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補血藥,人們很容易想到中醫(yī)常用的大棗、阿膠以及各種補血藥膳,而對于西藥中的補血藥,知之甚少。有人說,西醫(yī)補血那是治標不治本。其實,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西醫(yī)補血藥最大的特點是先明確是缺乏什么引起的貧血,就補什么。比如缺鐵性貧血,就補鐵;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就補葉酸或者維生素B12。有針對性補血,正是西藥補血藥的長處之所在。
西醫(yī)認為造成貧血有兩大原因:(1)紅細胞喪失過多。(2)紅細胞制造減少。前者的產生有兩個原因:失血和溶血。后者也由兩個原因導致,第一,是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鐵,缺葉酸,缺維生素B12;第二,骨髓造血功能不全。因為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貧血,我們稱之為營養(yǎng)性貧血。對于營養(yǎng)性貧血,西醫(yī)常用以下藥物:
硫酸亞鐵
為二價鐵,易于吸收,療效顯著。若與胃蛋白酶合劑、維生素C同服,能促進其吸收。而與四環(huán)素類藥物并用,可形成絡合物,相互妨礙吸收。
硫酸亞鐵一般在飯后服用,可減少其對胃腸道的刺激,但仍可出現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偶爾可導致便秘。大便呈灰黑色,為部分鐵在糞便里排出的緣故。
富馬酸亞鐵(富馬鐵)
口服后較易吸收,其含鐵量較高,奏效迅速,不良反應較少。可用于治療各種缺鐵性貧血。但對鐵過敏者或有消化道潰瘍及潰瘍性結腸炎、腸炎者禁用。其余注意點同硫酸亞鐵。
枸櫞酸鐵銨
由于是三價鐵,不如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容易吸收,但無刺激性,適用于兒童及不能吞服藥片的病人。因其含鐵量低,不適用重癥貧血的患者。此藥遇光易變質,故應貯存在冷暗處。服后應漱口,或以玻管吸服,以保護牙齒。腹瀉患者慎用。
葉酸
在人體內參與氨基酸及核酸的合成,并能與維生素B12一起共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成熟,故多用于各種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尤適用于妊娠期及嬰兒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用于惡性貧血時,需與維生素B12或肝制劑合用,方可防治其神經癥狀。此藥還可用于鉛、苯等引起的貧血。
輔酶維生素B12
是一種新型的維生素B12補血藥,主要用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等。需避光密閉貯存。
肝精片
含有維生素B12、葉酸等成分,用于惡性貧血等。但作用較弱。
小貼士
服用鐵劑應禁止茶
在服用鐵劑類補血藥時應禁茶,因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鐵起化學反應而降低療效。也不應喝咖啡或吃橄欖等食品,因其中所含鞣酸會與鐵結合產生沉淀,影響療效。
小資料
抗輻射中藥
經查《現代中藥藥理學》(王本祥主編,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具有抗輻射作用的中藥有24種,分別是:
人參、三七、川芎、烏梅、水飛薊、肉桂、靈芝、阿膠、昆布、牧馬豆、茶葉、香加皮、亮菌、蠶砂、核桃仁、柴胡、漲參、梓實、銀耳、豬苓、蜂毒、蟾酥、海螵蛸、高山紅景天。
(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