后”;更妙的“像五月的風(fēng)/偷走你的絲帶”,此處“絲帶”使人聯(lián)想彗星散發(fā)出璀璨的光芒,卻又如絲般柔和,而一個“偷”字極妙,給人遐想。這后兩句承接前兩句,極寫戀人“雙眸”流盼之奪目之柔美之令人沉醉,連鳥兒也嫉妒至極,直至“對你,羞紅了臉的彗星啊”,才點明了彗星暗喻“雙眸”,以至她的嬌羞使“我的靈魂/像一團(tuán)線那樣散開”,情不自禁!
你是涼爽的花園/和平臺的/女郎/是在我故鄉(xiāng)一些城塔上/出現(xiàn)的女郎/鳥兒們把你的雙眸/從嘴里帶到山后/像五月的風(fēng)/偷走你的絲帶/對你,羞紅了臉的彗星啊/我的靈魂/像一團(tuán)線那樣散開
——(意大利)伏爾波尼 錢鴻嘉 譯
這么多寫星空的詩,令人目不暇接。其實星空是世間的希望之所、敬畏之所、神屆之所。相對于我們現(xiàn)在生活著的世界,存在著一個與之未必一致的所謂“真實的世界”,康德墓志銘有云“位我上者燦爛星空,存我心者道德法則”,一言以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