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任前公示期間問題難查出,任后問題敗露后,原來群眾舉報反映的大都是事實的現(xiàn)象,在干部腐敗案件中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警惕
當前,正值一些地方黨委領導換屆之際,選人用人問題受到各界廣泛關注。
最近,在參與一次干部行賄受賄典型案件通報分析會上,筆者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問題:被通報的行賄受賄人員,當年在擬推薦提拔的干部任前公示中,幾乎都有群眾舉報。對這些舉報,組織部門也曾作過調查核實,但其結論大都是“無法核實”、“查無實據”,直至“不影響提拔使用”。為以示負責,相關領導同志還鄭重其事地在調查材料上簽了字。可當這些干部“出事”后,再同過頭來看,公示期間的群眾舉報,尤其是實名舉報反映的問題,大都屬宴。
筆者認為,像這種干部任前公示期間問題難查出,任后問題敗露后,原來群眾舉報反映的大都是事實的現(xiàn)象,在干部腐敗案件中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警惕。
任前公示過程中的“查無實據”,為何“出事”后常常屬實
主觀方面主要是對群眾舉報的認識不夠端正。有的認為被舉報的都是能力強的干部,他們在工作中難免要得罪一些人,不能因為群眾的“一點反映”便誤了他們的前程。有的是怕所推薦的干部一旦過不了任前公示“關”,會引起社會的很多猜疑和議論,給組織帶來不好影響,潛意識中并不希望把問題查得很清楚。還有的甚至片面地把舉報看成是群眾對黨組織的不信任,是“仇官”的一種表現(xiàn),覺得干部任前公示純粹是在自找麻煩。
客觀方面主要是對群眾舉報反映的問題查核不力。一是人力、時間難保證。組織部門直接從事干部監(jiān)督工作的人手比較少,市、縣組織部通常只有兩、三個人。而查核干部任前公示期間的群眾舉報,時間要求往往又比較急,有的時隔幾天就要上會研究,客觀上很難對問題進行深查細究。二是缺乏查證手段。對不少問題說是查證,實際上只是找有關當事人泛泛詢問了解而已。盡管大家心里都清楚,像這樣的詢問了解,是很難查出個所以然的,但卻感到很無奈。三是責任追究流于形式。到目前為止,幾乎還沒有看到真正因為查核舉報失真失誤而受到責任追究和處理的。也許正是這一點,不少同志都沒有把此“事”真正當回事。
警惕“帶病上崗”的負面效應
影響群眾參與監(jiān)督的積極性。群眾舉報是出于對腐敗的憎恨,也是對組織的一種信任。但當他們看到舉報反映的問題,總是難以引起組織部門應有的重視,一些確有問題的干部仍被提拔重用,不但感到懊惱和不安,也會認為干部任前公示只是在做做樣子走過場,提拔任用干部還是組織說了算,從而便逐漸失去參與監(jiān)督的熱情和信心。尤其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不時發(fā)生的舉報人明里暗里遭到打擊報復的事,讓群眾既為之懼怕又感到心寒。這也是目前一些地方群眾明知提拔的干部有問題,卻不愿舉報的重要原因之一。
敗壞干部隊伍的形象。俗話說:“一粒老鼠屎帶壞一鍋粥。”讓少數(shù)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直接受其沖擊和危害的是干部隊伍。少數(shù)有問題的干部一旦逃過了任前公示這一關,搞腐敗的膽子會更大。有的為撈回行賄買官花費的“成本”,會不擇手段、變本加厲地去腐化他人、謀取錢財,如同“毒瘤”在吞噬干部隊伍的肌體,敗壞干部隊伍的形象。
損害組織部門的威信。干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首先帶來的是群眾對組織部門選人用人公正性的嚴重質疑。特別是少數(shù)品行惡劣的干部,得到提拔還公開揚言“你們舉報有什么用,舉報一次我提拔一次”,這不但更激起了群眾對他們的憎惡,也引起了群眾對組織部門工作的不滿意、不信任,甚至認為組織部門是在“官官相護”,故意包庇有問題的干部。
形成整治用人不正之風的“護廉網”
破解此種現(xiàn)象,最關鍵的還是要堅持從查清核實群眾舉報反映的問題入手,動真格、出實招,以實際行動去消除群眾疑慮,贏得群眾信任,調動群眾參與監(jiān)督的積極性。
充分認識查清核實問題的重要性。黨政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自2000年實施以來,已有10多年了。實踐證明,這是擴大干部工作民主,落實群眾對選拔任用干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有效防止和糾正用人上失真、失察、失實的一項好制度。實施此項制度,要想取得好的成效,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廣大群眾的支持和熱情參與。這是推進整個工作的基礎。失去這一基礎,干部任前公示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是流于形式。而要想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提高群眾的參與熱情,及時查清核實問題,無疑又是重中之重的事。只有將問題查清核實并處理了,給群眾一個交代,才能取信于民,增進群眾對公正選人用人的信心。否則,你就是把干部任前公示的好處喊得滿天響,群眾也不會買你的帳。
改進查清核實問題的方法措施。首先是人力、時間要保證。在人力上,針對干部任前公示群眾舉報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的特點,要注重從組織、紀檢監(jiān)察、審計等相關部門抽調素質好、業(yè)務精的同志,組成調查隊伍,以滿足查核工作的實際需要。在時間上,要嚴防為了趕會議而草草了結查核工作。對問題沒有查清核實的,一律不得提交會議研究。其次是方式方法要改進。要認真借鑒國外查核官員問題的一些成功經驗和做法,賦予調查人員必要的查證手段和措施,包括必要的技術偵查手段。為排除地方干擾,對由本級黨委(黨組)管理干部的群眾舉報,不可輕意委托下級去查核;對下級管理干部的一些性質嚴重、內容具體、線索清楚的重要舉報,上級也應盡可能地派人去查核。為能走出“疑錯從無”的工作誤區(qū),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人選,應暫緩使用,必要時可將其調離現(xiàn)任崗位,待問題查清后再確定是否任用。在向被舉報人詢問情況時,要注意把握分寸和時機,以防“詢問”成為一種公開的“泄密”行為。對實名或當面舉報反映問題的,要適時向舉報者反饋調查處理結果。第三是組織協(xié)調要到位。要積極建立信訪、電話、互聯(lián)網“三位一體”的舉報平臺,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形成整治用人不正之風的“護廉網”。尤其是對具有傳播廣泛、交流便捷、保密性強等特點的網絡舉報,要積極加以支持、引導和管理,使此成為群眾監(jiān)督的重要途徑。組織、紀檢監(jiān)察、檢察、審計等監(jiān)督主體要建立溝通聯(lián)系制度,齊心協(xié)力,密切配合,努力形成查核群眾舉報的工作合力。
強化查清核實問題的責任追究?!敦熑巫肪哭k法》已明確設立了“帶病提拔”干部選拔任用過程的“倒查”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舉報查核工作責任制,明確受理、查核主要負責人和具體責任人的責任。對群眾舉報反映的問題不認真調查核實,造成用人失誤的,一定要及時查明原因,該追究的要追究,該問責的要問責,該處理的要處理(包括已經調任或離任的責任人),切不可概以“當時情況不明”為由,敷衍塞責,不了了之。
加強對舉報人的保護和激勵。一是要真心誠意地尊重和信賴舉報人。二是要為舉報人嚴格保密。要認真建立安全規(guī)范的舉報線索處理機制,在受理、分流、移送、轉辦等工作環(huán)節(jié)中,嚴格按照保密規(guī)定操作,將舉報線索的知悉面控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三是要嚴懲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打擊報復舉報人,是對民主、正義最粗暴的踐踏。對此一定要依法從怏從重予以懲處,絕不能手軟。這不僅是維護舉報人合法權益的需要,也是捍衛(wèi)社會公道正義的需要。四是要加強對舉報有功人員的激勵。不但要注重物質上的獎勵,更要注重精神上的褒揚。要采取多種形式,提高他們的政治待遇和社會地位。對符合干部任用條件的,應優(yōu)先予以提拔使用。通過對舉報人的褒揚激勵,伸張正義,弘揚正氣,不斷增進人們同腐敗行為作斗爭的信心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