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黑為美;以烏鴉為吉祥物;族譜看上去就像接龍游戲
居住在云南西雙版納地區(qū)的愛伲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總?cè)丝诩s19萬?!皭圪!币鉃椤靶值堋?,當年愛伲人的先祖從云南各地遷徙到西雙版納后,當?shù)氐脑∶瘢ㄖ饕谴鲎澹┍阌H切地贈與他們“愛?!边@一稱呼。
但事實上,愛伲人還有一個本族代代相傳的名稱叫做“阿卡”,全名為“阿卡卡米糾阿谷”,這個名字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在遷徙中打頭陣,而與大部隊相隔距離較遠的那部分人”。實際上,這個族名本身就暗含著愛伲人祖先的遷徙史,根據(jù)當年遷徙路線的不同,從文東一帶渡瀾滄江而來的阿卡,被稱為“平頭阿卡”;從景洪附近渡江來的阿卡,被稱為“尖頭阿卡”;而從紅河一帶沒有渡江直接遷徙到勐臘一帶的,則被稱為“包頭阿卡”。
愛伲人有許多有趣奇異的風俗習慣。比如,他們崇尚黑色,以黑為美,忌諱白色。因此愛伲人的服飾也多以黑色為主,只是在上面點綴著少許的花邊和銀飾,女子成年后,還要用黑布綁腿。據(jù)說愛伲人家挑選媳婦,標準就是看這個女子黑不黑,小腿是否粗壯,在他們看來,又黑又壯的女子才是真正的美女。由于這種“以黑為美”的審美習俗,愛伲人更是愛屋及烏地將烏鴉奉為吉祥物。
此外,愛伲人還非常喜愛芭蕉花,由于野生的芭蕉一生只開一次花,結(jié)一次果,因此愛伲人將它比作神圣忠實的愛情化身,并習慣在婚宴上烹制一道芭蕉花菜肴,以此上報天神,請神靈見證一對新人愛的聯(lián)結(jié)。
家譜上的接龍游戲
族系中,有七種人終生孤獨
愛伲人使用一種非常罕見的“父子聯(lián)名”的方法為族人取名——用父親名字的尾字作為子女名字的首字,有如接龍游戲,比如愛伲人“郎遷”的兒子就叫“遷松”,孫子就會叫“松某”。這一獨特的父子聯(lián)名制,是古代父系氏族部落的產(chǎn)物。而愛伲人選擇延續(xù)這種聯(lián)名制,就是希望通過名字追蹤血緣關(guān)系,進而穩(wěn)固父系氏族內(nèi)部凝聚力,保證家族血統(tǒng)的絕對純正,因此,只有父子聯(lián)名的名字才能被載入愛伲人的族譜當中。
進入族譜的家族成員,還有一項非常艱苦的學習任務(wù)——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傳承自己的譜系,并要根據(jù)譜系準確推斷出宗族分支,明確宗族間的親戚關(guān)系和自己所處的地位。愛伲人深信,只有牢牢記住自己的族譜,死后才能沿著祖先遷徙的道路回到“祖先村”去和先人們團聚,而“祖先村”才是愛伲人最后魂歸的天堂。
據(jù)說,這項背誦族譜的習俗已經(jīng)傳承了1500多年,而且沒有一個家族在傳誦中發(fā)生錯誤。愛伲人將對族譜的熟悉程度當成了衡量一個男人的重要標尺,只有那些將族譜背得滾瓜爛熟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漢。而這一標準對族中的祭師就更加嚴格了,他們不僅要熟背自己的族譜,還要熟記全寨所有人的譜系,不然他們就無法向神靈和祖先進行祭祀和施法。
但是,在個別愛伲族系中,有七種人卻是終生孤獨的,他們不僅不能參與光榮的父子聯(lián)名,還注定要被族譜所遺忘:父親滿30歲時生的第三個兒子;長子意外死亡后生的第一個兒子;出生時臍帶纏繞頸脖的兒子;父母離異的兒子;村里死人時出生的兒子;收養(yǎng)的兒子;被老虎吃掉父親的兒子。對愛伲人來說,不能父子聯(lián)名就不能進入族譜,他將被家族排斥和遺棄,在家族中低人一等。至于為什么會劃分出這樣奇怪的七種人,愛伲人解釋說這一切都是由神鬼決定的,如果不遵守禁忌,就會受到神鬼的懲罰,反之,則能求得家族的和睦興旺。
搶婚如同“撞天婚”
被賦予鬼神力量的通天入地菜
愛伲人至今還沿襲著一種古老的“搶婚”遺風,但是和祖先將女人搶來做戰(zhàn)利品的目的不同,現(xiàn)在的愛伲人,卻是通過“搶婚”來表達對愛人心無旁騖的愛意。
通常,愛伲人的“搶婚”在夫妻雙方長輩商定好婚期后就開場了。在搶婚這一天,男方家首先將組織一支龐大的迎新隊伍,其成員包括伴娘2人,領(lǐng)隊1人,以及全村的未婚男女,大家穿上盛裝在指定的時間來到女方家的村寨。而女方當天也會組織一支隆重的送親隊伍“嚴陣以待”。當兩隊人馬浩浩蕩蕩地碰面后,考驗新郎的時刻就到了:送親隊伍中,蒙著披巾的真假新娘花枝招展地擠做一團,就看新郎有沒有眼力和定力撞對心上人。
搶婚的另一個重頭戲是“歌戰(zhàn)”,由女方的伴娘伴郎組成,并派出若干能歌善舞的歌手迎接男方迎親隊伍的到來——隊伍到達后,首先用對歌和斗智的方式,突破女方歌手隊伍組成的防線,唱到深情處往往會感人肺腑,陣陣心顫,當歌聲感動和感染了伴娘伴郎們組成的“保鏢團”后,新郎會將新娘從娘家“搶”出來,以最快的速度逃離女方家。因為新娘一旦被“搶”走,女方家的送親隊伍就會用糯米團、泥巴團、土塊甚至石頭來投擲迎親人員和新郎,并且還有被事先準備好的長桿敲打的可能,逃得越快,被打到受傷的機會就越少。
除了“搶婚”,愛伲人還有一個極為獨特的婚俗,即婚宴(壽宴等喜慶的宴席)上,必須要吃兩道與芭蕉樹相關(guān)的“圣菜”—— 一是以野芭蕉花為主料烹制的菜,可以炒吃或燉肉。愛伲人認為野芭蕉樹一生一世只開一次花,只結(jié)一次果,是神圣的愛情花,所以婚宴必備,取一生一世只愛這一次,且夫妻白頭到老的好彩頭;而另外一道菜是用芭蕉樹芯和苤菜根腌制的酸菜,這道菜更是被賦予了鬼神的力量,被稱為“通天入地菜”。愛伲人認為芭蕉樹高高地長在雨林深處,是通天的神樹,苤菜根植根大地,深入沃土,是可以與地府相連的圣物,有了這道菜就可以上告天神,下報鬼魂,得到鬼神的庇佑。因此,只要有這兩道菜上桌,喜事就會吉祥如意。
人鬼對峙的神秘山寨
十二個靈魂和“騙鬼”的巫術(shù)
愛伲人信仰原始宗教,他們認為萬物都有靈,家有家神、寨有寨神,從踏入愛伲村寨大門的一刻起,人就開始了與神鬼的對峙。愛伲村寨的寨門被稱為“龍巴門”,門上裝飾著形狀像神鷹一樣威猛的烏鴉——它其實就是愛伲人崇拜的圖騰。寨門左右兩邊的門柱分別代表童男童女,是平安、多福的象征,另外寨門四周或懸掛或矗立著刀、斧、劍和奇形怪狀的草人等物,這些都被視為驅(qū)鬼的神器,各自代表著一種神秘力量的存在。
對愛伲人來說,立寨門的重要意義就是把人和鬼分開,各居其界,相安無事。愛伲人相信鬼喜歡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在夜間和陰雨天里,即使是有人居住的村寨,也有可能被鬼占據(jù),它們會侵入寨子里興妖作怪,攪得人畜不安。因此,愛伲人就根據(jù)祖先的指點,在山寨大路出口處,立起一座龍巴門,鬼一看到這個標志,就會遵守“人鬼各居其界,各自相安”的戒律而止步。每年祭過祖宗后,寨門都要重新立一次,舊門依舊保留,只在附近再立一座新的,這種習俗年年延續(xù),過往的人們只需數(shù)出寨門的數(shù)量,就可以知道一座愛伲山寨存在的年代有多久遠了。
愛伲人的宗教活動基本由兩部分組成——“三拉枯爾”(招魂求安)和“能天爾”(驅(qū)鬼送災)。愛伲人認為:人有十二個靈魂,一個魂都不能缺少,少了就會生病,同時,神主宰著人的靈魂,觸犯神靈就會失魂。而失魂的人則必須招魂,其招魂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儀式上的祈禱詞與“魂”對話,以深情感化和開導靈魂盡快歸來,并要為靈魂的回歸清除障礙,為那些迷失的靈魂指明歸途。通常,負責招魂儀式的是巫師或當事人的父母,招魂人要用碗端著飯和兩個熟雞蛋,來到寨門口或房門口對著“丟魂”的方向,邊往回走邊誦經(jīng)叫魂,并向在場的人們問道:“魂回來了嗎?”大家齊聲回答:“回來了!”問答完畢,招魂儀式也就成功了。
除了招魂,愛伲人還有一項更為神奇的驅(qū)鬼送災儀式——“能天爾”。這項儀式開始的時候,作法的巫師要先試著用咒語去將所謂的鬼趕走,如果咒語無效,巫師則會連哄帶騙地將鬼送走。比如,用來恐嚇鬼的咒語會這樣唱誦:“可惡的鬼,可惡的精靈們!我穿著銅皮鐵甲,我?guī)е逗蛣?,我像豹子一樣兇,我像老虎一樣猛,趕快逃吧,趕快走吧!回到你們的地方,回到你們的樹林……”而哄騙鬼的方法則讓人眼花繚亂。通常,巫師會先用木制的刀劍插在房門上,用辛辣的植物葉、槳果綁在門口攔阻作怪的鬼進入屋內(nèi),然后再用雞毛當雞,用布片當衣服,用少許的米飯獻給興風作怪的精靈,并唱念咒語:“萬能的精靈,你是缺衣了嗎?你是餓了嗎?你是渴了嗎?我現(xiàn)在給你們獻上了,你們來吃吧。來吧,快快來吧!”巫師一邊念一邊走出家門,據(jù)說“鬼”在這種“好吃好喝”的哄騙中,就會被騙走并且不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