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力(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雙線盾構隧道開挖地表沉降規(guī)律研究
□王躍力(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隧道開挖會對周圍土體產生擾動,部分土體應力的釋放將打破原有土體的應力平衡,在新的應力場平衡的過程中,常常伴隨著土層變形。有時候土層變形過大,地表沉降引起塌方,嚴重影響著施工質量和作業(yè)人員安全。本文正是基于此,結合我國某市地鐵二號線8標工程實例,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不同間距隧道開挖地表沉降規(guī)律進行研究,能夠為類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程度的參考依據。
雙線;不同間距;地表沉降;規(guī)律
目前,為緩解城市交通環(huán)境的壓力、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并促進城市經濟建設發(fā)展,修建地鐵已在我國各大城市廣泛開展。然而,隧道開挖必然會打破原有土層的應力平衡,引起周圍土體產生較大變形,地表沉降較大,嚴重的可能引起塌方。比如杭州地鐵塌方。這種影響在雙線隧道開挖施工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因此,研究不同線間距隧道開挖時地表沉降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某市地鐵二號線土建8區(qū)間設計全長1268.4m,盾構法施工,線間距20.96~50m。該市屬于北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性氣候,同時受海洋、大陸性氣候控制。一年中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降雨量為720mm。一年平均氣溫為7~8℃,最高氣溫38.7℃,最低氣溫-33.1℃。
土體本構模型選取Mohr-Coulomb彈塑性模型。
Mohr-Coulomb屈服面公式為:
式中ψ是q-p應力面上Mohr-Coulomb屈服面的傾斜角,稱為材料的摩擦角;c是材料的粘聚力;Rm(cQj)按下式計算,其控制了屈服面在P平面上的形狀;Q是極偏角,定義為cos(3Q),r是第三應力偏量不變量J3。
圖1
圖1給出了Mohr-Coulomb屈服面在子午面和π平面上的形狀,由圖可以比較其與Drucker-Prager屈服面,Tresca屈服面,Mises屈服面之間的對比。
式中Ψ是剪漲角;cl0是初始粘聚力,即沒有塑性變形時的粘聚力。ε為子午面上的偏心率,它控制了G在子午面上的形狀與函數漸近線之間的相識度。若ε=0.0,塑性勢面在子午面上將是一條傾斜向上的直線,ABAQUS中默認為0.1。
計算中采用“生死單元”的方法模擬材料的變換。模型尺寸取100m×60m,隧道埋深27m,開挖直徑D=6.24m。所需參數如
表1:
表1 計算參考數據
圖2間距20.96m盾構開挖地表沉降曲線圖
圖3 間距31.20m盾構開挖地表沉降曲線圖
計算結果表明:從上面的地表位移變化云圖和地表沉降曲線可以看出,單線盾構開挖對地表的擾動在地表沉降主要體現在15m左右的范圍,且地表單線開挖的地表沉降一般達到8mm左右。隧道在右線開挖后在短期內進行左線開挖,兩條線水平間距離得越近,地表影響的范圍重疊的越嚴重,從圖2可以看出,在水平間距20.96m開挖時,重疊后的地表沉降在100天土體固結后達到15mm左右,是單線隧道開挖100天后沉降的2倍左右,而隨著水平間距的擴大,這種重疊效應逐漸降低,從圖2、3、4的影響趨勢可以看出,當間距為37.44m時候,基本相互影響不大。
圖4 不同水平間距盾構開挖100天后地表沉降曲線圖
(1)盾構隧道開挖,土體應力釋放,在新的應力平衡場下土體顆粒位置發(fā)生改變,地表產生沉降。盾構單線開挖地表沉降較大范圍分布在15m左右的范圍內,且因盾構對土體擾動較小,在100天后的單線隧道沉降最大值為8mm以內。
(2)盾構雙線隧道,一條隧道開挖后在短期內進行第二條隧道開挖,土體產生的擾動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疊加。隨著雙線水平間距的減小,這種疊加更加嚴重,在盾構開挖水平間距為20.96m時候,盾構引起的地表沉降在100天后趨近于15mm,這是間距為37.44m時候的1.5倍,單線隧道的2倍。
[1]張云,殷宗澤,徐永福.《盾構法隧道引起的地表變形分析》,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V 21(3)388-392.
[2]張慶賀,廖少明,胡向東,楊林德.《隧道與地下工程災害防護》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陳衛(wèi)忠,伍國軍,賈善坡.《A BA Q U S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應用》.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王躍力(1963-),男,工程師,從事水利建筑檢測工作。
201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