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林
主圖解讀
記憶和成長類題材的文章,往往表現(xiàn)出豐富的人生體驗與生活理趣,具有較強的親和力。這一主題的記敘文,往往飽含深情或哲理,筆法自由靈活,語言輕松活潑,蘊涵深意;這一主題的議論文一般著眼于針砭時弊;說明文則注重介紹過去的人文事物和知識。
2010年中考閱讀試題中,詞、句、段、篇方面內(nèi)容的篩選、歸納、理解、比較、補充題型,以及結(jié)構(gòu)、語言等藝術(shù)特色的賞析、拓展題型,依然是閱讀題型的主要部分,而拓展型閱讀命題趨勢則更加新穎豐富。涉及記憶和成長類主題的文章更是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如浙江省溫州市中考語文試題中的《從教第一課》,對某一讀者讀后評價的判斷和分析;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語文試題中的《看望》,給文中人物擬寫一段話;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語文試題中的《蟋蟀出世記》,以填空形式總結(jié)文章特色;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語文試題中的《讓兒子獨立一回》,要求結(jié)合人情事理評價人物性格某一側(cè)面的優(yōu)劣;湖北省荊州市中考語文試題中的《你的眼淚,我的成人禮》,要求改寫文章的結(jié)尾;山西省中考語文試題中的《我們一樣愛他們》,讓讀者與人物調(diào)換身份聯(lián)想補寫題,展望未來想象拓展題等,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主題,考生應(yīng)加以重視。
美文賞讀
一、日本小朋友給我們上課
□劉云利
去年8月,我?guī)е?歲的女兒,和幾個朋友一起游覽了上海世博會,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件小事。
那天上午,我們?nèi)ビ斡[被稱為“紫蠶島”的日本館,它猶如一個巨大的紫蠶寶寶趴在黃浦江邊,憨態(tài)可掬。館內(nèi),那些具有超高清及望遠功能的“萬能相機”、會演奏小提琴的“伙伴機器人”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女兒的目光。
中午游覽完畢后,導游安排我們到一家餐館就餐,吃的是自助餐,一人一個餐盒。飯菜盛滿后,大家就開始狼吞虎咽,一邊吃一邊討論,一個朋友大聲地稱贊說:“日本館的形態(tài)融合了傳統(tǒng)特色與現(xiàn)代風格,真是渾然一體?!彼穆曇糁?,全然不顧周圍的環(huán)境。我想提醒他,但又怕破壞他的興致,從而讓他丟了面子,只好作罷。無奈之下,我便沒有接話,否則他的大聲說話將沒完沒了。
不一會兒,我們就吃完了。臨走的時候,女兒突然意識到,隔壁餐桌的餐盒擺得整整齊齊的,但一直沒見客人來用餐。女兒不解地問:“爸爸,飯菜都涼了,他們?yōu)槭裁床粊沓燥埬??”為了給女兒一個解釋,我走近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這些飯盒都有用過的痕跡。
我驚訝地問服務(wù)員:“您能告訴我是哪里的客人剛才在這兒用餐嗎?”服務(wù)員同樣驚訝地說:“剛才是一群日本小朋友在用餐。這些孩子真乖,用完餐后都自覺把飯盒整理好?!?br/> 我的心咯噔一下,禁不住回頭再看看我們的餐桌:殘羹冷炙到處都是,餐盒張牙舞爪,筷子東倒西歪,簡直是一片狼藉。相比之下,日本小朋友的素質(zhì)真是讓我們這些家長們感到羞愧。
那天下午,我沒有跟隨旅行團去游覽其他場館,而是冒著炙熱的太陽,轉(zhuǎn)了幾圈才找到一位會說日語的導游,她親切地告訴我:“日本很重視素質(zhì)教育,老師要求孩子吃完飯后,一切都要恢復原狀。譬如今天,就要把餐盒收拾得利利索索的,猶如沒有用過餐一樣?!?br/> 我恍然大悟,心里不停地琢磨,人家的教育能和生活相結(jié)合,學習起來更容易接受,更具有時代感,而反觀我們的教育呢?往往只追求分數(shù),追求名次,甚至無謂的攀比,導致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所需相去甚遠,所以到現(xiàn)在還出現(xiàn)像朋友那樣在公共場合大聲嚷嚷的不良習慣。
從世博會回來后,我把這個故事講給了女兒所在幼兒園的園長聽,園長也深有感觸,她立即召開了全體教師大會。在會上,她不無憂慮地說,這個故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的教育往往忽視了生活上所需的技能、態(tài)度、行為,我們教給孩子們的多是無法立即運用到生活上的純知識,因此造成了教育和生活的嚴重脫節(jié),從今天起我們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
園長擲地有聲的話引來了雷鳴般的掌聲。是啊,我們應(yīng)該為糾正教育缺失鼓掌。
?。ㄟx自《知識窗》2011年第1期)
賞析
文中,作者以真實的見聞為素材,從擺放飯盒的生活細節(jié)以及游覽就餐時,大家狼吞虎咽的吃相,一邊吃飯一邊還旁若無人地大聲討論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點滴瑣事寫起,使國民素質(zhì)在不同國籍的人身上形成強烈的對比,讓有心人從視覺到心靈都產(chǎn)生強大的震撼,從而以小見大地反映出至關(guān)重要的問題:日本國民素質(zhì)教育與日本社會的高度現(xiàn)代化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我國多年來一直沿襲的應(yīng)試教育模式,忽視了公民身體力行的動手能力、公共道德和環(huán)保意識等國民素質(zhì)的教育,這是當前教育的嚴重缺失。
二、開電梯的小伙
□劉 衛(wèi)
第一次見到他,挺陽光的一個小伙,下穿牛仔褲,潔白的襯衣把那張圓圓的娃娃臉映襯得青春逼人。我剛從招聘會上回來,在大樓準備乘電梯,大廳里也在招人,是物業(yè)公司。那些高管等崗位被求職的大學生“哄搶”,還剩下一個電梯操作工和幾個勤雜工的崗位。主管笑吟吟地問剩下的求職者:“開電梯誰干?文憑可以低點,但待遇也不太好?!?
“住筒子樓,睡通鋪,不管吃,做滿一天,每月才六百元呀!”求職者追問主管,接著一哄而散,還有人臨走又補了一句,嗤之以鼻:“就算待遇超低,開電梯又能學到什么?”
靜靜地思考了一會兒,小伙子上前揭了榜:“我想試試?!敝鞴芸戳撕啔v,笑逐顏開:“文憑還可以嘛!如果嫌枯燥乏味,想辭工得提前一周打招呼?,F(xiàn)在簽合同,明天就可以上崗?!?
出入這幢恢弘氣派的寫字樓的大都是年輕的白領(lǐng),他們中不少是名校生,整幢大樓里“駐扎”著世界馳名公司和大銀行的辦事處,更多的是貿(mào)易商行。開電梯的操作工好像經(jīng)常“變臉”,聽說有大學生甚至簽了合同就有了悔意,不辭而別。
第二天上班時,我正納悶著,那小伙子會不會如期到崗,出乎意料的是,他不僅熟練地操作電梯,還穿了身筆挺的西裝,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報著樓層,聽上去讓人神清氣爽。
這以后,我就更多地注意起小伙子。有時他幫人搬物件進電梯,有時熱情給人“指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電梯里的背景音樂變得柔和,舒緩。直到那天下雨,看到有人從安放在電梯一角的小木架上取出備用傘,向小伙子道聲謝謝時,我心有一動,驀地升騰起一股暖意。
那天,我又從招聘會返回,在電梯口遇到老板。我們進了電梯,隨后有一位老外跟進。小伙子見狀,便用流利的英語報著所到的樓層,還告訴老外那家公司的房號。
整個過程老板都看到了,面露驚喜。出了電梯,老板問我,助理招到?jīng)]有?我搖頭。老板興奮地說:“我看這個開電梯的小伙子不錯。這些天我多次留意過他,如此敬業(yè),難能可貴。如果他愿意,我將樂意讓他成為公司正式的一員?!?
小伙子成了我的同事。他姓郝,是大學生,學工商管理,現(xiàn)在是公司物流部經(jīng)理。
?。ㄟx自《天津工人報》2009年10月21日)
賞析
曾記得80后們一度因被定義為垮掉的一代而成為社會關(guān)注和爭議的焦點。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事實早已被澄清,但對少年成長的關(guān)切卻幾乎一直是文藝作品著力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之一。本文作者通過層層渲染,自然對比,塑造了一位積極向上的當代大學畢業(yè)生的典型形象,并通過他的言行、神態(tài),以及他令人驚嘆的表現(xiàn),巧妙地詮釋了青春、陽光的真正內(nèi)涵——自信、樂觀、自強、拼搏、踏實和富有才華。
三、蒼老而年輕的歌聲
□徐 芳
那日睡得早。朦朧中聽到一曲遙遠的歌,歌聲縹緲,似乎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很遠很遠的過去,獵獵而來。它挾帶著冬夜寒風的尖聲,斷續(xù)而持續(xù)地傳遞到了枕上,一直進入我酣沉的夢鄉(xiāng)。第二天我一早起來,開窗,那歌聲的余音,竟還在室內(nèi)來來回回地回蕩。原來是我臨睡前開的音響忘關(guān)了。終于想不清那歌究竟是什么,我索性再把幾近于無的音響聲開大,搗騰了一會兒光碟,看了幾十首歌名。至少,我可以肯定,那些都不是夢中所聽到的旋律。聽到非同尋常的動靜,兒子從隔壁房間里跑來,又扭著腰、搖著胯,哼著他的《天空之城》走了。在扔下我之前,他一個勁兒地搖頭,只說:“管不了!”
我魂不守舍地出門,上班。這一日,我頭腦昏昏的,似乎是一直在自己的腦袋里尋找著那首失蹤的歌。眾人笑,我也笑。眾人不笑了,可我還在笑,直到有人用手肘頂我一下。
我不能說,我在找一首歌吧?更不能說,我在找一首說不出歌名、也哼不出調(diào)子的歌吧?懵懵懂懂的這一日,我像喝了酒一樣,腦門上的青筋在跳,五臟六腑倒像是騰空而去了?,F(xiàn)實與幻想,做一處耍樂了,彼此泯滅了界限。
暈乎著,疲憊著,我才走到了家門口。我突然就覺得氣氛有些不同往常。一幫老頭老太,圍坐在花園里,像是開會,可只是稍微想了想,我又認為一定不是在開會??此麄兣ぶ弊?,也扭著腰,一片白花花休閑的世界。
歌聲就在此間,隨起隨落——并不整齊劃一而高亢。并且,我還突兀地看到,一個高聳的禿頂,讓夕陽染得通紅、血紅。另一個拼命壓住氣管里的異聲,竭力忍住咳嗽的老頭,臉漲得像雞冠,還可笑地搖晃著。
那聲音,就讓我在剎那間張大了嘴巴,腮幫僵硬。這不正是我尋找的夢中的歌聲嗎?在高樓中間,在車水馬龍的包圍之中,那歌聲顯然沒經(jīng)過什么處理,也沒受過什么訓練,卻亦蔥亦蘢,亦斷亦續(xù),浩浩蕩蕩。
夜靜靜的,慢慢臨近到我的身旁。一盞盞街燈和草地里的地燈,在樓下的某處,一起點亮了我至今還不知名的歌聲。像民歌?那應(yīng)該也是不很出名的民歌吧?我從未聽到過呀。
當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我已不再沉默于竊聽麻雀歸巢的私語;也不再瞇著一雙倦眼,尋找月亮投下來的模糊的影子;也不再長久地坐在沙發(fā)上,盯著電視機,為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事,默默流淚。這不由電波而傳達的歌聲,竟為我?guī)砹藷崃Γ矌砹藙恿?。于是,我想動一動,比如做操,還比如舞蹈。
這蒼老而年輕的歌聲啊,讓我的生活狀態(tài),由愁悶突變到驚異、欣喜,直至心花怒放。借用歐陽修的話來說,叫做:“初如嚼橄欖,真味久愈在?!?br/> ?。ㄟx自《新民晚報》2010年12月30日)
賞析
本文敘述了作者一次苦尋“失蹤的歌”的心路歷程。文章開篇就設(shè)置懸念——一曲遙遠而縹緲的歌聲深入心田,縈繞心頭,令人困惑。兒子愛莫能助的表現(xiàn),“我”的魂不守舍、懵懵懂懂的心理感受,層層烘托出“我”對歌聲的癡迷、沉醉,執(zhí)著與不舍,以及由此引起的無助、失落、煩悶、恍惚、疲憊的折磨。無意間,“白花花休閑的世界”讓“我”欣喜若狂,原來一直魂牽夢縈,整日苦苦追尋的是一種力量,一種精神,更是一種生命的動力、快樂的源泉。
強化練兵
一、有些事你不必知道
□鄭 如
他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到學校報到的時候,班主任老師攔住他:“新生必須要有檔案材料才能報到?!?br/> 他原名叫廣習,父母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他們好好學習。然而,對于身體不好、農(nóng)活又重的父母來說,每學期30元的學費就是一筆巨款,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初二那年,孝順懂事的他選擇了輟學,出去打工。
對于一個來自農(nóng)村,中學也沒讀完,一直處于社會底層,辛辛苦苦打工的人來說,檔案是什么,他一點概念都沒有。
于是,當他得知,沒有檔案不得錄取的時候,便不假思索地對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