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
腐敗毀了清軍
□文匯
“康乾盛世”之時,清朝曾是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武裝力量之一的國家。比如康熙年間的中俄雅克薩戰(zhàn)役,當時康熙派清軍3000余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826名侵略軍最后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清朝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朝答應所請,準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
清朝的軍制基本分“八旗與綠營”。“八旗”基本是滿族人自己的軍隊。正黃、白、紅、藍四旗和鑲黃、白、紅、藍四旗,加起來一共八旗。
“八旗”建立于清兵入關之前,它是滿族人特有的兵民合一與軍政合一的制度。后來,隨著戰(zhàn)事的擴大,滿族八旗的兵力不夠,又將蒙古族人編為蒙八旗,將在進關前收降的明朝軍隊編為漢八旗,共二十四旗。進關后,滿族成為中央政權的統(tǒng)治者,管轄著全國1700多個廳州縣,為保證有兵可使,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采取“以漢養(yǎng)漢”的政策,把進關后俘虜與歸降的漢族軍隊編為獨立編制的軍隊,用綠旗為標志,故為綠營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綠營。八旗和綠營,統(tǒng)稱為大清的武裝力量。
一個強大的軍隊背后肯定需要更強大的經濟支持。于是有人就說,后來清軍對付不了洋槍洋炮,是因為政府沒錢了。其實大清有錢,養(yǎng)軍不差錢。據有關史料記載,到1820年道光皇帝繼位時,中國的GDP總量還占世界GDP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三。既然不差錢,為什么軍隊的戰(zhàn)斗力卻極其低下呢?
軍官是軍隊的魂,士兵是靠軍官指揮作戰(zhàn)的。沒有軍官,軍隊就是烏合之眾。然而,晚清的軍隊就是一個沒有魂的軍隊。
八旗兵是清朝的“經制之師”(正規(guī)軍),是最為精銳的主力部隊,清朝是靠這支軍隊定天下的。最初的八旗兵非常了得,他們大抵是能騎善射、勇于征戰(zhàn)的。可是,當他們進入和平年代后,隨著家族繁衍,人越來越多,八旗成員發(fā)生了分化?!捌煜氯恕倍挤浅順?,十分怕勞動。
再來看綠營兵的情況。綠營以步兵為主,也有部分騎兵和水軍。嘉慶時有綠營兵66萬人。綠營的最高武官為提督,最高戰(zhàn)術單位為鎮(zhèn),基本編制單位為營。綠營兵駐防全國各地,遇有戰(zhàn)事則從各鎮(zhèn)中臨時抽調成軍。綠營的將官由兵部直接管理,將官不能直接統(tǒng)兵,只到戰(zhàn)時臨時撥給部隊,而統(tǒng)兵之將多由文官擔任,文臣不知兵,以文制武。綠營兵制雖然很好地防止了武將專權,但由于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遇到戰(zhàn)時臨時抽調成軍,號令不一,各自為戰(zhàn),敗不相救,導致兵敗如山倒的慘狀。
清軍平時極少訓練,即便是訓練也是應景之作。比如,號稱清八旗精銳之師的健銳營,這支部隊在道光時期已不堪入目了。
健銳營是禁軍最為重要的力量。乾隆十二年,當時他派兵鎮(zhèn)壓云南土司的反叛,因作戰(zhàn)需要,命在八旗前鋒護軍內選體壯勇猛者千人習練云梯技藝。戰(zhàn)事結束以后,乾隆就命令云梯兵別立為營,于是專門設立了健銳營,一直駐守在北京香山腳下。架梯登樓按說是健銳營賴以起家的技術,香山山腳下的健銳營駐地,至今仍然矗立著若干座高大的石質碉堡,這是第一次大小金川戰(zhàn)爭期間為訓練健銳營官兵特別建筑的。登樓訓練中,部分士兵負責搭架和保護云梯,部分士兵則登梯上樓,并與樓上守軍展開戰(zhàn)斗。但是,后來官兵為圖省力,已不奮力訓練,而是從容登梯,一副登高游戲的樣子。還比如,火槍射擊是健銳營建立時就有的訓練項目,訓練以射準為目的,早期射擊訓練使用土槍,而射擊需要臂力與眼力,可是,健銳營的官兵卻胡亂應付。有一年打靶,每人十發(fā)子彈,全部中靶者全無。照理說,騎射是滿族非常重視的軍事技能,按規(guī)定,健銳營每周都要進行騎射訓練,可到了道光時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兵士一副坦然之色”,習以為常了。馬術訓練可以展示嫻熟馬術,一直為八旗軍隊所重視。但是,到了晚清,健銳營卻“十人上馬半數落,齜牙咧嘴腿骨折”。
還有就是晚清時,清軍中大量官兵吸食鴉片。盡管雍正皇帝明令禁煙,卻是越禁越多,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禁煙不力,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官員也吸食鴉片,甚至連以武為主的軍官也吸毒。氣得林則徐說“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
除了制度缺失外,軍人的戰(zhàn)斗力還要看其基本素質的好與壞。八旗兵是世襲,這些兵早已成為紈绔子弟了。綠營兵雖是招募,但也不行,因為它是國家招募,凡當兵者,一切由國家供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吃皇糧”。
清朝社會的兵源很成問題。首先,是讀書人不當兵。其次,老實巴交的農民不當兵,只要生活過得去,以種地為生的農民通常是不愿意當兵的。最后,工商手工業(yè)者也不當兵,這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手藝,靠手藝吃飯,或者經商走南闖北,見過一些世面,腦袋活,也不愿意當兵。
因此,當時的主要兵源是游手好閑者、各行各業(yè)的破產者和已經退伍的人。他們把當兵作為謀生的手段。這部分人在管理松弛時,身上的惡習很容易發(fā)作起來,成為社會上的毒瘤。道光朝軍紀極壞,綠營兵“聚賭宿娼,勒索陋規(guī),搶劫百姓,違禁犯法,無所不為。官欲查拿,即鼓噪欲變”。黃爵滋曾痛心地說:這樣的軍隊,“以為備,非不備也;以為可用,則臣未敢信其盡可用也”。
所以說,過了乾隆,到了嘉慶時期,清軍就垮了。
(摘自《文匯讀書周報》)