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姐是某公司的高級白領,這段時間她老是感覺昏昏沉沉,好像睡不醒的樣子。早上鬧鐘響了半天,她就是爬不起來,結果上班遲到。工作一整天也老是犯困,很沒精神,就想睡覺。由她起草的文件過去從不出錯,可最近卻錯誤百出,老板非常生氣。王小姐以為自己病了,來醫(yī)院看醫(yī)生。醫(yī)生告訴她,這都是“春困”惹的禍!
在一年中天氣最宜人的春天,春困卻讓很多人感到無精打彩。人為何會發(fā)生春困呢?
從中醫(yī)五行學說來講,春屬木,正是肝氣主導的季節(jié),理應肝氣旺盛。而脾胃屬土,木克土、肝勝脾,人體在冬日陽氣消耗較多,進入初春容易陽氣不足,春雨紛紛時易水濕內困,脾胃運化則不暢。因而在內則陽氣不足,在外則有外邪(即水濕)入侵。加上春季比冬季代謝多,人體大腦供氧自然不足,出現嗜睡、疲困、乏力等癥狀。
中醫(yī)認為,為解除春困,宜補肝。因肝血不足,或攝取不當、積勞內傷,均可導致氣虛,使人感到精神疲乏、四肢乏力、懶言、易出汗等。此時,應選擇些味甘性平益氣、養(yǎng)血類補品,以益氣補虛。
現介紹幾則排解春困的補方:
○芪精大棗湯
黃芪15克,黃精10克,大棗6枚,加水適量,煎服。適合用于治療氣虛體弱、倦怠乏力等病癥。
○補腦提神羹
銀耳、黑木耳、香菇各6克,豬腦2副,鵪鶉蛋5只。將銀耳放入水中浸泡,揀去雜質;香菇切絲,豬腦去筋,蒸熟切粒。三者放入開水鍋內煮熟,再放入去殼鵪鶉蛋,加入調味品和淀粉即成羹。日服2次,具有提神解乏的作用(編者注:此羹膽固醇含量高,血脂異常者不宜食用)。
○益智糖
核桃肉250克,搗碎;黑芝麻250克,紅糖50克。將紅糖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于火上,熬至稠厚時,加入炒香的核桃仁、黑芝麻,攪拌均勻,再倒在涂有熟菜油的搪瓷盤中,用刀劃成小塊,貯藏于干燥處,備用。早晚各食3塊,具有補腎健腦醒神的作用。
○鴿肉參芪湯
白鴿1只,黨參20克,黃芪、淮山藥各30克。將白鴿切塊,放入沙鍋中,與黨參、黃芪、淮山藥同水煮。燉熟后,取湯飲,食鴿肉??筛羧辗?次,連食3~5次。具有提神解乏的作用。
○砂仁陳皮鯽魚湯
春砂仁5克,陳皮1/4個,鯽魚1~2條(約300~400克),生姜3片。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鯽魚宰凈,去腸雜,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鏟起。以上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麻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有醒胃、清潤、健脾胃、祛水濕的功效,是民間一道春困時的養(yǎng)生靚湯,男女老少皆宜,尤為適宜于女士之用。
○白玉豬小肚湯
白茅根、玉米須各60克,紅棗10枚,豬小肚500克。豬小肚去凈脂肪、切塊狀,用鹽、生粉拌擦,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取出在清水中沖洗;紅棗去核后,與白茅根、玉米須一起洗凈,用清水稍浸泡片刻,與豬肚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800毫升(8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少量麻油便成。豬小肚可撈出拌醬油佐餐用。此量可供2~3人用。本方具清熱祛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尤其適合春天頭面四肢浮腫、小便短少、體重而困倦,或濕熱黃疸、濕熱內盛的高血壓患者。
○白扁豆粥
白扁豆30克,蓮子15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把白扁豆、蓮子、大米洗凈,銀耳用冷水發(fā)開后洗凈切碎,加入適量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本方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于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什錦麥胚餅
葡萄干20克,龍眼肉、花生仁各10克,大棗10枚,麥胚粉100克,白糖(或紅糖)適量?;ㄉ食词欤髼椣磧羧ズ?,和葡萄干、龍眼肉等一起分別切碎,麥胚粉用開水略燙,加入以上原料,揉合均勻,烤制成薄餅。本方具有養(yǎng)血安神、提神益氣的功效,能預防春困。
相關鏈接
西醫(yī)說春困
西醫(yī)認為春困是氣溫變化惹的禍。
研究發(fā)現,春困是由于人們的生理機能不適應季節(jié)性的氣候變化而發(fā)生的暫時性生理反應。
在寒冷的冬天,人體皮膚里的血管經常處于收縮狀態(tài),流向內臟和大腦的血量增加,氧的供應量隨之增加,大腦在血液供應充足的情況下興奮性增高,使人們感到精力充沛。但到春天,氣溫開始回升轉暖,新陳代謝旺盛,皮膚血管逐漸擴張,血流量逐漸增大,供應大腦的血流量相對減少,氧和能量的供應也隨之減少,從而影響大腦的興奮性,產生困倦疲乏的感覺。再加上天亮得早,起床早,晝長夜短,就更容易產生“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