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養(yǎng),不是表現(xiàn)在所謂“應對”之術上,不是去擅長偽裝、偽善、掩藏之術,而是要懂得如何更有效率地認知媒介、運用媒介,懂得如何堂堂正正地發(fā)布信息。
幾年前,一位行政學院的朋友申請到了一個課題,曰“如何應對媒體”。立項不易,故做得認真。從大綱形成到分章寫作,幾次邀我參與討論。朋友熱情,邀你幫忙出主意、提建議,但我對于這樣的題目心有疑惑。這些年來,此類題目多而又多,簡直可以說“鋪天蓋地”。許多地方給黨政干部開設的培訓課中,就有“如何應對媒體的技巧”之類的課程,有很多圍繞“應對之術”的所謂“模擬訓練”。問題在于,這樣的命題真能成立么?
在“應對”思維下,公眾和媒體被假設成了“防范”對象,它們是要“惹事”的、找麻煩的,所以你得精于“應對”。一些地方一遇“出事”,第一反應,不是公布信息公開,公諸事實真相,而是想方設法如何“捂蓋子”、如何防范媒體“捅婁子”,“應對”得十分嚴密。實在捂不住了,就勉強地、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公布一些情況。雖然“應對”技巧玩得挺圓熟,但搞得小道消息漫天飛,甚至引發(fā)更大、更激烈的群體性事件。
這涉及到一個基本判斷:媒體是用來“應對”的嗎?
媒體是現(xiàn)代公器,也是資政之器,它不是一個異己的存在。為什么會出現(xiàn)媒體?因為媒體具有信息傳遞、傳播和溝通的基本功能。現(xiàn)代傳媒網(wǎng)絡構建了新的社會形態(tài),媒體邏輯的擴散,實質(zhì)性地改變了生產(chǎn)、經(jīng)驗、權力和文化過程。一個害怕媒體,不善于運用媒體,心心念念如何“應對”,把媒體當作潛在威脅,甚至問出“你們準備為黨說話,還是為群眾說話?”這種問題的人,是缺乏領導者基本素養(yǎng)的。起碼說明他對傳媒政治時代公共行政的性質(zhì)、公共管理的特點,存在著認知上的盲點。
從另一方面看,現(xiàn)代社會的特質(zhì)是什么?人類社會“現(xiàn)代性”的本質(zhì)屬性之一,就是信息公開、透明、健全。而公共部門的信息,在屬性上是公共的、大眾的,它不為某些部門所專屬,不應為部門所壟斷。包括信息公開在內(nèi)的政務公開,是現(xiàn)代公共行政題中應有之義,不是對公眾的一種“恩賜”。事實上,在今天傳播渠道日益豐富,“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你不發(fā)布信息,別人就通過其他途徑獲得信息。云南省委新聞發(fā)言人伍皓在談到這一點時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是政府,不是地下黨,應該堂堂正正地公開信息?!眽艛喙残畔?,漠視信息的公共性、社會性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重要的問題還在于,在“道”與“術”的關系上,孰為本?孰為末?大道隱沒,“術”橫行天下,決非是科學而有效的治政之道?,F(xiàn)在輕“道”重“術”,什么事情喜歡玩智術、玩技巧,這是與“現(xiàn)代性”相背的習性。今天,媒介素養(yǎng)是領導者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但這種媒介素養(yǎng),不是表現(xiàn)在所謂“應對”之術上,不是去擅長偽裝、偽善、掩藏之術,而是要懂得如何更有效率地認知媒介、運用媒介,懂得如何堂堂正正地發(fā)布信息。
對于公眾和媒體,我們應有更多的真誠、真實和真情?!按蟮乐幸?,天下為公”,在這上面,其理相同?!皯獙λ季S”要不得,與其崇尚、研習所謂“應對”之術,不如好好體悟傳媒政治時代的治政之道,好好學習如何老老實實地發(fā)布信息。
總之我們應有這樣的認知,作為公共之器,媒體是用來資政,用來共享公共信息,用來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公眾知曉率的,不是用來“應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