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與更年期,都是心理敏感、情緒不穩(wěn)的“是非期”,一個叛逆,一個專制,這兩個時期的人攪在一個屋檐下,一定消停不了。這正是本劇的生命源頭,劇名提煉得十分惹眼,卡通化的片頭語字體與青春飛揚的歌詞,更折射出導(dǎo)演對劇目氣質(zhì)的輕喜劇化、勵志化定位。
故事的展開盡可能靠攏青春期與更年期:青春期代表鄧家齊以犧牲自己的幸福為代價,來向父母證實他們強加給子女的人生路線是完全錯誤的,一結(jié)婚就開始為離婚而折騰,馬伊俐十分亮眼地扮演了他無辜的三好媳婦;更年期代表家齊媽媽不喜歡兒子女友,給兒子包辦了婚姻,本來自己滿意得不行,后來又因小兩口太好吃媳婦的醋,再后來兒子寫不出劇本又賴兒媳沒有兒子前女友那么懂事業(yè)……小的較勁,老的來勁。
不過,熱鬧流行的戲碼只注重了“熱鬧”本身,卻放棄了細(xì)節(jié)的考究與情感的自然流淌:鄧家齊這個始終像鐘擺一樣搖擺、沒有責(zé)任感的男人有何魅力讓飛兒(女主角)決心閃婚?又讓曉鷗(女二號)這個富家女一往情深? 當(dāng)飛兒與鄧家齊結(jié)婚后,飛兒與曉鷗應(yīng)該都會產(chǎn)生正常女人羨慕、嫉妒、恨的心理變化,畢竟情感就像染布,一旦染了色,何以干凈如初?可是,本劇卻讓所有可能暴發(fā)的矛盾都消融于飛兒的溫順與賢良,她甚至可以在老公提出離婚的情況下在家里給老公與情敵燒菜做飯,照顧情敵。三角關(guān)系自始至終沒有劍拔弩張,最初與最終都一樣模糊不清。我所看到的鄧家齊是一個自私逃避的人,從頭到尾都是。結(jié)局雖是歡喜的,但這個人物的道德缺失,并沒有通過一個能夠說服人的途徑來完成補救。 劇中父母、妻子、前女友、哥們兒,都默許與縱容了男一號的玩世不恭,這讓我不由懷念起韓劇《浪漫滿屋》中的RAIN與宋慧喬,新歡與舊愛之間那種最自然不過的情愫漸變,最終水到渠成,也眾望所歸。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中蜻蜓點水的劇情比比皆是:賀飛兒動機不純或者說只是為了母親和鄧家齊閃婚,已是讓人糾結(jié)的開始,怎么看都不像她這個理性的女孩所為。劇情最后她還是選擇了鄧家齊,她一直聲稱她愛他不能離開他,觀眾卻看不到她何以嫁,何以愛? 白曉鷗在處理她和鄧家開場的矛盾時,一個玩消失就解決了。然后鄧聯(lián)系不上她,卻又在鄧婚前派對出現(xiàn)。諸如此類老掉牙的橋段總是在劇情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刻出現(xiàn)。
演技上,老一輩演員把人物表現(xiàn)得很有特色,特別是苗子媽、飛兒媽和家齊媽,表現(xiàn)出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母親特色,很有看頭,雖說是配角卻撐活了劇情,群像生動。苗子和穎子的表演也可圈可點,演技好過劇情。
整個劇情就像一些有小特色的五官,但湊在一起卻沒有整體感,挺好玩的題材由于沒有精心推敲,不重細(xì)節(jié),硬傷頗多。只能說:本以為兩期對壘是塊巨石,會擊起千層浪,不想,卻蜻蜒點水地只濺起了些微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