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和食品生產工藝的不斷進步,人們餐桌上的食品種類越來越多,一些以前從未聽說過的新型食品也大量出現(xiàn)在市場上。
新資源食品就是一個新鮮名詞,面對種類繁多的新資源食品,不少消費者感到很陌生,有的則一知半解,認為其就是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從而走入消費誤區(qū)。那么,究竟新資源食品與保健食品有何區(qū)別?其安全性如何?在選購和食用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何為新資源食品?
根據(jù)衛(wèi)生部頒布的《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規(guī)定,新資源食品是指“在我國無食用習慣且符合食品基本屬性的食品原料”。它主要包括以下四類:(1)以前我國居民無食用習慣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2)從以前我國居民無食用習慣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中分離出來的食品原料,包括從動植物中分離、提取出來的對人體有一定作用的成分;(3)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種;(4)因采用新工藝生產導致食物原有成分或結構發(fā)生改變的食品原料等。
專家指出,雖然對新資源食品不少消費者感到很陌生,但實際上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習相關,早已成為人類食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在人類膳食結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人們炒菜時由轉基因大豆、玉米加工而成的食用油,使用仙人掌、蘆薈、全蝎做成的各種菜品,奶制品中添加的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有些食品中添加的植物甾醇、糖醇、氨基酸、螺旋藻、低聚木糖、透明質酸鈉、葉黃素酯、L-阿拉伯糖、短梗五加、庫拉索蘆薈凝膠等等,都屬于新資源食品范疇。據(jù)悉,目前衛(wèi)生部已經審查批準了300多個新資源食品。
新資源食品不同于保健食品
由于新資源食品是一個尚未被人們熟知的食品新名詞,且近年來有些商家在營銷中大肆宣揚其具有多種保健功能,致使不少消費者認為其就是保健食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將其與保健食品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容易步入消費誤區(qū)。
的確,有的保健食品是以新資源食品為原料加工而來的,但新資源食品并不等同于保健食品。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保健食品是指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jié)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而新資源食品通俗地講是指用新的資源原料制成的、人們以前無食用習慣的食品。
保健食品與新資源食品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而且在產品標簽上必須明確標注具有哪些保健功能;而根據(jù)《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規(guī)定,生產經營新資源食品,不得宣稱或者暗示其具有療效及特定保健功能。此外,新資源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適用人群不同,前者適用于普通人群,而后者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新資源食品的安全性
新資源食品雖然是食品的一類,但它與傳統(tǒng)食品相比,又有許多獨特之處,尤其是批準上市前“在我國無食用習慣”,因而其安全性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中明確規(guī)定,新資源食品應當符合食品安全衛(wèi)生法律、法規(guī)、以及有關規(guī)章、標準的規(guī)定,對人體不得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慢性或其他潛在性健康危害。根據(jù)要求,在我國新資源食品必須要經過嚴格評估,通過國家衛(wèi)生部的審核批準,確認對人體健康無害后才能進入市場;對于未經批準并公布作為新資源食品的,不得作為食品或者食品原料生產經營和使用。
我國對新資源食品安全性評價采用國際通用的、具有很高公認度的危險性評估和實質等同原則;在評估內容方面,不僅包括新資源食品申報時對技術資料和生產現(xiàn)場進行審查,還包括了產品上市后對人群食用安全性進行再評價。在評估專家方面,衛(wèi)生部組織食品衛(wèi)生、毒理、營養(yǎng)、微生物、工藝和化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評估委員會,負責新資源食品安全性的評價工作,從而保證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
同時,對于審核批準的新資源食品,衛(wèi)生部還要將其名單向社會進行公告。根據(jù)不同新資源食品的特點,公告內容一般包括名稱、種屬、來源、生物學特征、采用工藝、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圍、食用人群、禁忌人群、食用量和質量標準等內容,對微生物類同時要求公告菌株號。由于新資源食品并非一成不變,衛(wèi)生部還將根據(jù)上市后的具體使用情況,把能夠視為普通食品的新資源食品劃入普通食品之列進行管理。因此,通過評估和審批的新資源食品,只要在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不出現(xiàn)問題,其安全性是有保保證的。
如何正確選用新資源食品
由于新資源食品屬于特殊食品,其種屬復雜,來源廣泛,生物學特征各異,消費者在選用時,要特別注意查看新資源食品的標簽標示,看其是否與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公告內容相一致;對食品產品中含有新資源食品的,看其產品標簽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從而正確掌握食用部位、使用范圍、使用量、食宜人群、禁忌人群等,以免對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蘆薈雖然被列入新資源食品名單,但其種類繁多,已知的有300多種,其中大部分為觀賞蘆薈不能食用和藥用,能食用的蘆薈只有包括庫拉索蘆薈(俗稱美國蘆薈)、斑紋蘆薈(又名中國蘆薈)、上農大葉蘆薈等幾種。其中庫拉索蘆薈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品種,它含有豐富的凝膠,可加工提取蘆薈原汁、濃縮汁、蘆薈結晶粉,它的鮮葉也可直接食用。食用蘆薈時可選用蘆薈的新鮮葉肉部分,為了安全起見,應把蘆薈表皮去除。但如果不能正確分辨蘆薈的品種,就不能貿然食用,因為有些蘆薈是含有毒性的,誤食后可能引起中毒反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根據(jù)衛(wèi)生部等6部局關于含庫拉索蘆薈凝膠食品標識規(guī)定的公告,蘆薈產品中僅有庫拉索蘆薈凝膠可用于食品生產加工。庫拉索蘆薈凝膠來源于庫拉索蘆薈葉片的可食用部位凝膠肉,是以庫拉索蘆薈葉片為原料而制成,可用于各類食品,但每日食用量不得大于30克,否則服用過量可能引起腹瀉或造成流產,故孕婦、嬰幼兒不宜食用。按照有關規(guī)定,在市場上銷售的添加有庫拉索蘆薈凝膠的食品必須標注“本品添加蘆薈,孕婦與嬰幼兒慎用”字樣,其食品配料表中應標注“庫拉索蘆薈凝膠”,但在食品包裝主視頁面或食品名稱可選擇僅標注“蘆薈”字樣,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謹慎選擇。
再如,蛹蟲草屬于新資源食品,主要用于酒類、罐頭、調味品、飲料等食品,但每人每天食用量不得超過2克;同時由于蟲草可能引起過敏,造成兒童吞咽障礙,還可能引起早熟,所以兒童和對食用真菌過敏者也不宜食用。
又如,菊粉是以菊苣根為原料,去除蛋白質和礦物質后,經噴霧干燥等步驟獲得的白色粉末,于2009年3月作為新資源食品獲得衛(wèi)生部批準,可用于除嬰幼兒食品外的各類食品,但每日食用量也不得大于15克。
低聚半乳糖是以牛乳中的乳糖為原料,經水解、半乳糖苷轉移等生化反應獲得的無色透明或淡黃色糖漿,作為新資源食品于2008年9月獲得衛(wèi)生部批準,可用于嬰幼兒食品、乳制品、飲料、焙烤食品及糖果中,但根據(jù)規(guī)定每日食用量應不大于15克。因此,選擇這些食品時應注意查看標簽中的低聚半乳糖含量標示,以免過量食入。
由于新資源食品一般未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又是直接入口的食品,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因此,有關部門應強化對新資源食品安全性的經常性評估,并對生產、加工和銷售環(huán)節(jié)從嚴監(jiān)管,從源頭上保障上市產品的安全;消費者面對明目繁多的新概念、新功能食品更應理性選擇,并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食用,以確保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