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課中如何鍛煉學生身體”似乎可以算一個再平常不過,最沒有新意的題目了。殊不知,它卻是一個爭議最多、最沒有共識,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最沒能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它已成為一個難題,在當前中國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體育教學質量亟待提高的今天,它是一個最急需討論、最亟待解決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正因為如此,筆者把這個題目作為2011年自己領銜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在此談談在這方面的認識和想法,與各位同行交流。
其實,談到“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我們大家唯一可以想到,也是在體育教學中最可能實施途徑就是“在每堂的體育課中合理地安排有針對性的,可以對學生身體產(chǎn)生改善作用的身體練習,并科學合理地實施這些練習”,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課課練”。但是,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課課練”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對體育課程和教學有正確和全面的理解,也需有對課中體育鍛煉進行科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
1.在今天,我們應如何看待“課課練”
多年以來,我國一直都有“課課練”的體育教學實踐,應該說,這也是中國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杰出創(chuàng)造之一。上世紀80年代,“課課練”在中國的中小學校中為廣大體育教師所接受,并得到一致的推崇,并為學生的身體鍛煉做出了貢獻。在“課課練”實踐的引導下,“循環(huán)練習法”“上下肢運動配合”“體育課運動負荷預計與評價”“心律曲線的類型研究”等探索也隨之出現(xiàn),掀起了在體育課中科學鍛煉身體運動的陣陣高潮。但后來“課課練”卻迅速地“退燒”了,甚至還受到某種程度的批判,最終在90年代初期“課課練”幾乎不再被人們提起,蓬蓬勃勃的教學改革研究中少有了“課課練”的影子。筆者認為“課課練”的消退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教育改革的展開,體育也日益強調讓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進行體育學習,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受到更多地關注,而帶有一定強迫性且比較枯燥和辛勞的“課課練”在主、客觀上都受到了輕視。
(2)多年來“體育教學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增強體質,還是傳授技能”的爭論此時已經(jīng)演變成為“真義體育”與各種強調運動技術教學的理論之間的爭論,而“真義體育”理論流露出的某些偏執(zhí)反而使得體育教學要增強體質的呼聲越來越顯無力,與此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課課練”實踐也自然受到了影響。
(3)體育課進行科學體育鍛煉的探索中逐漸出現(xiàn)了教條主義的傾向,甚至在部分心律曲線評價研究中還出現(xiàn)了“偽科學”傾向,這引起了一線體育教師和學校體育研究者的共同反感,也間接地導致了與“課課練”有關的研究與探索的迅速“降溫”。
(4)上世紀90年代初期和中期,發(fā)祥于國內(nèi)外的各式“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流行中國,體育教學也一改強調刻苦鍛煉的風氣為強調快樂游戲的風氣,這也是“課課練”實踐迅速“退火”的另一客觀環(huán)境。
2.什么是科學合理的“課課練”
通過前面的討論可以看出,“課課練”是通過體育教學有效鍛煉學生身體的好辦法,但其實施卻也要求著很高的科學性和技巧性?!罢n課練”做得好,可以成為體育課的有機內(nèi)容和精彩看點,做得不好,也很可能成為體育課的累贅和干擾因素。那么“課課練”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就自己的體會做以下總結供大家討論。
(1)鍛煉的目的要清晰準確
“課課練”不只是做了有一定運動量的身體練習就行的事,科學的“課課練”要有相對明確的健身目的,還要有比較長期的計劃,才能保證科學和全面地鍛煉學生身體。筆者認為,“課課練”的主要鍛煉目的和具體的指向應是表1中的幾種。
(2)鍛煉的內(nèi)容要多樣有趣
以往的“課課練”的內(nèi)容,明確地指向有效率的身體鍛煉,練習的內(nèi)容往往也是比較常規(guī)的練習動作,而這些動作雖然比較規(guī)范,鍛煉效果也好,但往往缺乏新奇性和趣味性。以往的“課課練”很缺乏對學生鍛煉動機和感受的研究,因此在內(nèi)容上表現(xiàn)出“少變”和“枯燥”的特征。這也成為“課課練”缺少魅力,在后來“快樂體育”的浪潮中逐漸“失色”的原因之一。其實,各種有趣的“快樂健身”內(nèi)容很多,我們只有把這些好的內(nèi)容收集起來,交給一線的體育教師,就能保證“課課練”的活力和生命力。
(3)鍛煉的負荷要科學合理
“課課練”的科學性取決于運動負荷的科學性,但“課課練”的負荷控制比起其他情境下的負荷控制要受到更多的牽制,如:①時間方面的牽制,在體育教學中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課課練”;②技術學習的牽制,“課課練”在內(nèi)容上和練習量上必須考慮與體育教學的配合,一般以補充教學的形式為好;③場地器具的牽制,在體育教學中不可能準備很多的器材,也不可能安排很大的場地;④學生人數(shù)的限制,班級中多樣的學生不可能完全實施個性化的負荷安排。因此,體育課中的“課課練”的運動負荷安排有其自身獨特的規(guī)律,也要求獨特的技巧。從現(xiàn)在來看,“比較高強度的、安排有全身性健身練習的、多站的循環(huán)練習式的安排”比較符合中國當前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條件。
(4)鍛煉的形式要生動活潑
以往的“課課練”,雖有全班集體進行鍛煉的方法,也有分組進行鍛煉的方法,還有“循環(huán)練習法”式的鍛煉,但仍顯得形式單調,至少還沒有充分利用“比賽”“總結”“表現(xiàn)”等因素來激勵學生進行鍛煉。所謂“比賽”就是讓學生比賽誰的負荷量更大,比誰能做更多,比做得更正確;所謂“總結”就是讓學生在大家面前總結鍛煉的體會,推演出更多的練習方法;所謂“表現(xiàn)”就是在鍛煉一段時間后,讓學生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鍛煉效果,如肌肉的發(fā)達、柔韌的增加等,如此可以使“課課練”以及激勵學生鍛煉的方法更多樣、更活潑和更有效。
(5)鍛煉的時間要充分、有度
“課課練”的時間既不能過于短暫,使得身體鍛煉流于蜻蜒點水的過程,沒有實效性;也不能時間過長,以致影響運動技術教學(如果就是計劃之中的鍛煉課則另當別論),造成對體育教學的“喧賓奪主”。一般來說,如果是配合技術課的“課課練”應以10分鐘為高限。如果安排得好,10分鐘內(nèi)的身體鍛煉也可以達到較大的強度和負荷,取得很好的鍛煉效果。
3.至今有關控制和評判體育課中鍛煉的“運動負荷”的研究及其局限
多年來,體育教學負荷問題一直都是國內(nèi)外學校體育界的重要研究課題。在國內(nèi),對如何調控體育教學運動負荷的研究則更加細致和周到了,如體育課平均心率計算及合理性的研究、心率曲線描繪方法的研究、心律曲線的各種形態(tài)及其合理性的研究、練習密度計算方
法的研究、預計心律曲線和實際曲線吻合度的研究、在公開課中展示心律曲線方法的研究、在體育課中進行遙測心率的研究、心率測試器材開發(fā)的研究等等,可謂是豐富多彩。但是,這些研究似乎一直沒有觸及到課中科學體育鍛煉的“深水區(qū)”,一些重要的問題,諸如“什么是合理的運動負荷?”“如何促成最合理的運動負荷?”“如何簡易地判斷和控制運動負荷并使之合理科學的研究?”“班級授課條件下如何使運動負荷適應大多數(shù)學生甚至全體學生?”等都極其缺少。這些重要問題反而缺少研究的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這些研究有著很大的難度。
其實,面對40-50個不同身體條件的學生,面對著40-50個不同的鍛煉需要,要做到完全科學的“課課練”幾乎是沒有可能的。那些至今我們曾經(jīng)熱衷過的研究其實各自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見表2)。
可見,至今的運動負荷研究還不足以能科學地指導體育課中的體育鍛煉。所以當前體育課中的體育鍛煉的負荷還遠未得到科學的控制,還呈現(xiàn)出一種比較隨意的狀態(tài)??傮w來講,運動負荷偏小、鍛煉效果不佳是常見的現(xiàn)象,加之體育教師鍛煉指導能力和責任心等因素,體育課中身體鍛煉的有效性離體育課程的任務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
4.論評判和控制體育課中鍛煉“運動負荷”的簡易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身體鍛煉負荷還難有科學依據(jù)的當前,我們應該如何比較科學地控制體育鍛煉的科學性,來切實提高體育課中鍛煉身體的有效性呢?本文在此建議用以下幾個簡易的方法來判斷運動負荷,并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1)學生上完體育課臉是紅撲撲的
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應該出現(xiàn)臉紅撲撲的現(xiàn)象。如果上了一節(jié)體育課,學生的臉都沒有變紅必定說明運動量太小,但如果出現(xiàn)臉漲紅甚至出現(xiàn)臉色發(fā)青發(fā)白就說明運動量可能過大了。
(2)學生在體育課中有幾次中度的氣喘
學生在體育課中應該出現(xiàn)幾次中等程度的氣喘,如果一次氣喘都沒有出現(xiàn)那必是運動量太小了,但也不能出現(xiàn)氣喘噓噓的現(xiàn)象,因為那時的運動量可能是過大了。
(3)學生上完體育課應有微汗
學生在上完體育課后應該出有微汗,應該可以看到學生的前額部在陽光的照耀下有小小的汗珠在閃光,如果沒有一絲汗意就說明運動量太小。但是不能出現(xiàn)大汗淋漓的現(xiàn)象。
(4)學生上過體育課的第=天肌肉會酸痛
學生在上過體育課的當天和第二天應該有肌肉酸痛的現(xiàn)象,如果上了體育課都沒有任何肌肉酸痛感說明力量練習做得不夠。(雖然在心肺為主的練習后不必有明顯的肌肉酸痛,但如果較長時間里學生沒有肌肉酸痛了,教師就必須要加強力量的練習了。)
(5)在讓學生進行主觀評價時,學生會說“有點累”
體育教學的運動負荷也可以通過學生的主觀評價來判斷,如果學生被問到“今天的課累不累呀?”時,如果學生說“一點都不累”或“不累!”時,很可能是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過小了;如果學生說“真累”“太累了”“累死了!”時,很可能是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過大了;如果學生說“有點累”“挺累的”時,很可能是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比較合適。(本文順便呼吁一下對學生主觀評價運動負荷的研究,如果將學生的語言評價和心率進行對比,找到其中的對應關系,我們有可能找到一個簡便的控制和評價體育課負荷的方法。)
(6)不要忘記時時給體強的學生加量,給體弱的學生減量
控制運動負荷一定不要忘記的是:學生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我們往往在運動負荷評價和控制時都是以中等學生為參照的,但是兩頭的學生也很多,因此在必須照顧大多數(shù)學生的前提下,注意在布置任何練習時都要適當給身體好的學生加些運動量,同時要適當給身體差的學生減些運動量。
5.當前我們重提“課課練”需要注意些什么
“課課練”是上個世紀體育教學研究的成果,但對今天的體育教學改革具有著新的意義,我們非常有必要重新提倡。但畢竟現(xiàn)在的體育課程教學形勢與上個世紀的中后期有了變化,學生的身體情況和對體育的感受也有很大不同了,因此,在今天重提“課課練”時,我們必須注意以下的問題。
(1)在今天重提“課課練”,我們既要激發(fā)學生的鍛煉積極性,也要提倡刻苦鍛煉的精神,必要時還要有一定的強迫性,但這種強迫不能蠻橫和不講道理,而應是“一邊講道理,一邊練”“一邊誘導,一邊練”“一邊鼓勵、一邊練”“一邊看效果、一邊練”,千萬不能讓“課課練”回到“枯燥無味”的老路上。
(2)要將“課課練”與“體育課中運動技術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要避免“是增強體質還是運動技術”(現(xiàn)在還增加了“是健康還是運動技術”)等無意義之爭再次爆發(fā)。要認識到“身體素質和專項運動素質的發(fā)展都是運動技術學習的必要條件,反過來,技術學習過程也是發(fā)展身體素質和專項運動素質的途徑”,要認識到“體育對健康的促進主要是通過發(fā)展身體素質而實現(xiàn)的,而在這一點上運動技術學習與健康促進并不矛盾,而且有用的運動技術學習正是為了學生的終生體育鍛煉和身體健康服務的”。我們必須堅決反對“要體質就不要技術”“要健康就不要技術”的極端和偏執(zhí)。
(3)把“課中體育鍛煉”和“運動技術教學”結合起來的途徑就是要加強“運動素質練習”和“專項性體能鍛煉”,要大力開發(fā)既有利于學生身體鍛煉,又有利于運動技能增強的那些練習,包括各種組合性練習、小比賽和專項性素質游戲,以增強“課課練”對兩方面的實效性。
(4)要正確理解“快樂體育”和“成功體育”的思想本質,不為追求表面和低層次的樂趣而抵制體育課中的身體鍛煉,也不因為鍛煉而忽略體育的“PLAY”的特性,要認識到“充分的運動感”和“健身的快樂”本身就是體育的內(nèi)在樂趣,就是快樂體育的初衷之一,要明白“快樂健身”實現(xiàn)的關鍵是內(nèi)容的新穎和方法的活潑。
(5)鑒于當前中國學生體質的不良狀況,重提“課課練”還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貿(mào)然徒增運動量,以免引起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傷害,另外還要十分注意體育鍛煉的安全保障,還輔助以體育衛(wèi)生、合理營養(yǎng)和科學作息方面的工作加強。
(6)要嚴防“課課練”實施中的各種教條主義傾向,要防止體育鍛煉評價的“偽科學”傾向,要研究那些容易操作的、符合常態(tài)教學條件的、便宜和相對科學的負荷評價與調控方法,逐步地推進體育教學運動負荷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