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12月中旬,國民黨軍警奉令在湖南省省會長沙全城縱火,實行所謂的“焦土抗戰(zhàn)”。
“大火既起,老百姓慌不擇路,爭相出逃,擁擠踐踏,死傷甚巨”,十幾萬間民房、商店也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
寇鋒未到,而自己陣腳已大亂,一時間國內(nèi)輿論嘩然。在國人的痛罵聲中,蔣介石下令槍斃“長沙縱火案”的三個當事人:長沙警備司令酆悌、警備第二團團長徐和、長沙市公安局長文重孚,借他們的人頭平息民憤。
其實,“長沙縱火案”的幕后指使者正是蔣介石本人。據(jù)臺灣方面近年來公布的檔案材料透露,1938年12月12日上午9時,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曾接到蔣介石密電,令其派人將長沙城焚毀。張治中接到命令后,當即通知了酆悌,要其按密電令行事。
而至于是什么人放了第一把火,就連酆悌本人也不清楚。據(jù)抗戰(zhàn)時期擔任陳誠部情報處處長的張振國將軍回憶:長沙大火發(fā)生之后,他是處決酆悌等三人的監(jiān)斬官。行刑前,他單獨提審過酆悌。酆悌坦言,大火燒起時,他正在家里睡覺,被隨從喚醒后,他深感驚疑:怎么這么快就在全城縱火了?他馬上去找張治中,請示善后,但不得要領(lǐng),而張治中也很快就匆匆撤離。也正因為如此,酆悌在接受特別審判委員會審判時,似有難言之隱,一再長嘆。但他沒把責任推給張治中。在口供筆錄中,他還寫上“一切責任由我全負”一行字。
酆悌出生于三湘大地,曾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與陳賡、左權(quán)、曾擴情等皆為同學。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經(jīng)同鄉(xiāng)宋希濂介紹,酆悌加入了國民黨。學成畢業(yè)后,酆悌被分配從事軍隊政治工作,“他能說善寫、精明強干,給蔣介石留下了良好印象”。
1926年5月,年僅23歲的酆悌即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一師代政治部主任,隨后更是躋身蔣介石“十三太?!敝?。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第一軍一師七團抓住了中共領(lǐng)導人周恩來,副師長主張將周恩來就地槍決,欽佩周恩來的酆悌不忍心眼睜睜看著其被殺害,決定去關(guān)押周恩來的寶興里天主教堂,勸其發(fā)表一個“脫離中共”聲明,以保全性命。不想當時團長鮑靖中等人已商定以押解周恩來去師部的名義在中途將其釋放,酆悌得悉此事后予以默許,周恩來遂被秘密釋放,脫離了險境。不料,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前夕,酆悌縱容部下放走周恩來一事竟被一好友密告戴笠,戴笠向蔣介石稟報,蔣介石深感震動,對酆悌的忠誠產(chǎn)生了嚴重的懷疑。
1928年春,中統(tǒng)特工逮捕了中共著名人物華克之,將其秘密關(guān)押于南京羊皮巷陸軍監(jiān)獄。酆悌為營救好友,不惜同CC系鬧翻,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和關(guān)系,暗中將華克之保釋出來。待抗戰(zhàn)爆發(fā)后,華克之又參與策劃了“孫鳳鳴刺殺汪精衛(wèi)案”。
事情暴露后,蔣介石獲悉酆悌與華克之有過來往,很是惱火,特意召來酆悌詢問詳情。此時酆悌已是三民主義力行社書記兼訓練總監(jiān)部軍教處長,被蔣介石視為親信,他深知躲不過去,便承認自己確實幫助過華克之,但動機是想爭取他轉(zhuǎn)變立場,“為領(lǐng)袖效力”。結(jié)果,酆悌挨了蔣介石一頓痛罵,還被撤去力行社書記之職,蔣介石也因此萌生了除掉酆悌的念頭。
正因為如此,此次長沙縱火案,軍法處本來只判了酆悌10年徒刑,文、徐二人亦各判徒刑,但蔣介石1938年12月17日來長沙視察,接到判決報告書后,提筆加上“瀆職殃民,一律槍決”八個字,酆悌遂被處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