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正根 徐獻銀
前拋實心球是杭州地區(qū)體質(zhì)健康測試三到六年級的必測項目,根據(jù)近幾年測試情況統(tǒng)計分析,前拋實心球是富陽市的薄弱項目,平均分只有80分。為此我校把實心球教學當作薄弱項目,進行了專門的研討,分析了小學生的特點,更新了教學理念。通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教學,測試中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成績有了大幅提高,三 (2)班全班48人,女生只有2個良好,其余的都在90分以上,男生12人在90分以上,11人良好,3人及格,及格率達到100%。在此,筆者將前拋實心球的教學心得做一個總結,與大家分享。
在第一堂前拋實心球課的教學時,器材的選擇很重要。如果我們直接拿著實心球去上課,等于給學生一個 “下馬威”,無形地告訴學生要想把這么重的實心球投遠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女生,一拿到球就會說 “怎么這么重,怎么投啊”,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讓課堂的學習氣氛頓時緊張。假如我們把實心球替換成排球,效果可不一樣了!首先,學生原本對球類感興趣,采用排球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將球操當做準備活動,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排球質(zhì)量較輕,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投擲的模糊動作,并逐步向精細化發(fā)展。采用輕物投擲,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并促使動作的快速形成,這個階段一般為2個課時,第三課時則采用排球與實心球交替使用,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不同,接下去的課時則是采用多樣化的練習手段,對前拋實心球進行鞏固練習,逐步糾正存在的問題。
三年級學生不是力量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普遍存在腰腹、手臂力量差的情況。因此,在教學時不應一味強調(diào)拉大反弓形,快速收腹甩臂,從30°至35°方向投出等。我們應根據(jù)這個階段學生的實際特點,降低動作標準要求,采用 “高度決定遠度”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筆者在教學時發(fā)現(xiàn),三年級學生初學動作時很容易往地上投,女生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教學效果一度不明顯。自從在距學生2米的地方拉了一條高2.5米的橫繩,要求學生從橫繩上投過,學生的投擲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尤其是那些原先只能投到3米多的女生,一下子就投到5.2米以上,達到優(yōu)秀。由此可見,對于初學者來說,我們要把提高成績放在提高投擲高度上。
實心球內(nèi)容的學習較為枯燥,初學者前兩課時還有一定的新鮮感,但時間一長就漸漸暴露出抵觸情緒,積極性明顯下降。根據(jù)小學生好游戲的心里特點,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能有效解決教學內(nèi)容的枯燥性,大大提高學生的練習欲望。例如,在教學前拋實心球的復習課時,采用 “炸碉堡的游戲”,即在墻上2.5米高的地方掛一些碉堡圖片,要求學生對這些碉堡的窗口投,比一比誰炸到碉堡的次數(shù)多。這個游戲除了能帶動學生的練習興趣,還能有效解決學生出手角度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像前拋實心球這樣的復習課,如果沒有用一定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恐怕不僅學生學得累,教師教的也累。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以下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投擲實心球的練習興趣:
麥克萊倫訓練法就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們的成就動機是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的。而在培養(yǎng)和提高的過程中必須保持寬松和諧的心理氛圍,對每個人的語言和行動都要加以充分的支持尊重,使他們確信自己能夠提高,從而具備自信心。因此,在前拋實心球的復習課教學時,我們教師要注重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當學生有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像父母一樣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幫助學生突破困難,改正動作,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斷取得成功的內(nèi)心體驗,促使學生對課堂充滿興趣和自信,積極投入練習中。
每次班里最強壯的同學吃力地抬器材到教學場地時,給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 “沉”,當細嫩的雙手抱起器材時,還是感覺 “沉”,大家的心理難免會產(chǎn)生, “這么重的球怎么投的遠?”因此,一 “沉”不變的教學,勢必影響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只有采用多種多樣的器材進行練習,才能給學生感官刺激,激發(fā)練習興趣。比如,在教學時我們可以用籃球、排球、足球等球類代替實心球。而且用這些球類代替實心球具有以下好處:一是給學生一種新鮮感,提高練習激情;二是這些球較輕,有助于動作的糾正。
多樣化的練習,能使我們的課堂走出 “沉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改被動練習為主動練習。即,在一節(jié)投擲實心球的練習課中,用改變練習方法去刺激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并積極投入練習。例如,在我們的投擲實心球的練習課中可以這樣設計:在做完針對性的準備活動后,首先進行投擲過橫繩 (高2.5米)的練習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意糾正學生的動作,最好在教師哨聲控制中練習,以免意外的發(fā)生);接著進行2人一組的分組互投練習 (前拋和后拋,注意安全);最后進行投靶練習 (方法:在地上畫5個同心圓,圓心為5分,其余圓環(huán)依次向外為4分、3分、2分、1分。將學生分成6人一個小組,進行打靶游戲,投擲距離由組員根據(jù)小組實際情況討論決定,組長負責游戲安全和其他事宜)。像這樣通過多樣化練習的設計,不僅解決了練習時動作的正確性問題,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尤其在游戲中,學生總是樂此不疲。
小學生的想法很天真,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哪個老師我喜歡,他所教的功課我就多學一點,他的課堂我認真一點。這類似于 “親其師”才會 “信其道”的道理。只有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覺得課堂是輕松和諧的,老師是可以信賴的,并能把對老師的尊重與愛轉(zhuǎn)化為課堂練習的精神力量,積極投入到練習中。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必須優(yōu)化師生關系,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好老師的形象,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困生在每個班里都有,通常這些學生個子都比較矮小,協(xié)調(diào)性、力量、耐力、靈敏等素質(zhì)都較差,每個項目的學習都處于劣勢,從而導致這些學生比較自卑,缺乏自信,總以為自己不行。針對這部分群體,筆者以為采用過關式教學,能有效提高學困生的成績,促使全班整體成績上升。這里的 “過關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中設置一道成績關口,達到該成績就算過關。通常這個成績關口的設置面向全局,以及格或及格偏上一點為關口 (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在教學中,教師只需重點關注沒有過關的同學,有效分析是什么原因?qū)е逻@些同學成績不理想。并采用針對性的方法,幫助每個同學都能有效掌握動作,形成正確的技能。經(jīng)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 “過關式教學”具有兩大優(yōu)點,其一是由于受到較多的關注,能有效增進學困生的自信,課堂表現(xiàn)由消極變?yōu)榉e極,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二是班級整體成績有了一個新的飛躍,由于學困生的成績拖后腿很嚴重,比如,有些三年級女生在一般的教學中只能投3.5米到4米,采用過關式教學后,大部分能達到5.2米以上,即優(yōu)秀以上,從而有效提高了班級整體平均分。
出手角度決定著投擲時拋物線的走向,偏高或偏低都將嚴重影響投擲遠度。由于小學生的上肢力量發(fā)展比較慢,除了個別高年級發(fā)育的男生能表現(xiàn)出強有力的手臂力量外,其余的學生我們幾乎不用考慮投擲角度過高,因此,在教學時我們只需關注如何提高出手角度。
提高出手角度的方法很多,我們最常用的就是在教學場地拉一根橫繩,讓學生從橫繩上投過。該方法在初次教學時時很有必要的,但在四、五年級復習課的練習中經(jīng)常用就有點不妥,要知道學生也需要新鮮。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周邊的環(huán)境和場地,進行提高出手角度的練習,比如,讓學生對樹葉投 (樹葉大約離地3米左右),對籃板投,從高單杠上方投過等。
如何使動作協(xié)調(diào)完成是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后腳蹬地后無法與快速收腹結合,造成力量傳輸斷點,影響投擲遠度。筆者在教學時利用仰臥起坐提高快速收腹能力的 “教學偏方”,經(jīng)過分 “三步走”實際運用,效果較為明顯。首先,告訴學生投擲實心球時的收腹和仰臥起坐的收腹是一樣的;其次,每節(jié)課前快速做仰臥起坐30秒,體會收腹。最后,進行快速收腹和揮臂投擲練習,即人以仰臥起坐的姿勢睡在墊子上,雙手握紙球向頭頂方向伸直,接著用仰臥起坐的方法迅速收腹,并在收腹的同時用力向前揮臂,使動作協(xié)調(diào)連貫將球投出。
持球后引,形成超越器械的反弓形。該動作看似簡單,做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小學生,無法找到背部肌肉用力感覺。筆者以為,俯臥挺身與該動作的背部肌肉用力有些相似,可以借鑒,經(jīng)過實際運用,效果非常好。以往學生在持球后引后會出現(xiàn) “撅臀”、手臂后引不夠、背部沒有反弓形等,自從進行數(shù)次俯臥挺身練習后,學生的持球后引動作很自然,全都能拉出一個漂亮的反弓形。
在前拋實心球教學時,球出手后的換腳緩沖也是一個教學難點,很多協(xié)調(diào)性差的學生換腳還不如不換腳投的遠。在教學中,通常我們可以分三步走,根據(jù)動作的形成規(guī)律,逐步糾正動作。第一步,利用后退用力蹬地的力量頂髖,使重心遷移,后腳與前腳并攏??梢宰寣W生面對墻一步遠站立,后腳用力蹬地,使重心遷移后雙手撐墻,體會后蹬的力量和重心遷移的過程。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在投擲時蹬地后向前跨一步緩沖。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在投擲時向前跨的步子逐步縮小,接著要求在后腳蹬地的同時前腳腳前掌也用力撐地,并稍用力向后擺,形成投擲時的換腿交叉緩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