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去年,《北京文學》創(chuàng)刊60周年,本刊發(fā)起的“《北京文學》60年”征文吸引了廣大作家、編者和讀者的來稿,即便過了截稿時間,來稿仍源源不斷。為尊重各界朋友對《北京文學》的厚愛和期望,本刊擬從今年第1期起繼續(xù)開辟專欄,誠邀廣大作家、編者和讀者拿起筆來,以“我與《北京文學》”為主線,寫一寫您與《北京文學》相識、相知的經(jīng)歷與感受,也可以寫一寫您對《北京文學》的期望、寄語與建議,題目自擬,篇幅以1000~2000字為宜。來稿請寄:(100031)北京前門西大街97號《北京文學》編輯部,請在信封上注明“《北京文學》60年征文”字樣;也可將電子稿件發(fā)至:bjwxjcyd@vip.sina.com,主題注明“我與《北京文學》征文”。來稿一經(jīng)刊用,稿酬從優(yōu)。
本刊編輯部
我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以撰寫反腐報告文學題材為主,已經(jīng)有近10年的歷史了。我與《北京文學》的接觸,雖然只有5年,可我從內(nèi)心來說,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有時,我一閉上眼睛,回憶起與《北京文學》相識、相交的一幕幕情景時,禁不住地使我大聲地吶喊:《北京文學》———我的鐵哥們兒!
初識相交時,他們像朋友一樣善待和寬容作者
2005年9月,我在《報告文學》第9期發(fā)表了報告文學《賣官鬻爵第一貪———馬德寫真錄》。作品很快在全國十幾家報刊上連載。當時,我正在全力備戰(zhàn)“全國第一女貪官韓桂芝”的采訪工作。
一個隆冬的夜晚,我剛剛觀看完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突然,家中的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我操起話機問:“你好!你找誰?”話筒里傳來一位南方口音男子的聲音:“我是《北京文學》月刊社的楊曉升。”我聽后感到特別驚訝:“你是報告文學《只有一個孩子》和《告警》的作者楊曉升老師么?”
這時,楊曉升老師開始將話語轉入正題,他十分坦誠地向我約稿,并一再囑咐我要與《北京文學》建立密切關系。雖然談話時間很短,卻感到楊曉升老師與我說的每一句話,分量重,情誼濃啊!
后來,由楊曉升老師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出版的《反貪檔案》一書,將我的報告文學《賣官鬻爵第一貪——馬德寫真錄》收錄于內(nèi)。楊曉升老師這一舉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當樣書通過郵局寄到我手里時,我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了。
事隔不久,楊曉升老師又給我打來電話,問我現(xiàn)在寫什么內(nèi)容的報告文學。我告訴他,正在撰寫長篇報告文學關于中國第一女貪官韓桂芝呢!他問:寫完了沒有?我回答說:還有10天就結稿了。他又問:寫好了能否寄給《北京文學》?我遲疑了一下:等我寫完了再作決定怎么樣?楊曉升老師笑了:你不要為難,我也不為難你,你想好了我再與你聯(lián)系。
說實在話,自由撰稿人完全是依靠微薄的稿費來度日的。哪家雜志社刊登的字數(shù)多,給的稿酬高,那就投寄給哪家雜志社。在這之前,我已經(jīng)答應給《報告文學》雜志社,那里要分三期連載報告文學《在地獄門前徘徊的靈魂———記女貪官韓桂芝的兩面人生》。當楊曉升第三次打電話與我聯(lián)系時,我已經(jīng)是語無倫次了,什么話都沒有說出來。楊曉升老師就像早已窺探我的內(nèi)心世界似的:“好了!我知道你們自由撰稿人的難處。這部作品不投寄《北京文學》也沒有關系。不過,你記住,《北京文學》的大門隨時隨地為你敞開的!”
雖然我與楊曉升老師的通話結束了,可我內(nèi)心的愧疚,如同一記記皮鞭在抽打著我的心房:為了眼前一點點蠅頭小利,我卻失去了《北京文學》這棵參天大樹,我卻失去了楊曉升老師??!我還能采取什么方式來彌補這一重大損失呢?如此的內(nèi)心折磨,足足鬧騰了半年之久。
2006年國慶節(jié)期間,我懷著別樣的心情,來到黑龍江省肇源縣、原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的家鄉(xiāng)采訪。帶著“大逃亡”的疲憊,回家還不到10分鐘,《北京文學》楊曉升老師將電話又一次打到了我家。在電話里,楊曉升老師壓根兒就沒有責怪我的意思,只是詢問我近期的身體和家庭狀況。越是這樣,我越覺得特別的尷尬。我談起了準備撰寫《田鳳山:一個省部級高官的畸形人生》的想法,楊曉升老師沒有直接向我約稿,而是耐心地教我如何將田鳳山這個特殊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反映出來,并囑咐我在創(chuàng)作中應該注意的幾個事項。放下了電話,我一邊寫作,一邊在內(nèi)心里告誡著自己:這篇作品如果不投寄給《北京文學》,那我可就不是人了!
撰寫結束后,我在第一時間撥打楊曉升老師的手機,一口氣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過程,還有對《北京文學》的不敬,以及今后我對《北京文學》的態(tài)度,一股腦兒地和盤托出。就這樣,我的報告文學《田鳳山:一個省部級高官的畸形人生》,很快在2007年第2期《北京文學》上發(fā)表了?!冻啥忌虉蟆贰赌戏饺請蟆返?2家報刊紛紛連載,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將此作品編入《2007報告文學精選》一書,人民文學出版社將此作品編入《2007年報告文學年選》一書。同時,該作品在“2007年當代中國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榜上有名。2009年,該作品榮獲新世紀第四屆《北京文學》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
遇到困難悲傷時,他們像親人一樣
為作者送去春風、春雨
我是破產(chǎn)企業(yè)的一名失業(yè)干部,由于幾次工作調(diào)動,我的人事檔案至今丟失沒有下落。為了實現(xiàn)自我,我毅然決然地下海經(jīng)商。可惜呀!一下水就被“海水”嗆得險些“溺水”身亡。我陷入妻離子散的地步。多虧現(xiàn)在的妻子,依靠她的月工資和拾撿廢品,為我積攢著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費用,把我從死亡線上救起。到目前,我還是屬于只有戶口,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的“黑戶”。為了捍衛(wèi)、保護、堅守報告文學這一最圣潔的天堂,我始終如一地與腐敗分子進行著斗爭。
可是,像我這樣既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又不是掙著國家工資的“報告文學作家”,想要寫出具有一定社會價值、又要轟動全國的作品來,那真比登天都難??!首先,你以什么身份去采訪事件的主人公?要是以普通作者出現(xiàn),對方根本瞧不起你,不但拒絕你采訪,而且還用鄙視的態(tài)度將你掃地出門。像這樣的事情,在我身上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
2006年下半年,全國A級通緝犯張顯光已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被捕,然后又被羈押到沈陽市公安局。根據(jù)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決定從張顯光的人性掙扎上大做文章??墒?,我手里只有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證,其他什么“顯赫”的證件和證明都沒有。一時我為難起來,幾天都是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穩(wěn)。后來,我想到了《北京文學》,想到了楊曉升老師。我壯著膽子給楊曉升老師打去電話,說明了情況,提出了想法。萬萬沒有想到,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楊曉升老師一口答應,并要用特快專遞將采訪介紹信郵寄過來。然后,他就這一采訪和挖掘上,與我深入一步地進行了探討。放下電話以后,我興奮得手舞足蹈起來,在我的屋子里,一邊唱著《永遠是朋友》歌曲,一邊來回地踱著步。我妻子問:“有什么喜事,看把你高興成這個樣子?”我回答說:“《北京文學》是我真正的鐵哥們兒!”
隨即,我來到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公安局龍沙分局、沈陽市公安局、張顯光的辯護律師梁守仁、張顯光母親居住的黑龍江省雞西市郊區(qū),經(jīng)過近一個半月的采訪,終于獲得了第一手資料?;氐郊液螅覍⒆约宏P在屋里,利用20天時間,撰寫了報告文學《一個罪惡靈魂的人性掙扎》,并在2008年第3期《北京文學》上發(fā)表。同時,龍源期刊網(wǎng)2008年top100文章排列第16名。
2008年上半年,我又將目光瞄準陜西省寶雞市司法局干部曹長征身上,他曾經(jīng)“十年扳倒‘三秦第一貪’”,被世人稱為“中國反腐英雄”。當我將這一構思向《北京文學》說明時,楊曉升老師立即為我出具了采訪介紹信,并囑咐我:“經(jīng)濟上有困難時,你一定要提出來,我們支持你!”
別說是“經(jīng)濟上支持我”,就是有了《北京文學》這句話,我就心滿意足了。在后來的日子里,我來到陜西省寶雞市,又隨同曹長征來到北京市,進行了面對面、跟蹤性的采訪。就在我第二次來到陜西省寶雞市進行核查當事人時,楊曉升老師打通了我的手機。第一句話就問:“你是在陜西省寶雞市吧?你有什么困難請?zhí)岢鰜?!?br/> 還有什么可說的!楊曉升老師的問候,就像久旱的禾苗逢甘霖,我的眼睛模糊了,也不知兩滴淚珠是怎么流出來的:“謝謝《北京文學》!謝謝楊曉升老師!我沒有困難?!?br/> 我將報告文學《銅筋鐵骨》投寄給《北京文學》時,很快地在2008年第12期《北京文學》上發(fā)表了。我將這一消息告訴了遠在遼寧省營口市、我多年的最好朋友周會雙。周會雙激動地對我說:“哥呀!每期《北京文學》一上市,我都購買一本。這本雜志辦得最有特色了!你什么時間將這一期《北京文學》親自送到我的手里?”
我回答說:“你那里不是有賣的么?”
周會雙著急地說:“有是有,可還需要等到15天左右才能看到??!”
當時,我思索了一會兒:“我最近到北京有兩件事情需要去辦。待我將《北京文學》拿到手以后,我親自到營口市送給你!”
來到北京市,來到《北京文學》月刊社,我的責任編輯師力斌老師將5本《北京文學》送給我。因為有一極為特殊的事情,我放棄了與中國作協(xié)一位老師的約會,急如星火般地乘坐火車在沈陽北站下車。然后,我又乘坐由沈陽發(fā)往大連的公路客車,準備在營口市高速公路口下車。當我走下客車,與周會雙電話溝通時,他第一句話就問:“哥!《北京文學》帶來了沒有?”
我回答說:“大老遠的來到營口市,不就是送給你《北京文學》么!”
周會雙笑著說:“那太好了!我肯定是報告文學《銅筋鐵骨》的第一讀者了!”
其實,我和周會雙通話時,一眼看見他正在高速路口橋下向我招手呢!就在這時,從大石橋方向駛來一輛發(fā)瘋的小轎車,一下子就將周會雙撞出20米多遠。還沒等我的大腦反應過來,又一輛卡瑪斯大貨車殘暴地從周會雙的身體上橫壓過去。
我驚愕了,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我不顧一切地沖了過去。我的最好朋友周會雙,就在幾秒鐘的時間,離開了人世。突如其來的車禍,從天而降的噩耗,已經(jīng)將我擊打得體無完膚。就在那一段日子里,可以說是半年之久,我一閉眼睛,腦海里浮現(xiàn)的是好朋友周會雙血肉橫飛的尸體。我一閉眼睛,耳畔就響起好朋友周會雙急切要閱讀《北京文學》的笑聲。
就在我被一位文學老師誤解和失去我最好朋友的雙重夾擊下,一個特殊的場合,我與《北京文學》月刊社楊曉升老師見面了。一見到楊曉升老師,我的心立刻就酸楚起來,我孩子般地向他哭訴著我的朋友周會雙想要第一眼閱讀《北京文學》而遭遇車禍的前前后后。聽著我的哭訴,楊曉升老師的眼睛也濕潤了,聲音低沉地對我說:“不要過分悲傷,化悲傷為力量。你只有今后寫出精品、寫出人民群眾最喜愛的作品,那才是對你死去的朋友最好的回答呀!”
當我再一次地提出索要2008年第12期《北京文學》,準備在我朋友周會雙去世一周年祭祀時,楊曉升老師和師力斌老師分別將自己保存的雜志送給了我。可惜,由于多種原因,我的愿望至今還沒有實現(xiàn),那期《北京文學》一直還在我身邊。
修改作品時,他們像嚴師一樣
對作者一絲不茍
和《北京文學》月刊社的編輯老師們相識、交往已有5年時間了??晌以谶@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北京文學》的編輯老師們不管你是“大師”級的,還是“無名小輩”級的,只要是作品精、立意新,他們選編的文章統(tǒng)統(tǒng)是一視同仁。除了嚴把作品質(zhì)量關以外,《北京文學》對待尚需提高的作品,更是百般地呵護,真正承擔了良師益友的重任。為此,《北京文學》每期發(fā)表的作品,達到了“篇篇好看,期期精彩”的目的。
2009年年初,我準備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俄羅斯的中國農(nóng)民》,已經(jīng)被中國作家協(xié)會列為重點扶持作品。從4月份開始,我沿著黑龍江兩岸奔波,與中俄兩國農(nóng)民面對面地采訪交流。然后,我在緊鑼密鼓中于2009年6月完成了初稿。隨后,我?guī)е环N特別滿足的心理,將作品寄給了《北京文學》。還不到20天時間,我的責任編輯師力斌老師將電話打到我的小靈通里:“雖然你的作品準備節(jié)選發(fā)表,但還有很大的改動。具體意見,我已經(jīng)發(fā)到你的電子信箱里??赐旰螅阄夜餐套h一下,好么?”
我急忙打開自己的電腦一看,里面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見,寫滿了3個頁面。大大的問號,充滿了我整個腦際。我完全可以看出,他們對我的作品既有一定的肯定,又有需要改動的建議與理由。同時,長達18萬字的篇幅里,紅底、粉底、黃底的標明,包括括弧里的解釋和說明,完全傾注了編輯老師們的心血?。?br/> 此時此刻,我被《北京文學》編輯老師對作者高度負責的敬業(yè)精神感動了。我的臉部發(fā)熱了,汗水順著臉頰流淌了,從內(nèi)心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北京文學》的編輯老師,我服了!《北京文學》認真對待作者的態(tài)度,我服了!
就在嘆服和感慨交織下,我心悅誠服地對這部作品重新進行了修改,又投寄到《北京文學》后,在2009年第10期《北京文學》上發(fā)表了。此作品發(fā)表還不到一個月,就被俄羅斯的《莫斯科華人報》連載。沒有想到,我的作品竟在國外“拋頭露面”了。
《北京文學》月刊社責任編輯師力斌老師,對我的每一部作品不但是認真審閱修改,而且對我寫作的語言風格傾注了許多心血。在2009年第5期發(fā)表的報告文學《英雄埋名四十年》之前,師力斌老師與我進行長達40分鐘的交談,對我的文學語言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囑咐我努力克服那些毛病的出現(xiàn)。事后,我仔細地品味師力斌老師的建議,感到一語中的,合情合理。從那以后,我漸漸地調(diào)整和理順自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恰逢《北京文學》成立60周年之際,我再一次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吶喊:《北京文學》———我的鐵哥們兒!
責任編輯 王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