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那些神圣優(yōu)美的古老建筑一起
回到漫長的藏地歷史中去…
作為西藏文化的起源地,山南地區(qū)那些神圣優(yōu)美的古老建筑在漫長的歷史中,啟蒙著西藏其他地區(qū)的建筑形式和藝術(shù)風(fēng)格。從扎西次日山巔上受人仰望的宮殿——雍布拉康,到佛教入藏后建起的第一座“理想世界”——桑耶寺,再到700年間屹立不倒的高原堡壘——朗色林莊園,都從不同的角度成為藏式建筑之美的起點。探索山南的建筑,就是一次對西藏文化最深刻的回溯之旅。
藏式建筑的啟蒙者
懸崖邊的宮殿——雍布拉康
從西藏山南澤當(dāng)鎮(zhèn)出發(fā),往南行大約11公里,山云飄渺間,一座孤獨的建筑物赫然聳立在扎西次日山的山巔之上。建筑物高大險峻、氣勢不凡,仿佛與山巔融為一體,這就是被譽為“西藏第一座宮殿”的雍布拉康?!坝翰肌痹诓卣Z中意指“母鹿”,是指扎西次日的山形像一只靜臥的母鹿,“拉”意為后腿,“康”意為宮殿,因此雍布拉康就是“母鹿后腿上的宮殿”之意。
在西藏,宮殿建筑一直是藏族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西藏都出現(xiàn)過多姿多彩的宮殿建筑,然而,所有藏式宮殿的起點都要歸于山南雍布拉康。
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jì)的雍布拉康,最早曾被作為歷代雅礱部落首領(lǐng)的王宮。它外觀凝重、厚實穩(wěn)固,外墻涂有紅、白、黃3種鮮明色彩,頂部的金黃色頂幢與各種鎏金飾物,昭示著雍布拉康的高貴地位。
雍布拉康的建筑體量并不大,但是建造者巧妙地利用了一種視覺力量,讓所有仰望雍布拉康的人,都會拜伏在它的腳下——建筑物的外墻下寬上窄,這就起到了強烈向上的視覺收斂效果,另外墻上的門窗也特意建得較小,窗邊四周涂成梯形,使得整個建筑仿佛被拉伸,在廣闊的天空下顯得更加雄偉。建造者還將雍布拉康的位置選在雅礱河谷東岸山上的險要地帶,令這座建筑既能俯瞰雅礱河谷,又能發(fā)揮軍事防御功能,固若金湯。
與外部的風(fēng)格一致,雍布拉康的內(nèi)部建筑也顯得簡潔而渾厚,其布局大致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幢兩層三進(jìn)的建筑,分別為藏王殿和佛堂(雍布拉康自公元7世紀(jì)開始改為寺廟使用);第二部分是一座方形的高層碉樓式建筑,位于整個建筑的東端正中,傳說為聶赤贊普(吐蕃部落的第一個首領(lǐng))所建的最早建筑。這兩部分布局銜接緊湊,外觀充滿了錯落之美。在今天,古老的雍布拉康雖歷經(jīng)多次維修重建,但仍保持著它初建時的韻味,閃耀著藏式建筑的藝術(shù)之光。
高原上的夢想佛國
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
聞名遐邇的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哈不日山西側(cè)的桑耶鎮(zhèn),創(chuàng)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桑耶寺承載著“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和“吐蕃時期最壯麗的建筑群”的歷史榮光。寺內(nèi)珍藏著吐蕃王朝以來西藏各個時期的宗教、建筑、壁畫和雕塑等文化精粹,正如史料中描述:“此寺系一難以想象之建筑,世間無以倫比之寺院。”
走近桑耶寺,白墻金頂?shù)慕ㄖ涸陉柟庀律l(fā)出烈烈光華,圣潔而靜謐,仿佛在印證史書中對它那無上的禮贊。作為佛教傳入西藏后第一個落腳點,桑耶寺的建造者用無比宏大的規(guī)模來迎接這一神圣信仰,寺廟殿塔林立,占地面積就達(dá)2.5萬余平方米。整座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教想象中的“世界”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而成——位于全寺中心的“烏孜”主殿,象征著宇宙中心的須彌山;主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著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兩座小殿,象征八小洲;同時,主殿四角又建紅、綠、黑、白四塔象征四大天王,以鎮(zhèn)服一切兇神邪魔,防止天災(zāi)人禍的發(fā)生,而且在塔周圍,遍架金剛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杵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堅不可摧。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建筑,如護(hù)法神殿、僧舍、經(jīng)房、倉庫等。最后,一道橢圓形圍墻將所有建筑圍在其中,象征鐵圍山之意。
除了在建筑上建構(gòu)出佛教的精神世界,桑耶寺的所有內(nèi)部裝飾也都圍繞佛教主題而創(chuàng)作。壁畫是西藏佛教寺院不可缺少的組成之一,而桑耶寺的壁畫則以題材廣泛、技藝精湛著稱于世,寺內(nèi)大、小殿堂和回廊的墻面,都洋洋灑灑地飾以壁畫,最著名的如“西藏史畫”、 “桑耶史畫”、“蓮花生傳”等作品,都將西藏藝術(shù)推向了世界。與壁畫比肩的,還有被譽為西藏之冠的桑耶寺石刻造像——千佛、菩薩、羅漢像及蓮花生等人物“肖像”,雕刻細(xì)膩于纖毫之間,僅是那佛像腳下的蓮花形象都格外地與眾不同,花下水波若起若伏,將石頭的靈氣也附著在了作品中。
此外,建造桑耶寺的磚瓦,一律都被燒制為紅、黑、綠三色。瓦面一律烙有藏文火印,內(nèi)容為地名或菩薩名。有些瓦上還飾有滴水或瓦當(dāng),滴水上布滿蓮瓣紋,瓦當(dāng)上則裝飾著靈塔等精致的圖案。作為西藏佛寺建筑的鼻祖和精粹,桑耶寺的建造者,顯然對每一塊磚瓦都懷有無比虔誠的敬意。
雅魯藏布江邊的不朽堡壘
朗色林莊園
朗色林莊園又名“囊色林”,意為“財神之地”,它地處山南地區(qū)扎囊縣朗色林鄉(xiāng),與著名的桑耶寺隔雅魯藏布江相望。
朗色林莊園坐落在一片廣闊的臨江谷地上,在蒼茫大地的映襯下,身軀顯得尤為典雅宏大。朗色林莊園是西藏現(xiàn)存最古老的莊園建筑之一,和諧的建筑布局、精美穩(wěn)固的細(xì)部設(shè)計,再加上建造者高超的建筑技術(shù),使得朗色林莊園可以屹立700年而不朽。
朗色林莊園的初建者,是西藏帕竹政權(quán)時期(1349-1618)一個著名的封建家族——朗色林家族,這個家族曾走出過西藏歷史上眾多著名人物。 與顯赫家族交相輝映的朗色林莊園,也擁有幾項西藏建筑之最:首先,莊園的制式獨一無二。在莊園樓體的第三層中,有一個朱紅色的16柱會客大廳——在西藏莊園里柱子的設(shè)置是等級森嚴(yán)的,除了達(dá)賴?yán)锸褂玫?4柱之外,這里的級別就是最高的了。在莊園座北朝南的樓體頂部,還設(shè)有一個金光閃耀的法輪徽記,這表明莊園里曾誕生過活佛。而朗色林莊園還有別于其他貴族莊園的一個特征——在主體樓面的朝東位置,依附墻體修建了一列專供活佛使用的經(jīng)樓,它與主樓體連在一起,渾然天成,這是只有活佛才能使用的居所;其次,朗色林莊園有最齊全的功能配置。從第1層往上依次是畜圈、牢房、糧倉、儲藏室、釀酒坊、織卡墊氆氌房、賬房、廚房、起居室、客房和經(jīng)堂。頂層上還有一個大平臺,四角都插著五色風(fēng)馬旗,讓莊園看上去更加威風(fēng)凜然。
最后,朗色林莊園還堪稱一座防御性完美的藏式城堡。莊園內(nèi)的每層樓板都是用傳統(tǒng)的“阿嘎土”制成的。這些經(jīng)過特殊方式夯磨出來的樓面可以像水泥一樣堅硬而不塌陷。在寬及1.5米的墻體上,還采用了白馬草墻。這是用一種采自高山之巔的灌木制成的墻,它的神奇之處在于可以牢牢地吸住箭矢,因此白馬草墻也被稱作“抓箭墻”。此外,莊園還有雙重圍墻與護(hù)城河等設(shè)置,可以說,朗色林莊園就代表了藏式建筑藝術(shù)中最精妙堅固的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