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09年,在《變形金剛2:墮落者的復仇》首映式之后的晚宴上,導演邁克爾·貝當著眾多興致勃勃的捧場者語氣堅定地稱,他將暫別這套系列賣座電影,進入不定期修整。言外之意,第三部的導演人選派拉蒙公司需另請他人了。但精明的派拉蒙公司不會輕易放過他,許以百般實惠。一個星期后,這個高調宣布的決定就被邁克爾·貝自己拋諸腦后,答應繼續(xù)執(zhí)導第三部。但派拉蒙還面臨一個更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說服邁克爾·貝在第三部中使用3D技術。對于電影公司而言,雖然3D意味著更高的預算,但同時也預示著更輝煌的票房進賬——2010年,北美范圍3D電影的票房占票房總數(shù)的21%,高達22億美元。
但邁克爾·貝一度是好萊塢導演界出了名的“反3D”人士,他曾輕蔑地稱3D技術為“騙人玩意兒”,至少絕不適合他所擅長的凌厲快速、充滿攻擊性的動作片場面。但誰也沒想到,派拉蒙請出了一位秘密說客說服了邁克爾·貝。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隆。
邁克爾·貝和卡梅隆相識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邁克爾·貝的導演事業(yè)剛剛起步,奉卡梅隆為“偶像”。當時,正在拍攝《泰坦尼克號》的卡梅隆邀請貝到影片拍攝現(xiàn)場參觀。十余年后,卡梅隆再次邀請邁克爾·貝參觀《阿凡達》片場,但貝對3D設備并沒有表現(xiàn)出足夠興趣,他說:“這些玩意兒真不是我的菜?!钡珶崆榈目仿猿窒蛴悬c不情不愿的邁克爾·貝展示3D攝影機的威力,以及3D技術將會呈現(xiàn)的效果和接近無限的延展性。正是這一關鍵舉動讓耗資1.95億美元的《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得以在不久后的6月29日以3D形式走上銀幕。最先進的視覺效果結合邁克爾·貝式的火爆動作場面,“汽車人”、“霸天虎”和人類之間這場拯救地球的終極戰(zhàn)爭將會以各種攝魂奪魄的場面展現(xiàn)出來,光想象一下就足以令全世界影迷蠢蠢欲動。
上個月,在由《好萊塢報道》和派拉蒙公司聯(lián)合主辦的一次論壇上,一幕以“3D技術的前景和局限性”為主題的“演出”拉開大幕,主角是46歲的邁克爾·貝和56歲的詹姆斯·卡梅隆。貝之前秉承的傳統(tǒng)電影哲學和卡梅隆對數(shù)字技術的狂熱可謂針鋒相對。兩位作品總票房超過百億美元的巨擘之間的討論,可謂“一字千金”的重量級對話。
主持人:邁克爾,在兩年前的美國ShoWest電影產業(yè)博覽會上你獲得過先鋒電影人獎(Vanguard Award),但你一直表示對3D技術興趣不大,甚至稱它為“騙人玩意兒”,現(xiàn)在你好像改弦易張了,能說說為什么?
邁克爾·貝:好多年前,夢工廠動畫公司CEO杰弗里·卡岑伯格(Jeffrey Katzenberg)給我打電話說:“你應該去試試3D,我需要你這樣的導演拍3D電影。”我回答他:“謝了,杰弗里,可我沒興趣。”我當時在拍《變形金剛》第一部。后來詹姆斯·卡梅隆邀請我去《阿凡達》片場參觀,我們倆在他拍《泰坦尼克號》時就認識。我走進片場,滿屋子的人和滿地的光纜,還有鋪天蓋地的計算機設備,多得超過你想象。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些玩意兒真不是我的菜?!?。但詹姆斯非常有禮貌,他看到我后停下手頭的拍攝,親自帶著我參觀。你知道我其實是個老派作風的人,喜歡傳統(tǒng)的錐透鏡攝影機、35毫米膠片這些可以摸得著、親手操縱的直觀設備,3D顯然不是這樣,它們都是些0和1組成的數(shù)碼(編者注:指現(xiàn)代計算機的二進制代碼)。詹姆斯當時對我說:“我們的威塔系統(tǒng)(WETA)有最棒的圖形處理功能。”我對他微笑,心里想的卻是“鬼才知道你在說什么”。之后電影公司問我可不可以考慮拍攝3D版《變形金剛》,我做了大量調查研究,最后打電話給詹姆斯詢問他的意見,他告訴我:“你不妨把3D想象成玩具,一種能夠幫助你創(chuàng)造靈感和經驗的新鮮玩具?!蔽乙恢倍荚噲D為觀眾營造暑期檔電影的新體驗,所以也就接受了嘗試3D的決定。
主持人:詹姆斯,你為什么認為《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試用你那套新開發(fā)的系統(tǒng)(卡梅隆-佩斯公司研發(fā)的3D攝像系統(tǒng),兩臺數(shù)字3D攝像機延按設定好的軌道同步拍攝)?
詹姆斯·卡梅?。何艺J為所有的電影最終都會得益于3D技術,直接或間接。當我知道《好萊塢報道》要舉辦一個以3D為主題的論壇時,我就想我得帶上邁克爾·貝一起去,因為他電影里那些非常獨特的慢動作鏡頭會時常讓我產生類似“如果這個鏡頭做成3D那該如何炫”的想法。但我知道這會很困難,因為在貝的電影中,鏡頭位置的移動非常快。
邁克爾·貝:對,我的鏡頭里有很多運動元素。
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達》里,我操縱過所有設備,除了一種名為“斯坦尼康”(Steadicam)的電影攝影機穩(wěn)定機座,這種操作很專業(yè),要求很高,但整部電影里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鏡頭是在它的協(xié)助下由手持設備完成的,但拍攝數(shù)據(jù)會非常龐大。
邁克爾·貝:嗯,我能體會對付龐大拍攝數(shù)據(jù)有多麻煩。
詹姆斯·卡梅?。耗悴钸h了。
主持人:邁克爾你最后還是決定使用卡梅隆-佩斯公司開發(fā)的新系統(tǒng),使用的是哪種攝影機?
邁克爾·貝:我用的是什么?F35s?
詹姆斯·卡梅隆:我沒記錯的話你用的是F23s或者 F35s(編者注:兩者均為索尼公司生產的數(shù)字攝像機)。
邁克爾·貝:那機器很大很笨重,移動起來很費勁,我們起用的是《阿凡達》原班人馬,是目前最頂尖的工作人員。他們嚇唬我:“用這機器你每天最多拍十個鏡頭。”我說:“沒戲,我每天至少要拍50個?!弊詈笏麄円捕几狭宋业倪M度,
詹姆斯·卡梅?。何矣X得問題在于你決定得太晚了,如果你早點開始動手,很多問題會有更多時間來解決。
邁克爾·貝:第一天很不錯,我們拍攝月球部分的場景,效果很美,在立體空間里雕琢畫面細節(jié)的感覺棒極了,那天拍了一些很好的鏡頭。第二天早上醒來還在想:“我愛上3D了,這真是了不得的體驗。”這時制片人伊恩·布萊斯打電話給我:“邁克爾,壞消息,我們第一天拍攝的東西都沒了。”我大叫“你說什么!怎么會?”他沉痛地說:“硬盤??壞掉了。”我當時就想:“我的天,這種事不會天天發(fā)生吧?”
詹姆斯·卡梅?。鹤屇阌謵塾趾迣Π桑?br/> 邁克爾·貝:可我最后還是愛上它了。雖然有時候它很脆弱,如果對攝像機操作過于復雜,計算機就會無法處理導致死機,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我必須格外小心翼翼,放慢拍攝速度。3D技術就像譜寫音樂,可以任意選擇,多點這個效果,少點那個效果。
主持人:實現(xiàn)了之前沒有嘗試過的東西嗎?
邁克爾·貝:很多,在芝加哥我們把3D攝像機吊裝到鋼纜上,然后拍攝跟隨飛行器穿越一個大峽谷的場面,以將近150英里的時速,太令人驚奇了。
詹姆斯·卡梅?。悍浅??,我剛看過這個片段,我喜歡鏡頭展現(xiàn)出的縱深度,我也喜歡那種咄咄逼人的3D效果,像是整個畫面朝觀眾迎面撲過來一樣。
主持人:3D對影片預算的影響大嗎?
邁克爾·貝:如果想做好的3D,就得花大價錢。攝像設備非常昂貴,而且這些最先進的技術需要專業(yè)人士操作。當你需要某種特效時,就要先請數(shù)字美術設計,還有其他的技術調整等等?;旧?,費用取決于影片3D鏡頭的數(shù)量,拍攝3D并不容易。
主持人:是否會拉長拍攝時間?
邁克爾·貝:對我來說并沒有。我對于拍攝時間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我會親自和劇組的人試驗拍攝,然后根據(jù)這個計時。我會在片場交叉進行幾項工作,我的攝制組非常訓練有素。但在片場,由于3D技術需要兩臺攝像機同時進行,所以速度相對我以前的拍攝放慢了很多。對于做后期轉換技術的工作室我們也進行了嚴格的選擇,花了7個月時間考察各個工作室才終于找到滿意的。另外3D攝像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跟普通膠片攝像機比起來,視覺上也需要一個適應時間。
詹姆斯·卡梅隆:我就不會,我的設備都是量身定制的。
邁克爾·貝:當然了,那家公司都是你的。
詹姆斯·卡梅?。航窈竺總€電影人都會使用3D技術。我從1995年開始接觸3D,2000年和攝影師文斯·佩斯開始研發(fā)3D攝像系統(tǒng),經過7年的發(fā)展才應用到《阿凡達》的拍攝中,最開始有一點科學試驗的性質,實際拍攝的攝像機數(shù)據(jù)也需要不斷調試,但幾周之后,我們開始進入“綠幕”拍攝階段,這時3D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無遺,它可以達成很多復雜的特效,之前調試所消耗的時間也都在這一階段補回來了。
邁克爾·貝:對,在拍攝實景場面時3D比較有挑戰(zhàn)性,因為有自然光線都諸多因素。
主持人:邁克爾,盡管目前技術還有瑕疵,但你是否承認你現(xiàn)在對3D的態(tài)度已經改觀了?
邁克爾·貝:我并不認為所有的電影題材都適合用3D表現(xiàn),但《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和3D確實是絕配,它會徹底改變觀眾的觀影體驗。
主持人:還會拍第四部嗎?
邁克爾·貝:那可說不好,拍這電影很辛苦。
主持人:兩位導演還有什么想法是3D目前還做不到的?或者希望3D技術今后能實現(xiàn)怎樣的突破?
詹姆斯·卡梅?。壕吞匦Ф?,現(xiàn)在已經沒有什么你想象得出但技術上做不到的東西了——只會有時間和價錢的問題。數(shù)字技術最讓人著迷的就是它沒有上限,想象空間永不封頂,始終有發(fā)展空間。就3D技術而言,我們在努力讓攝像機更加輕便,更加實用,更加智能化。
邁克爾·貝:目前運作得很不錯,但我也希望拍攝設備更加便攜,比如可以讓我扛著攝像機跑來跑去,想拍運動拍運動,想拍特寫拍特寫。
詹姆斯·卡梅?。哼@個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做到了。
邁克爾·貝:現(xiàn)在?拍《變形金剛3》時我可沒趕上。
詹姆斯·卡梅?。耗阌惺裁纯杀г沟??想想我吧,拍《阿凡達》可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