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書籍是人類的忠實朋友,當我們生活困頓或精神空虛時,閱讀書籍,能帶給我們心靈以慰藉,能讓我們走出抑郁,得到解脫。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讀書能夠增長我們的才智,掃除我們的心里陰霾,幫助我們形成健全的人格;讀書能幫助我們思維活躍、語言豐富,寫作時下筆自如……一生有書為伴,即使物質(zhì)匱乏,我們的精神也是富有的。在享受讀書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獲得對人生的初步體驗。讀書,何樂而不為?
【文章品讀一】
讀書排遣抑郁
□王躍文
我自小多愁善感,格外愛哭。大人們煩我,給我起個外號,叫“哭鬼”。成人之后卻矯枉過正,該哭的時候我都能咬牙忍著,哪怕把淚水憋成血。我看上去總是嘻嘻哈哈,卻常在觥籌交錯之際倍感憂愁和孤獨。很多次我在熱鬧的交際場合突然抽身告退,怕自己臉上不經(jīng)意的陰云掃了大家的興。醫(yī)生終于忠告我:您患有抑郁癥。
抑郁總需排遣,我的辦法不是就醫(yī),而是讀書。想來我讀書解憂的辦法,自小就試過了,只是當時并不自知。大概十一二歲時,一日百無聊賴,從大哥枕頭下翻得一本殘缺不全的《紅樓夢》,豎排繁體。我半認半猜地看,知道那書里的人成天哭呀,拌嘴呀,要去死呀,要去做和尚呀,看得自己不禁也流起了眼淚。奇怪的是,看了書里人的憂愁,卻忘了自己的憂愁。我并沒有把自己看《紅樓夢》的感受告訴任何人,只是獨自沉醉。
我真正開始讀書是上了大學之后。最初嗜讀的是外國文學作品,托爾斯泰、巴爾扎克、契訶夫、海明威。契訶夫的戲劇作品我尤其愛讀,喜歡他的《海鷗》《櫻桃園》和《萬尼亞舅舅》中的孤獨、憐憫和詩意。人在命運面前是無奈的,不管你掙扎還是不掙扎。
我對法國文學情有獨鐘。為什么如此,我也說不清。法國人好像天性浪漫感性,但他們的文學很思辨。我愛讀拉伯雷的《巨人傳》,多年之后還鼓動八九歲的兒子讀。兒子居然讀了,老纏著我講里頭的故事。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值得讀的是詩。中國古典詩可以終生讀,反復讀。詩不但移情,還能移性,叫人純粹和雅致。一個以寫作為生的人,通常會困窘于語言,自覺腦拙筆鈍,那么就去讀中國古典詩,也許會拯救你的筆。
不太讀的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尤其是當代的讀得很少。現(xiàn)代文學獨鐘周氏兄弟,別的稍有涉獵。年輕時崇拜魯迅,能背不少他的作品,以至于行文時無意間就有他的腔調(diào)。后來漸漸親近周作人,哪怕他那些看似閑適的文字也讀得津津有味。我越來越覺得人生不應有恨,而應悲憫和寬容。雖說讀書解憂,而憂愁如影隨形,不問人的境遇,不問周遭世情。那么,只有不斷地讀書。
(選自《王躍文自選集》,有刪改)
靈犀一點
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當人們感到憂愁、孤獨無援時,讀書要算是最好的排遣方法了。在書中可以笑看春花秋月,可以和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忘卻自己的煩惱,排遣心中的郁悶。不僅如此,閱讀大量的中外文學作品,也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和人生閱歷。
【文章品讀二】
書伴我行天涯路
□寒 山
我愛書,從小就愛,也許是天性使然。很多東西都放棄過,唯有書割舍不了。在書的陪伴下行走天涯,即使艱苦漫長的歲月,也充實著,幸福著。
我大學畢業(yè)去了西藏,同學們都帶了很多吃的、用的、穿的,可我就帶了兩箱子書。那箱子還是我父親用厚厚的木板釘?shù)?,再加上滿滿的書,很沉,很沉,扛起來就很費勁,好在那時候我年輕有勁,又有一種愛的力量,終于歷經(jīng)千辛萬苦,上下十幾趟車,才把兩個憨沉的書箱從貴州玉屏弄到了西藏左貢。
到了單位,我除了書什么也沒有。同事們看著我這個傻得可愛的一介書生,有的送來了棉被,有的送來了煤油爐,老鄉(xiāng)還送來了軍大衣和馬被套。那年冬天西藏很冷,雪很大,風很緊,我晚上一個人躺著讀書,讀著讀著睡著了,半小時又凍醒了,接著還讀書。我就這樣讀著書度過了冬天。
在西藏左貢中學任教八年,我把買書當做最大的樂趣,只要是喜歡的書,見到就買,有時還托人從內(nèi)地帶書,甚至郵寄書籍。幾年下來,藏書小有規(guī)模,周圍的同事們見到我有那么多書,總是帶著羨慕的眼光贊嘆不已,還不時地跟我借書。自己有書可讀,有書可出借,我常常沉浸在幸福和得意之中。
1987年調(diào)離西藏時,我把用具衣被大部分都留給同事了,只有那些書,我一本也舍不得丟下。回到密云,藏書讀書癡心不改,先后四次搬家,沒什么高檔的東西可搬,書倒是越搬越多了。每當獨立書屋,看著柜子里的兩千多冊書,想起它們跟我一起從貴州高原到西藏高原,又從西藏屋脊到首都北京,跟我坐過汽車、火車,坐過馬車、推車,跟我一起跋山涉水行走天涯,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種親密感、珍貴感。這也許就是我情之所依、情之獨鐘的書緣吧。
讀書,得到快樂幸福的同時,也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書伴我行走天涯,書給了我幸??鞓?,給了我知識成就。前半輩子書伴我走過來了,后半輩子有書伴我人生,想起這些來,我就覺得生命充滿了美好的感覺。感謝書啊。
(選自《書摘》)
靈犀一點
書是人類文明的結(jié)晶,同時書也承載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與書籍為伍,也就是擁有了整個世界。寒山對書的情有獨鐘,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物質(zhì)的短缺,不足為慮,只要有書的陪伴,就會擁有幸福、快樂,人生就充滿了美好的希冀。
【文章品讀三】
讀書——健康成長的陽光和雨露
□張樹林
一位著名作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說:“完全得益于中學時期同宿舍的三位同學?!痹瓉?,他上中學時因個子小,身體瘦弱且性格內(nèi)向,被同宿舍的三位同學欺負,逼他每天睡覺前必須給他們講個故事,不長時間,他肚子里的故事便被擠沒了,只好找書讀,讀后講給他們聽。幾年下來,他讀了很多書,已能出口成章編故事了。
上面的故事形象生動地告訴我們,要想知識豐富,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走向成功,讀書是必由之路。但是不少同學卻說:“我們是很想讀書的,可是沒有時間啊……”現(xiàn)在全國中小學生都在減負,這不是很好的機會嗎?新的教學大綱強調(diào)擴大閱讀量,也為學生的讀書提供了保障。另外,我們還可以擠時間讀書嘛!朱光潛在《談讀書》中說,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工夫么?如果你每天抽出半點鐘讀書,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只讀三四頁呢……
愿意讀書,肯于下工夫讀書了,還得注意讀書要得法。在這方面,我的體會是:
一、根據(jù)自己的成長需要讀書:
馬克思說過:“書是我的奴隸,應該服從我的意志?!边@就是說,讀書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有一位同學生性懦弱,膽小怕事,易于動搖,針對自己的弱點求教老師。老師介紹他讀了《魯濱孫飄流記》《愛迪生的故事》《海底兩萬里》等書籍。書中主人公那神奇的經(jīng)歷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尤其是主人公面對艱辛、挫折和失敗仍不屈不撓、勇敢堅持到底的崇高精神,給予他以心靈上的巨大震撼,對他性格的改變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可是至理名言。有一位同學從小就喜歡聽故事,漸漸地對童話、寓言、成語故事、兒童小說之類入了迷。讀這些書使他思維活躍、語言豐富,他寫起作文來從不發(fā)愁,還時常受到老師的表揚,這就更激發(fā)了他讀書的興趣。小學和初中階段他便讀起了大部頭的作品,什么《李自成》《康熙大帝》《三國演義》……這些文學作品深深地吸引著他,使他始終鐘情于文學,中學時就在報刊上發(fā)表了文章,考大學時第一志愿就是師大中文系,現(xiàn)在他成了享譽津城的語文教師。追蹤這位同學成長的軌跡我們不難看出,是讀書培養(yǎng)了他高尚的情趣,是為了發(fā)展高尚情趣的不斷讀書造就了一個杰出的人才。
三、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讀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肯定也有缺點和不足,這就需要通過讀書來加以彌補。英國的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庇胁簧偻瑢W因作文寫不好,便大量購買作文訣竅之類的書籍,大量閱讀優(yōu)秀作文選,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到底在哪里。作文差的原因很多,如缺乏對生活的觀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低等等。這些問題只有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讀一些書籍才能得以解決。
我們讀書的態(tài)度是:讀得要精,不能貪多嚼不爛;讀書要勤,不能一曝十寒;讀書要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讀書要思,切記融會貫通;讀書要用,不能死讀書。只有這樣讀書,才會大有裨益。
同學們,盡情地吸收陽光和雨露——認真地多讀書吧! (選自“語文網(wǎng)”)
靈犀一點
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雨露;人的成長,需要知識的營養(yǎng)。高爾基就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睍粌H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yǎng)我們高雅的情趣,還能幫助和指導我們的學習。俗話說:“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比藗兏鶕?jù)自己的需要,在讀書時領悟生活的真諦,看到人類的文明之心,從而助自己的成長一臂之力。
【讀后一思】
1.以上三篇文章,都是關于讀書的,但它們表現(xiàn)的主題側(cè)重點不盡相同,請試著分析一下。
2.請分析三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安排和各自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