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解析】
圖表分析題是要求考生根據(jù)圖表中的有關內(nèi)容,分析有關材料,辨別或挖掘某些隱含性的信息,或對材料進行綜合性評價的一種新題型。它綜合考查考生從原始材料中篩選信息,進行分析、綜合,并運用簡明的語言進行概括、推斷、評價的能力。
圖表題是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睆倪@樣的意義上說,圖表題考查要求考生能獲取資料,分析整理資料,并且能用文字、圖表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圖表題往往以課程整合為基點,強調學科滲透,強調文學、文化素養(yǎng)的積累,強調生活體驗,強調自主表達、創(chuàng)新思維,強調對材料的分析、整理等實踐能力。
圖表題一般以一個材料或一則新聞事件作為題材,或者提供一組具有邏輯關系的專題材料(專題材料的呈現(xiàn)方式有文字、表格、漫畫、徽標等),通過問題帶動探究。圖表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相同或不同材料的觀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歸納提煉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類題目考查范圍較廣,包含信息量大,側重于探究,考生須熟悉探究的每個過程和環(huán)節(jié),最后把探究的觀點或規(guī)律等用文字準確地表達出來。專題內(nèi)容涉及社會熱點、人物、成長體驗、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讀書等。
【應對技巧】
在解題的過程中,圖表題一般可遵循下面的步驟:
第一步:仔細審讀扣題旨。包括審讀圖表的標題、內(nèi)容和題目要求。有些細節(jié)(如表注)也要認真審讀。
一審標題。標題往往是對整個圖表內(nèi)容的概括,反映了圖表的主題。因此,標題對我們答題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標題,就圈定了答題的范圍,把握了答題的主題,明確了解題方向,答題就不會走題。
例1:下面是對不同學段學生體育鍛煉的科學性的調查。閱讀下表,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體育鍛煉的科學性(%)
上題中圖表的標題為“體育鍛煉的科學性”,也就告訴我們表格反映的是不同學段學生對體育鍛煉科學性的認識的深淺,而不僅僅是不同學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的不同。
二審圖表。圖表是得出結論或反映問題的主要依據(jù)。在審圖表時,考生要特別重視數(shù)據(jù)變化。數(shù)據(jù)的變化往往說明了某項問題,而這可能正是這個材料的重要之處,這也是得到結論的源頭。我們可對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變化,發(fā)現(xiàn)差距,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得出結論。
上題中,通過橫向比較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差距:不同學段的學生認識不到體育鍛煉的科學性(認為“無所謂”和“不需要”)的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比例要遠遠高于認識到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做了”)的人數(shù)比例;通過縱向比較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這樣一種變化趨勢:隨著年級的升高,“做了”的人數(shù)比例越來越高,而認為“無所謂”和“不需要”的人數(shù)比例則越來越低。
三審要求。根據(jù)考題要求提供的“信息”,帶著“問題”審讀圖表,使審讀更具指向性,能更準確地把握圖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圖表沒有標題,但在題目要求中告訴你這是一張什么圖表時)。同時也只有根據(jù)要求答題,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題偏向。
第二步:認真思考找規(guī)律。在前面仔細審題的基礎上,根據(jù)觀察所得,結合標題、圖表內(nèi)容和要求,運用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方法進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關材料的相互聯(lián)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閱讀圖表首先應讀圖名、讀圖例、讀內(nèi)容、讀功能、讀附注等環(huán)節(jié),不局限于某一點或某一面,不放過圖表中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進行正面和側面、縱向和橫向的多維思考。其次,應及時篩選信息,努力尋找信息點,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揭示圖表的本質和要旨,然后把數(shù)據(jù)或圖示信息轉換成文字,實現(xiàn)質的飛躍。
例2:世界城市化進程:擁有8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數(shù)量。
1995年全世界擁有8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數(shù)量,由1975年的11個發(fā)展到23個,其中增加的12個全都來自發(fā)展中國家。預計到2015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見,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城市化進程中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8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將發(fā)展到36個,增加的數(shù)量仍全部來自發(fā)展中國家扮演了主要角色(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三步:準確歸納善表述。首先,根據(jù)要求來答題,問什么答什么,怎樣問怎樣答;其次,歸納概括是這類題目的共同點,不少題目常有字數(shù)限定,所以語言表達一定要簡明、扼要、有條理。還有,就是要用合乎試題風格的語言重新組織探究結果,保證所答語句合乎題目要求,簡潔、通順、全面。
如:例1就可以概括為:“學生普遍對體育鍛煉的科學性認識較膚淺,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對此的認識也在逐漸提高?!?br/> 【真題講解】
1.(2010年江蘇省常州市中考語文試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我國古代詩畫的特點之一??戳擞颐娴膱D片,除了想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外,你還會想到哪些古詩名句?請寫出其中的兩句。
解析:此題主要是觀察畫面,理解意境,然后調動平時積累,這類題是最簡單的。如答“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明月松間照,青泉石上流”或“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等,則不能得滿分。
參考答案: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
2.(2010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某學校醫(yī)務室于I985年、l995年、2005年,對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中學生(俗稱70后、80后、90后)開展了“初中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根據(jù)調研的結果,繪制了下表:
?。?)根據(jù)上表,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合自己的體會,簡要分析產(chǎn)生這一結論的原因。
解析:70后、80后、90后,表格中有兩項是逐漸增加的:身高和體重,有一項是逐漸減少的:身體機能綜合素質。所以(1)題可以概括為:90后中學生的平均身高、體重增加,但身體機能綜合素質降低。
90后中學生的身高、體重增加,說明現(xiàn)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身體機能綜合素質下降,是因為現(xiàn)在中學生鍛煉時間少、沒有鍛煉的習慣,所以(2)題可以概括為:產(chǎn)生這一結論的原因有兩點:①是條件優(yōu)越,營養(yǎng)好;②是缺少鍛煉。
參考答案:(1)90后中學生平均身高體重增加,但身體機能綜合素質下降。(2)①條件優(yōu)越,營養(yǎng)好;②缺少鍛煉。
3.(2010年四川省達州市中考語文試題)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今年中國的主題是“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翠屏中學九年級四班的同學決定在這一天舉辦一個“綠色先鋒行”的班會活動,請你參與。
這是該班××同學搜到的一幅圖片,請你解說。(提示:從畫面內(nèi)容和寓意兩方面解說)
解析: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綠色先鋒行”,緊扣住圖片的主題,簡明、通順表達。概括內(nèi)容要能找出三種照明方式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寓意要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分析時扣住“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的主題。
參考答案:內(nèi)容:生活中常見的三種照明方式,從左到右依次是燃燒的蠟燭,點亮的白熾燈和節(jié)能燈,三種照明方式釋放的CO2從左到右越來越少。
寓意:提倡日常生活中使用節(jié)能燈,減少CO2的排放量,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4.(2010年湖北省黃岡市中考語文試題)閱讀下列表格,寫出你的調查結論,并談談你對就讀職業(yè)中專(包括理工中專)的看法。
我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完成這道題時,考生需明確兩點:(1)結論能反映表格情況,表達要清楚。(2)談看法時,要實事求是,道出心聲,表述要完整。
參考答案:結論:學生或家長都希望自己或子女讀高中,而不愿讀職業(yè)中專,希望進入社會的則更少。
我的看法:示例一:我認為,考不上高中,去讀職業(yè)中專也挺好的,職業(yè)中專培養(yǎng)出來的是技術型人才,而國家缺少的就是這種人才,好就業(yè),這是一大特點。另外,讀職業(yè)中專國家有補貼,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呢?示例二:我個人覺得讀職業(yè)中專不好。聽說我們這個地方的理工中專,管理松散,師資薄弱,學生們根本學不到什么真本領,將自己的大好時光浪費在校園里,得不償失呀!示例三:我覺得讀職業(yè)中專也挺好的,再好的學校也有后進生,再不好的學校也有優(yōu)等生。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靶扌小本褪且覀儑栏褚笞约?,勤奮努力,刻苦地學好一項本領,我覺得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讀理工中專,一定會有出息。
5.(2010年河南省中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
材料一:隨著“家電下鄉(xiāng)”活動的不斷推廣與深入,我國電視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2008年民眾對各種媒體的使用情況調查表(%)
材料三:據(jù)《教育時報》5月4日報道,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了面向全國數(shù)字電視用戶的“中學生頻道”。該頻道發(fā)揮媒體資源優(yōu)勢,使各地中學生共享優(yōu)質課程資源。同時組織優(yōu)秀教師和教學專家,圍繞教學難點解疑釋惑,輔助教師課堂教學。此外,該頻道還開設了供家長觀看的欄目,意在引導家長關注素質教育,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從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問題:結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話題,從材料二中提取一條主要信息。要求書寫正確、端正、整潔,不超過16個字。
解析:這道探究題分別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為考生提供了三則材料,主要考查考生對材料的篩選提煉與歸納概括能力。作答時考生需要按照解題的步驟進行: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問題要求如下:(1)篩選出三則材料共有的話題;(2)從材料二中提取信息;(3)書寫正確、規(guī)范。然后閱讀這三則材料,整體感知信息。三則材料共有的話題是電視的普及率、使用率高。接下來考生就可以從材料二中提取相關信息,材料二表述的是各種媒體使用率的問題,與上下材料相關的內(nèi)容就是“電視”的使用率。最后考生把歸納的信息進行梳理,正確地書寫出來。
參考答案:電視是民眾使用率最高的媒體。
【綜合訓練】
1.下表中是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獲得的部分數(shù)據(jù),請你用文字表述2009年的變化情況。(不超過35字)
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對1萬多名兒童視力狀況的調查結果。
材料二:造成視力近視的原因
專家說,近視的成因主要在于近距離長時間的刺激會加速眼睛從遠視狀態(tài)向近視狀態(tài)改變。電視、游戲機和計算機在學生生活中的出現(xiàn)等因素,都是導致學生近視的原因。
材料三:孩子回家以后,很多家長出于一種望子成龍的心情,不斷地給孩子增加課外作業(yè),讓其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輔導班等等,擠占了他們大量的戶外活動、體育鍛煉的時間,這也是造成近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問題:請綜合上面材料,對學生的近視情況及成因進行解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細觀察下面一幅圖,對畫面中的人你是怎么看的?請用一句話表述你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分別給下面的兩個圖標作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細觀察下面這幅圖,按要求回答問題。
?。?)請簡要說明這幅圖的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說這幅圖給我們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開幕。山東館以“齊魯青未了”為主題,向世界展示山東的風采。班級開展“走進山東館”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根據(jù)要求完成下面各題。
?。?)你是怎樣理解山東館“齊魯青未了”這一主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圖為山東館。場館設計體現(xiàn)“海岱(指泰山)交融”的理念。請你寫一段文字,說說該場館的外形設計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理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據(jù)下表,請講一講新加坡華人家庭用語的實際情況,所補寫文字不要出現(xiàn)百分比或其他數(shù)字,不超過35字。
新加坡華人家庭用語統(tǒng)計表
注:16%未填家庭用語。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因為英語是新加坡主要官方語言,所以也有相當一部分華人家庭使用英語,或英語、華語兼用。
8.按要求回答問題。
影視節(jié)目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為了解同學們對國產(chǎn)動畫片的評價,我市某中學春風文學社對本校初三(1)班5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見下表。
學生對國產(chǎn)動畫片的評價表
?。?)從上表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國產(chǎn)動畫片的改進,你有什么好的建議?(所提建議不少于兩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